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吉
摘 要:本文闡述了在高中生物教學中追求和諧課堂的實踐和思考,提出在高中生物教學中追求和諧課堂的具體對策。
關鍵詞:和諧課堂;師生關系;情景教學;素養(yǎng)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的關系,是構建和諧課堂的條件
和諧的師生的關系是構建和諧課堂的重要條件。教育的力量包含知識的力量和教師人格的力量。教師對學生而言既是知識的指導者,又是精神的引領者。教師清雅高潔的自然形象在學生心中會留下一個美麗的身影,教師淵博睿智的知識形象是啟迪學生志存高遠的源泉和動力。教師超凡脫俗的人格形象將影響學生是非、優(yōu)劣、善惡、雅俗和美丑的判斷和追求。教師的人格魅力是巨大的潛在的精神力量,是影響學生價值取向、情感體驗的重要因素。
教師的人格魅力首先取決于教師自身崇高的道德修養(yǎng),“德高為師,身正為范?!睂W生不信任老師,不喜歡老師,就不會愛學這門學科,自然就喪失了自主學習的動力。教師的人格魅力還來自于其淵博睿智的知識形象,當我們在課堂上洋洋灑灑地講授生物學知識,或在大屏幕上演示奇特的生物學現(xiàn)象時,師生之間會呈現(xiàn)平等對話、相互對話的活躍場景,這正是和諧課堂的真實寫照。教師的人格魅力還源自其友善隨和的性格、優(yōu)雅脫俗的氣質、積極進取的心態(tài)和寬容豁達的胸懷,它會帶給學生美好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在被尊重、被關心、被鼓勵的溫馨情愫中健康成長。
教師作為教育者,需要精心營造一種平等、協(xié)調、開放教學氛圍,在“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核心理念指導下,對學生付之以愛,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啟之以智,導之以行,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師生之間信息和情感的交流,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地獨立思考、自主學習,汲取新知。
二、實現(xiàn)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協(xié)調統(tǒng)一,是構建和諧課堂的根本
和諧課堂的本質是教學過程的和諧,生物教學過程是一個整體,教的過程與學的過程是相互依存的兩個部分,在這一對矛盾共同體中,教師承擔著“傳道”、“授業(yè)”、“解惑”的重大責任,而學生是學習的真正主人,是教學過程中最終的知識獲得者、實踐體驗者和能力提升者。我從教學實踐中體會到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一是鉆研教材,確定教學重難點,把握教學方向;二是創(chuàng)設學生樂于探究的教學情景,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提供理論指導和實踐示范;三是適時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的指導,讓學生探究性學習活動的目標更明確;四是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梢娊處煹闹鲗ё饔檬墙虒W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外因。
但有兩種極端的做法不可取,一是主導作用忽略或弱化,高估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二是過多包攬該由學生自主完成的學習活動,低估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所以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不是矛盾對立的,也不是呈負相關的,教師主導作用減弱,并不意味著學生主體作用的增強。
就中學生物學的學習過程而言,學生的學就是從感知生命現(xiàn)象出發(fā),學會用生物學知識解釋生命現(xiàn)象。就學生的認知過程而言,學生學習生物學是一個從感性到理性,從宏觀到微觀的轉化過程。就學生的認知水平而言,是一個從不知到知之,從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轉變過程。實現(xiàn)這樣的轉變,取決于學生的學,得益與教師的教,學是內因,教是外因,因此,我們的教學雙邊活動只有在追求“教”與“學”的辯證統(tǒng)一中才能達到課堂教學的和諧開放。
例如在必修三《種群的數(shù)量變化》中有一個探究:“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教材只給予了必要的提示,給學生留出了較大的自主探究空間,以其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教學要求很高。因此,在領悟了《標準》要求基礎上,針對學生的認知水平,我設計了以下師生的雙邊活動,在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學生:預習教材中有關知識。
教師:針對實驗常識和實驗技能進行具體指導。
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提出有關問題。然后制定實驗方案,確定實驗變量。
教師:評價方案可行性,監(jiān)控實驗方案的實施。
學生:完成接種、培養(yǎng)、取樣、制片、血球計數(shù)板計數(shù)、換算、記錄和繪制曲線圖等實驗環(huán)節(jié)。
學生:結題匯報與演示,并制作相應課件。把學生小組評議與教師評議相結合,給出評價結果。
本部分教學中,探究實驗由學生自主完成,教師努力做到明確“導”的方向,優(yōu)化“導”的過程,提升“導”的藝術,注重“導”的效果,這樣逐步減少學生對教師的依賴,讓學生在學習、個性、品質和意志上都能成為獨立自主的人。
三、運用情景教學法,是構建和諧課堂的有效途徑
情景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具體場景,讓學生如同身臨其境,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有關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欲望。因此,運用情景教學法是建構和諧的高中生物課堂的有效途徑。
在高中生物課堂中不只是借助美妙的音樂、新奇的圖片和動人心弦的視頻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生物學習的興趣,更要重視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有意識、有目的地吸引學生投入到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探究的思維活動和實踐活動中,并進一步引導學生對學習內容提出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具體做法主要是設置分層遞進的問題串。例如在學習轉錄的過程時,大屏幕播放轉錄的過程,逐步展示一系列問題串:(1)圖中轉錄的方向怎樣?(2)起催化作用的是哪種酶?(3)斷裂的是什么化學鍵?(4)什么是模板?(5)能量的變化怎樣?(6)信息如何傳遞的?(7)合成RNA的原料是什么?(8)如何進行互補配對?(9)產物是什么?(10)什么是半保留?什么是全保留?這樣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來激趣促疑,引起學生對知識本身產生興趣和疑問,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的自然生成。
同時在教學中,還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質疑問難的習慣。“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師在課堂上要留有適當?shù)臅r間給學生思考,讓學生可以自由提出疑問或發(fā)表自己的思考,這樣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例如學生會提出自己對某知識點的困惑,或提出貌似唐突、實有價值的想法,或提出與教材、教師不同的觀點等,如果我們輕易的否認學生,會抑制學生的求知欲,久而久之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參與會越來越少。當教師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幫助學生走出誤區(qū)或引導學生繼續(xù)探究,能夠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fā)展,促進學生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
總之,追求和諧的生物學課堂,既是一種教育教學理念,又是一個動態(tài)的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過程。作為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生物教育工作者要在建構和諧課堂的教學實踐中努力勾畫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教育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