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柳燕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fā)展以及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作為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近幾年的高考中,作文更加重視考查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想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教師必須在平時的寫作訓練中不斷強化。記敘文是感性思維與理性思維的綜合體現(xiàn),它和議論文寫作存在共通點,高中基礎學年段的記敘文寫作應得到重視。本文旨在結(jié)合“寫人要凸顯人物個性”的教學實踐,探究記敘文如何寫出人物的個性,以提高記敘文寫作的思想深刻性。
【關鍵詞】高中記敘文;核心素養(yǎng);思維深刻性
一、新高考及語文核心素養(yǎng)對思維品質(zhì)的注重與考查
思維發(fā)展與提升是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思維品質(zhì)體現(xiàn)在思維的深刻性、敏捷性、靈活性、批判性和獨創(chuàng)性等方面,加強對思維能力的考查也是近年高考語文試題的突出特點和改革趨勢,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成為中小學教學思考和前行的方向。高考作文是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綜合考查,高考作文題目愈來愈注重考查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在作文考試的評價要求中,發(fā)展等級分為深刻、豐富、文采、創(chuàng)新,其中,深刻是作文發(fā)展等級中分量越來越重的評價標準,要求學生能透過現(xiàn)象深入分析本質(zhì),揭示事物的內(nèi)在關系,觀點具有啟發(fā)性。因此,高中作文教學應重視對思維深刻的訓練,向思想更“深”處漫溯。
盡管人教版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把記敘文和議論文寫作都作為訓練對象,高考作文考題也為記敘文留以寫作空間,在考試中涌現(xiàn)出不少滿分記敘文,如2014年高考作文全國大綱卷“老王生病”,廣西滿分記敘文《我來自陳舊的你》;2015年湖南高考作文根據(jù)材料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記敘文或議論文;2017年全國卷III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為副標題,寫一篇文章;2018年北京卷二選一作文,以“綠水青山圖”為題,寫一篇記敘文等。然而,在新高考背景下,高考作文回歸理性思維呼聲四起,相對于議論文而言,記敘文似乎不那么被考生喜歡。事實上,記敘文寫作是感性思維與理性思維的綜合體現(xiàn),它和議論文寫作存在共通點,即在寫作中都要由事、物上升到理與情,或在一定的情理高度上關照事、物,只是表達方式上側(cè)重點不同。
在高中記敘文寫作教學中,我們往往發(fā)現(xiàn)學生的最大問題是寫出來的文章僅停留在以故事來演繹文題的淺表層上,在“基礎等級”上徘徊,缺乏思維深刻性。要想使作文深刻,記敘文寫作須著眼于人物思想品質(zhì)和精神世界的挖掘。筆者將以《寫人要凸顯人物個性》記敘文課堂寫作教學實踐為例,探究如何寫出人物個性,以提升學生記敘文寫作的思維深刻性。
二、描寫細節(jié)化
個性是指一個人在性格、行為、語言、習慣、思想、品質(zhì)、情感等方面異于他人的特征。學生學過描寫人物個性的方法有許多,如使用肖像、動作、語言、心理等人物描寫方法,正側(cè)、點面、動靜結(jié)合等其他細節(jié)描寫法,比喻、夸張、對比等修辭手法,描寫的細節(jié)化有助于塑造有血有肉、有個性的人物形象,讓讀者印象深刻,提高文章的可讀性。
課堂上回顧這些方法后,筆者布置課堂片段作文訓練題目如下。
選擇班上你熟悉的一位同學,運用所學過的刻畫人物個性的方法,寫出人物的個性,150字左右。完成寫作后在小組內(nèi)和班級分享,猜猜寫的是誰。(隱去姓名,用第三人稱“他/她”)
