胡彧
高中化學課本選修4(人教版2011年7月甘肅第一次印刷)-----化學反應原理,第32頁課后習題中的三道習題學生在做作業(yè)時出錯率非常高,主要原因為學生只是用移動規(guī)律來解題,而忽略了條件改變的過程性。
一、例題呈現(xiàn)
1、在密閉容器中的一定量混合氣體發(fā)生反應:
xA(g)+yB(g)zC(g)
平衡時測得A的濃度為0.50mol/L,保持溫度不變,將容器體積擴大為原來的兩倍,再達平衡時,測得A的濃度降低為0.30mol/L。下列有關判斷正確的是( )。
A.x+y<z B.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了
C.物質(zhì)B的轉(zhuǎn)化率降低 D.C的體積分數(shù)下降
剖析:學生讀完題目的第一感覺是題不難,應該能作對,他們從測得平衡時A的濃度由0.50mol/降低為0.30mol/L,既然A的濃度降低了,說明平衡正向移動了;保持溫度不變,將容器體積擴大為原來的兩倍,增加體積,可視為減壓,平衡向氣體分子數(shù)增大的方向移動,即正反應是氣體體積減小的反應,故選擇A、B。這時,我鼓勵學生重新調(diào)整思維方式,再細讀題目,有些同學茅塞頓開!便大聲嚷嚷起來,老師我知道了------原來這些同學發(fā)現(xiàn)當體積增大一倍的瞬間,A、B、C的濃度都降低為原先的一半,則A的濃度為0.25mol/L,此時是舊平衡的結(jié)束和新平衡的開始,這是至關重要的信息,實際上到再達平衡時,測得A的濃度為0.30mol/L,顯然在減小壓強時,A的濃度是由0.25mol/L增加到了0.30mol/L,則平衡向生成A的方向移動了。故選C、D。
2、對已經(jīng)達到化學平衡的下列反應
2X(g)+Y(g)2Z(g)
減小壓強時,對反應產(chǎn)生的影響是( )。
A.逆反應速率增大,正反應速率減小,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B.逆反應速率減小,正反應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C.正、逆反應速率都減小,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D.正、逆反應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剖析:減小壓強,平衡向氣體分子數(shù)增加的方向移動,即向逆反應方向移動。排除B、D。因為壓強的減小引起X、Y、Z的濃度都減小,也就.正、逆反應速率都減小,但減小程度不一樣,故選C。
3、2.0molPCl3和1.0molCl2充入體積不變的密閉容器中,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下述反應:
PCl3(g)+Cl2(g)PCl5(g)
達平衡時,PCl5為0.40mol,如果移走1.0molPCl3和0.50molCl2,在相同溫度下再達平衡時PCl5的物質(zhì)的量是( )。
A.0.40mol B.0.20mol
C.小于0.20mol D.大于0.20mol,小于0.40mol
剖析:達平衡時移走1.0molPCl3和0.50molCl2,如果平衡不移動,則PCl5的物質(zhì)的量是0.20mol,但在移走PCl3(g)和Cl2(g)時,體系中的壓強減小了,平衡應向分子數(shù)增加的方向移動,則選B。
在上述三題中,都用到了壓強對平衡狀態(tài)的影響。但課本對此知識點有點弱化,使老師和學生對這三個題的處理不知從何出手。另外,6、8兩題還設計到了等效平衡知識點的應用。我個人認為,在課本的知識講解中,教師應適當拓展壓強對平衡的影響規(guī)律。
二、對于教學的思考
1.知識灌輸向思想教育轉(zhuǎn)變
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認為,對學生的教育就是管理學生,不讓學生做出違反紀律的事,同時讓學生好好學習,在化學學科能考出好的成績,甚至有一些老師成績至上,只要是考試考高分的學生,在行為上和品德上出現(xiàn)的不明顯的問題,都可以忽略,這種教學思維明顯是不符合學生發(fā)展規(guī)律和教育宗旨的。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在化學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學生的主觀學習感受,還要在化學教學的過程中向?qū)W生灌輸正確的思想和學習態(tài)度。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的正確價值觀,帶領學生學習良好的知識探究方法。同時還要通過對背景知識和相關知識的拓展,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2.知識傳授與習慣培養(yǎng)并重
教師作為學生在校期間的重要引導角色,對于學生習慣養(yǎng)成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在舊的教育觀念中,學生的習慣培養(yǎng)依靠學生自身的與教師的耳提面命,但是這在過去并沒有發(fā)揮太大的作用,在新課改下,要求化學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從改變學生的行為,引導學生的思維等方面入手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實踐、生活習慣,讓學生在教師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被引導和啟發(fā)不斷加強技能性的操作和習慣的培養(yǎng),是學習過程本身成為學生習慣的形成過程。
3.教學理念更加關注學生
新課改要求教師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這在本質(zhì)上改變了過去以成績?yōu)闃藴实慕虒W理念,要求教師將過去集中在成績上的注意力轉(zhuǎn)移到學生上,將學生看做是一個有自己獨立思想和主觀能動性的個體,同時要充分尊重學生得到主觀能動性和學生想法,在教學過程中也要在充分考慮學生主觀感受和認知程度的基礎上進行教學。這在原來的教學過程中是很少的,在舊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注重部分學生的學習情況,對于成績不太好的學生則采取放任自流的態(tài)度,這對全體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都是不利的,同時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也很少,存在學生意見很大,教師卻很辛苦的狀況。因此教師也要改變過去對學生的態(tài)度,將注意力放到學生本身的發(fā)展上,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扭轉(zhuǎn)教學代溝的現(xiàn)狀。
參考文獻
[1]張文林.運用范例教學培養(yǎng)高中生化學創(chuàng)新能力初探[D].福建師范大學2015
[2]高娜.新課程高考化學卷中有機化學試題的內(nèi)容分析[D].新疆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