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太丹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在小學教育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和價值,通過語文知識的學習讓學生掌握語文知識,增強學生的語言能力,學習能力,豐富學生的知識基礎(chǔ)。提高語文學習能力。首先應(yīng)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因此朗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尤為重要。學生通過朗讀,理解文章內(nèi)容,體會作者感情,從而增強對實際生活的理解力,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當代社會,學校教育對朗讀教學的關(guān)注度不夠,質(zhì)量比較低,實際教學工作無法滿足。因此針對于有效的課堂朗讀教育的研究十分重要。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9-0161-01
朗讀作為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語文教學中,朗讀能力的鍛煉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鞏固,還可以加深學生對于所學知識背景的了解與感受,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但是就目前教學而言,大多數(shù)課堂朗讀教學忽視教學的高效性,學習效果不明顯,學習效率低下,從而造成語文課堂教學的枯燥乏味。
1.針對于當代國內(nèi)語文課堂朗讀教育的現(xiàn)狀的分析和研究
1.1 對于朗讀的重要性沒有深刻認識從而導致課堂朗讀的低效
當代小學語文教學,注重對文字成績的教育,而忽視課堂朗讀教學的重要性,因此課堂朗讀占有很少的學習時間,一般是老師帶領(lǐng)同學朗讀幾遍或者課下學生自由閱讀即可,從而造成語文朗讀教學的不重視,最終使得學習效率低下,對于語文知識的學習停留在表層。逐步適應(yīng)社會發(fā)展,積極響應(yīng)新課改要求,注重對學生多方面的培養(yǎng),提高課堂朗讀的高效性。
1.2 教師對于朗讀的引導不充分,朗讀教學手段的單一性、機械性
小學生思維方式存在較大差異,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要及時發(fā)現(xiàn)課堂朗讀教學問題,結(jié)合實際,適應(yīng)不同教學文本,選擇合適教學朗讀方式,避免小學語文課堂朗讀單一枯燥,造成學生對于朗讀的抗拒,無法高效深入朗讀,最終造成對于朗讀的抵觸,使學生輕視朗讀。此外還有一部分老師會認為所謂的朗讀就是一遍一遍的進行大聲誦讀,逐字逐句的翻譯,掌握生僻字便是最終目的,這種想法顯然是錯誤的,針對這種機械性朗讀學習失去的朗讀本身的內(nèi)涵,從而使朗讀失去作用。
2.針對于增加語文課堂朗讀教育有效方法的探究
2.1 通過多種形式朗讀方式進一步加深學生的朗讀教育學習
針對于小學語文教育,教師可以適應(yīng)兒童發(fā)展的年齡要求,開展不同種類的朗讀方式,其中一個有效的學習方式就是小組合作朗讀,一方面可以帶動學習的主動,增強學生對朗讀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合作朗讀可以增進學生的討論思考能力,促進學生對于朗讀知識的學習。比如,在教師進行初中人教版《少年閏土》教學時,可以小組進行分角色朗讀,在小組內(nèi)討論決定角色扮演,加深對課文的朗讀提高學生對于課本知識的掌握,在朗讀過程中注意對生字的引導,增強學生學習能力,不僅掌握基礎(chǔ)知識,對于文章有一個簡單的掌握,此外對于朗讀有效性的提高也存在重要作用。
2.2 合學生預習情況來開展教學工作
根據(jù)學生預習情況,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內(nèi)容進行朗讀,從而提高朗讀的有效性。學生根據(jù)自身情況,選出自己感興趣的段落內(nèi)容進行學習,一方面可以讓教師對于學生學習情況有一定的了解,此外,還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另一方面,可以增強學生對于自己所朗讀的部分有一定的深入理解,通過對作者文字內(nèi)容的感受潤色,體會文章蘊含的感情色彩,從而增強學生朗讀的高效性。比如,教師在初中人教版《頂碗少年》的教學中,通過朗讀,讓學生分析自己選擇的內(nèi)容進行深刻理解學習,體會頂碗少年不懼怕失敗,戰(zhàn)勝困難,挑戰(zhàn)自己,最終取得成功。通過朗讀感受文章所帶給學生的鼓勵,讓理論學習來源于生活,回歸生活,促進朗讀學習的高效性。
2.3 針對于形式各異的文本進行不同種類的朗讀教育
小學語文文本形式有很多不同種類,如:詩詞類,議論類,對話類,以及敘事類等,不同種類的文本朗讀形式存在較大差別,在語文朗讀教育教學中,要注重各種不同朗讀方式的教學,增強學生的感知力,理解力。從而達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實現(xiàn)朗讀教育的高效性。
2.4 針對全篇課文內(nèi)容進行整體學習
這種朗讀學習方式較為常見,也是應(yīng)用率最高的一類朗讀方式,這種朗讀方式對于整體性文章內(nèi)容的把握具有十分明顯的作用,學生可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的閱讀,準確全面的把握文章主旨,增強學生的理解認知能力。當然,在學生初讀文章時,要求教師必須具有一定的耐心和細心,在學生朗讀過程中,標記學生的語音發(fā)音錯誤,生僻字及多音字的發(fā)音,指導學生進行全面充分學習。針對提高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有效性具有重要意義。比如,在進行初中人教版《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整體性朗讀,并提出如下幾個問題,第一,你認為《賣火柴的小女孩》中哪一部分內(nèi)容最讓你有所感觸,為什么?第二,哪位同學可以有感情的進行全文朗讀?學生會帶著問題去理解朗讀全文,增強朗讀的有效性。
3.結(jié)語
在當代社會,小學語文朗讀教育有效性作用不可忽視,對于學生的基礎(chǔ)知識學習,閱讀能力鍛煉,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要增強對于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深刻認識。倘若我們不能對于學生以正確高效的朗讀教學,學生將會對語文朗讀產(chǎn)生抵觸感,不利于對語文教育的高效性,導致小學生的情感表達出現(xiàn)問題,思維能力深受局限,在教育教學中,始終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針對當下教育與教學改革的重點,引導學生朗讀的高效性,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蘇海霞.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探究[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14(16):458.
[2]李麗.論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J/OL].現(xiàn)代交際,2016,(05):214-215(2016-08-17).
[3]劉雪飛.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策略研究[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5(01):231-232.
[4]孫陽.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探究[J].保定學院學報,2013,26(05):10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