在這次寫作中,學生興趣盎然,并運用了學過的寫人物個性的方法,大部分學生文段描寫都能做到細節(jié)化。
例如,下面這段學生習作。
古靈精怪,這許是描述她的最好的形容詞。烏黑的長發(fā)如瀑,在燈下閃耀著光澤,輕鋪肩上,她的眼眸中無時不充滿活力,又如溪水潺潺,緩緩流露出眼角眉梢的笑意。她纖瘦卻不羸弱,活潑而不瘋癲,是十足的“暖場王”和“開心果”。
聽,只走到樓梯轉(zhuǎn)角處,便有熟悉的音調(diào)與笑聲傳入耳畔,“姑娘我回來啦!”這聲音的發(fā)出者,毫無疑問就是她。她正趴在一舍友的桌前,瞧人家畫畫,眼里流露出欽佩與喜愛;她又好似與人耳畔私語,接著便傳來她清脆如鈴的笑聲,仿佛看見她調(diào)侃同學后,自己癱在床上捧腹大笑……
她愛各種吃食。我曾一度認為她想在高中三年將小賣部的各色零食吃個遍。她的桌子抽屜里總關著各種各樣的吃食,然后她便如變戲法般一個個變出來,變到各個舍友的桌子上,讓大伙又驚又喜。她喜滋滋地拆開糖紙,將一顆糖放入嘴中。這是常常所見的,若你見她,或許能看見,她正叼著根棒棒糖,眼角含笑,目視不語。
此段運用了肖像、動作、語言、神態(tài)等人物描寫方法以及比喻等修辭手法,使人物的描寫細節(jié)化,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女生在性格、行為、語言、愛好等方面的個性特征,如古靈精怪、活潑開朗、酷愛吃食。人物個性描寫的細節(jié)化,是記敘文成功的關鍵,是思想深刻的基礎,但是人物個性的刻畫并沒有深入挖掘人物思想、品質(zhì)、情感等方面的特征,思想深刻性不足,這是學生在此次課堂寫作訓練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接下來的課堂環(huán)節(jié)需要指導的重點。
三、選材的典型性
描寫人物個性時應選取典型材料,提煉最恰當?shù)乃夭?,更好地突出人物的個性,而不是隨意挑取一件生活中的普通小事,或生硬地采用與人物個性不相符合的材料。典型的選材,能使人物的個性特征更加鮮明,使讀者印象深刻。
例如,下面是學生就課堂印發(fā)的資料,研討描寫教師的文段。
他個子不高,一頭花白的短發(fā),微微發(fā)胖的臉上有一雙時常瞇起來的慈祥的眼睛。他有一條強壯的右腿,而左腿,卻從膝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圓木棍支撐著。這條腿何時截去、為什么截去,我們不知道。只記得有一次,他講課講到女媧補天和造人的傳說時,笑著對我們說:“女媧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樹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也變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媧甩得力量太大了,摔丟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時候被她甩掉了一條腿的。”教室里自然響起一片笑聲,但笑過之后,每個學生的心頭都泛起一股酸澀的感情,同時更增加了對劉老師的尊敬。
學生在探討分析此文段時,集中分析了文段的細節(jié)描寫手法和人物的個性,如外貌描寫“發(fā)胖的臉上一雙時常瞇起來的慈祥的眼睛”,可以看出劉老師的“慈祥”個性特征,或分析語言得出劉老師“幽默”的個性特色。而此處劉老師最突出的個性特征應該是樂觀堅強,能體現(xiàn)樂觀堅強個性的選材與角度很多,但是劉老師在這里的雙重身份是老師和殘疾人,所以文段選取了女媧補天的傳說,劉老師用輕松的語氣調(diào)侃自己,寫出了劉老師樂觀堅強的個性,選材具有典型性和獨特性。
四、思想的閃光點
個性是指一個人在性格、行為、語言、習慣、思想、品質(zhì)、情感等方面異于他人的特征,寫人個性不能僅僅刻畫其性格、行為、語言、習慣,還應著眼于對人物的思想品質(zhì)和精神世界的挖掘,寫出人物在思想、品質(zhì)、情感等方面異于他人的特征,使寫作的思維更具深刻性。
課堂描寫同學個性以及研讀所引發(fā)的文段后,學生明白了,描寫人物個性應挖掘人物的思想品質(zhì)和精神世界的閃光點。之后筆者在課堂進行提升寫作,題目如下:
請寫一寫你的老師,選擇你最熟悉的一位老師(不出現(xiàn)姓名和學科),以“你/他(她)”人稱,寫一則片段,體現(xiàn)其思想品質(zhì),200字左右。
