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海峰
【摘要】思維導圖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題思想?;诖?,本文對于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四化”課堂上的作用以及具體應用策略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旨在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培養(yǎng)其良好的文學素養(yǎng)。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語文;“四化”課堂
一、思維導圖概述
思維導圖,是19世紀60年代由英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東尼·博贊提出來的。該理論自創(chuàng)建以來就開始在各個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并且在軍事、政治等方面均產生了強烈的反響。思維導圖對于人們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有著積極影響,因此世界各國都應將該理論納入教育體系中,并將其列為小學必修課程之一??偠灾季S導圖對于學生能力的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般情況下,思維導圖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
(1)放射性。思維導圖的整體結構類似于樹形結構,中間是主干,由主干開始向四周不斷擴散和延伸。同時,它又如一個神經元的網絡分布圖,思維逐漸向外擴散,形成了清晰的網絡體系結構。
(2)個性化。思維導圖具有鮮明的個性化特征。從心理學的角度進行分析可知,思維導圖具有濃厚的個人色彩??梢哉J為,思維導圖發(fā)散等同于個人思維導圖發(fā)散。一個人在腦海中構建思維導圖時,就是將自身的意識、圖形、色彩以及文字等內容緊密結合并且呈現(xiàn)出來,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和模式。
(3)多元化。多元化特征主要是指思維導圖是作者根據其目標、意圖等進行的,具有一定的自由性特征。
(4)直觀形象性。思維導圖通過色彩、文字以及符號等將思維呈現(xiàn)出來,化難為簡、化抽象為具象,從而將復雜、煩瑣的知識點直觀地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有助于我們的理解和記憶。
二、小學語文課堂上應用思維導圖的重要意義
1.有助于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認知能力尚未發(fā)展成熟,大部分小學生的思維具有具象性、形象化的特征,主要是以形象思維方式為主。他們對于具有鮮明抽象性和概念性的文章理解起來難度較大,無法深入了解文章的內涵和本質。將思維導圖運用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通過形象的符號、文字以及色彩等將復雜的、抽象的知識串聯(lián)起來,以具象的方式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能幫助學生更加清晰地了解文章的層次結構,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有效提升。
2.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
思維導圖著重強調思維集中性和發(fā)散性兩個方面的特征,即按照個人的思維方式將知識點不斷擴展和延伸,由核心內容向周邊進行擴散。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運用思維導圖可以使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得到充分的鍛煉和培養(yǎng)。同時,也能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fā)展。由于思維導圖本質上屬于一個不斷創(chuàng)新和探索的過程,因此其也有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
3.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可以積極轉變單一、枯燥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方式的多元化和多樣性,以學生更喜愛的方式實施教學,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興趣。這與學生認知能力也具有較高的一致性,能夠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
三、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四化”課堂上的具體運用
1.集散化
由于思維導圖具有集中性和發(fā)散性兩種特征,即緊緊圍繞某個具體的主題進行擴展和發(fā)散,由主干到分支,逐級深入。小學語文學科最為鮮明的特點在于其同時具備發(fā)散思維和集中思維,能以某個具體的主題實現(xiàn)學生思維能力的不斷發(fā)展和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情感。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能更好地滿足這項要求,即將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和集中性思維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出來,更好地滿足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目標。
2.精品化
在構建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每個主干及分支均需要經過嚴謹?shù)乃伎?、詳細的分析。因此,在運用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教師必須使學生深入了解文章的主旨思想、整體框架及情感層次等方面的內容,從而使小學語文課堂朝著精品化的方向發(fā)展。
3.多樣化
一般情況下,小學語文課堂的主題往往是固定的,所學的內容也是事先安排好的。由于思維導圖具有個性化的特征,因此教師要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將個性化的內容有效地融入既定的教學內容中,將腦海中的抽象思維巧妙地轉換為具象化的知識體系。此過程具有鮮明的個性化色彩,能促使小學語文課堂朝著多樣化的方向發(fā)展。
4.高效化
思維導圖具有較強的可視化特征,能夠幫助學生將不同的圖形、符號以及關鍵詞等內容在腦海中形成清晰、形象以及直觀的知識體系結構。將抽象的知識具象化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層次和框架,有利于學生從整體的角度對文章重點展開分析,從而加深學生的記憶和理解。
四、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四化”課堂上的應用建議
1.指導學生學會高效繪制思維導圖
在小學語文“四化”課堂上運用思維導圖的主要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學會如何將復雜化的知識點轉換為直觀化、具象化的可視化信息,加深學生的理解和掌握,從而更好地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但在運用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合理地把握制作時間,切忌在思維導圖的制作中耗費大量時間,應提高思維導圖制作的高效性。
2.避免思維導圖出現(xiàn)“無序放射”的現(xiàn)象
教師將思維導圖運用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時應該避免出現(xiàn)“無序放射”的現(xiàn)象。即要注重將文章的層次結構、文章整體框架以及中心思想三者有機統(tǒng)一起來,層層遞進,深入剖析,切忌為了分支而隨意“放射”。
3.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的制作技巧,快速找準中心語
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仍然處于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應該幫助學生養(yǎng)成一邊認真聽講一邊快速找準文章關鍵詞的能力。所以,在引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鍛煉和培養(yǎng)學生的繪制能力,提升其繪制技巧,這有助于學生快速、準確地找到文章中的關鍵詞。
綜上所述,思維導圖注重將人的思維呈現(xiàn)為一個直觀化、具象化的結構,其借助圖形、符號、文字和線條放射性地展示知識體系,從而有助于人大腦的理解、記憶和轉化。在小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其有很大的價值和發(fā)揮空間,是教師的得力助手。因此,我們要對其多加利用,提升其在語文課堂上的應用實效。
【參考文獻】
謝愛平.思維導圖指導理念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舉措探究[J].新課程(上),2017(12):198.
趙云.“謀劃”讀點,“四化”課堂——對小學語文讀點教學的探索[J].小學教學研究,2012(17):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