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和林
摘 要:素質教育與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給現代教育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zhàn),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已經時代教育的熱點話題,旨在于通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科素養(yǎng),促使他們成為具備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的高素質人才。語文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主要途徑,將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理念落實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與邏輯思維,還能進一步發(fā)展他們文化素養(yǎng),充分提升高中語文課堂的教育價值。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核心素養(yǎng);策略
新課程改革要求各個學科要根據本學科的特質來凝練核心素養(yǎng)教學目標,以促使學生能通過課程學習得到知識量、學習能力以及人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如此才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方針,推進素質教育的深化發(fā)展。在這種形勢下,高中語文教師可將核心素養(yǎng)融入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基礎上從多種角度感受語文課文的語言特點、結構特性與深層內涵,由此來增強他們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理解與靈活運用,從而使之思辨能力、思維品質與文化感知能力得到全面發(fā)展。
一、把握文章語言特點,引導學生語言建構與運用
語言建構是指讓學生通過在語文課程中積累、梳理與整合語言內容,逐步掌握語言文字的組成特點與運用規(guī)律,并在語言實踐中不斷豐富經驗,提高自身在語言情境中正確運用語言文字進行交流的能力。高中語文課文的題材較多,文學體裁也各具特色,教師便可引導學生分析各類文章的語言特點和結構特性,提高他們對語言文字的敏感度,從而使之在深化理解文章的基礎上增強自身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
文言文的語言文字與現代文學風格相差較大,其中一些古今異義的詞匯提高了學生的理解難度,如《寡人之于國也》中“或百步而后止”中的“或”在文中譯為“有的人”,而在現代漢語中常常做“或許、也許”之意,“填然鼓之”中的“填”在文中譯為“鼓聲”,而在現代口語中用來表達“把凹陷地方填平”的意思。這便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根據文章的特定語境和主要內容來解讀這些詞匯的實際含義,在靈活解讀中提高他們的文言知識運用能力。
二、進行語文思辨教學,關注學生思維提升與發(fā)展
思辨性閱讀具有理性化和求真性的特點,要求學生在閱讀時能做到獨立思考、敢于質疑、理性分析,如此有助于學生形成理性思維,獲得思維品質的發(fā)展與思維能力的提升。思辨能力能使學生更全面地分析問題,并有條理地表達出自己對問題的見解,語文教師進行思辨性閱讀教學可以使學生突破傳統(tǒng)思維定式,以更多元化、發(fā)散性的角度探索文章的深層含義,從而解析出更真實的文學作品。這種閱讀教學方法能促使學生在思辨思維的促進下提高語言能力,逐漸掌握邏輯清晰、觀點深刻的閱讀技巧。
例如:在教學《裝在套子里的人》這篇文章時,筆者布置下思辨活動,讓學生探究文章主人公的人物性格,學生可以從肖像、語言、行動與心理活動四個方面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并結合文章創(chuàng)作背景分析人物性格的形成原因。別里科夫膽小孤僻,想做一個純粹的“遵紀守法”之人,然而這種看似正直的想法,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卻成了助紂為虐的惡人,他雖然恪守規(guī)定卻被人們厭惡,是一個可憐又可恨之人,這說明人物性格和行為的好壞不能一概而論,而是應結合社會環(huán)境,以辯證的觀點去判斷。
三、深入挖掘文章內涵,發(fā)展學生文化傳承與理解
文化是一個民族歷史精神的沉淀,是民族發(fā)展的原動力,文化傳承與理解是促使學生建立文化自覺與自信的基礎,更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教材中包含我國從古至今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高中語文教學目標不再是基礎性的語文知識,而是蘊藏在每篇文章中的思想情感、內涵主旨與源遠流長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由此出發(fā),教師應充分發(fā)揮閱讀文本涉獵內容廣泛的特性,借助語言文字讓學生感受多種多樣的優(yōu)秀文化,以此來增強他們對中華文化的情感認同,并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與責任感。
例如:在學習《蜀道難》這首詩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詩詞大意和涉及的文言知識,還要帶領他們分析文章的寫作手法、藝術特色和意蘊內涵。整首詩利用大部分篇幅描繪了蜀道路上的奇險山川,以山水特點來側面展示蜀道的高危難行,這部分表現出作者對祖國河山的熱愛與向往,接下來結合創(chuàng)作背景可以看出,作者用蜀道艱險的景物來反映當時的社會不公現象,同時隱喻地表達自己長久以來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通過深入探究文本內涵,可以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傳統(tǒng)文學的藝術特色,還能借助詩詞情感促使學生建立不畏艱難、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總而言之,為了將學生培育成具備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的新時代人才,教師應緊扣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教育指導方針,結合學科特性構建出內容更全面的優(yōu)質課堂,以推動學生文化底蘊與人文修養(yǎng)的均衡發(fā)展。為此,高中語文教師應使核心素養(yǎng)精準、迅速地落實到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在掌握語言知識的基礎上發(fā)展思維品質,并通過深入挖掘文章內涵意蘊來發(fā)展他們的文化傳承與深度理解,從而全面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與發(fā)展能力。
參考文獻:
[1]肖進雄.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優(yōu)化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J].甘肅教育,2018(09):92.
[2]劉曉明.基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2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