文段一:
此人體態(tài)偏胖,身材卻不短,他占有好身材的一半,雖無后翹卻有前凸,如懷胎六月。據(jù)其言年輕時注重鍛煉,本無此福相,后因汲取的精神食糧過多,肚里裝滿了智慧,故成此模樣。此言不假,我上課從未完全聽懂過,其所授知識實在太精深,我學力尚淺,未能探得他肚里智慧一零頭。
他每晚必下班輔導,獨自一人搬桌椅坐在走廊,每有空暇之際,總是埋頭于各種輔導書,從未見其拿出手機。他戴著眼鏡,稍稍趴在桌子上,一只手壓著答案,另一只手用紅筆不停在我們的練習上圈圈畫畫,幫我們訂正答案。他皺著眉頭,兩眼專注地盯著練習,雖然臉上露出些許疲倦的神態(tài),但手中的筆從未停止。看到旁邊桌子上的試卷,再看到老師如此認真地批改練習,我想起自己胡亂填寫的答案,心里不禁有些慚愧。當問到難點時,老師從抽屜里拿出輔導書,翻開書本,上面用紅筆密密麻麻地做了各種標注,每頁都填得滿滿當當,全部是易錯點和難題。偶有多人詢問時,他的輔導時間會延長到第三節(jié)自修,每每結(jié)束,見其起身收拾桌椅,肚子后背總是濕一大片,大約是今晚收入智慧與勤勞太多,以致溢出,濕了衣衫。老師年已半百,尚能如此認真勤奮,我若再不覺悟奮起,怕是以后度完半個人生,肚皮仍是平平一片,里面沒有半點智慧墨水。
虔誠的敬業(yè)精神、為教育事業(yè)奉獻的認真與熱情,本身就是人物最閃光、最動人的個性特點,激勵學生積極進取。該生從老師外在身材的圓肚子,深挖人物內(nèi)在的智慧來源——認真、敬業(yè)的精神品質(zhì),使人物形象更加飽滿立體、生動形象。
文段二:
形如細栽之柳身姿輕盈,聲如檐下之燕婉轉(zhuǎn)動聽,色如夏日清荷清新不俗,總身著長裙,溫柔親切的古典美人——我的語文老師。
我以為高中老師不再像初中老師那樣幽默,高中老師都是嚴肅的,直到我成為她的學生。她在第一節(jié)課介紹時說,大家可以直接叫她“姐”,不必拘泥于“老師”二字?;蛟S是學語文的緣故,她的氣質(zhì)像存世已久的古書,韻味別致。她的課堂是令人著迷的,她常微笑著,嘴邊梨窩若隱若現(xiàn),寥寥幾句便把我們帶入了一個美妙的文學世界,每當課堂上沒人回答問題時,她也不惱怒,仍是像家中長姐般耐心引導,對于回答不好的同學也報以鼓勵的微笑。她在課堂上說的每一句點評、見解都精準又到位,使文章的情感一下便浮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在講到“家”時,她聲音漸漸哽咽,家的溫暖便從她口中流溢了出來,令我們向往、懷念;在講到梁任公先生的《桃花扇》時,她那么悲痛惋惜;而講到“香港回歸”時她又那么自豪;在講到“對聯(lián)”時,她談及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讓我們深思文化現(xiàn)象,心中的使命感也油然而生……她如夏花般綻放在教室的每一處,絢爛了課堂,絢爛了我對文學的心。她的飄然長裙曾拂過我的手,就像是家中院子里的梨花飛滿天間,輕遮我的眼,這是一位怎樣迷人的老師!
這是一位非常有人文情懷的老師,她無聲的行動中充滿著對學生的期待與引領,該生筆下并沒有寫老師的幽默或慈祥等性格特點,而是挖掘人物的思想品質(zhì)和精神世界。老師循循善誘,平等、寬容地對待學生,她具有的高尚愛國品質(zhì)和對傳統(tǒng)文化傳承的精神,這些都是其熠熠生輝的思想獨特之處,是老師異于他人的個性特征,該生寫出了人物個性的獨特。
五、人格感染力
凸顯人物個性不能僅停留在性格、行為、習慣等淺層上,而應挖掘其在思想品質(zhì)、情感等方面對他人產(chǎn)生的獨特的、永久的影響,人物具有人格感染力,會給人以深刻的啟迪和震撼。單向描寫人物個性不如雙向表現(xiàn)更深刻,即人物的自身個性以及對他人的感染。如2014年廣西高考滿分記敘文《我來自陳舊的你》,“我”的父親“老王”,他誠信、感恩的品質(zhì)都影響著“我”,“遺傳就像玻璃臺下永遠彈不走的灰跡”“我來自你,來自那個純樸、善良、陳舊的農(nóng)民工老王”,誠信的傳遞性,比僅刻畫個人的品質(zhì)個性更具深刻性,在凸顯人物個性之余,也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記敘文常用的表達方式除敘述、描寫外,還可恰當?shù)剡\用議論、抒情等方式,寫出人物的人格感染力,使文章更深刻、更具感染力。
《你是我的太陽》(片段節(jié)選)
12月南京大屠殺紀念日的那一天,你站在講臺上與我們講了日本人的暴行,講著講著你就失控了,你揚起了頭,眼淚卻止不住地流下來,哽咽著發(fā)不出聲音,攥著的拳頭在顫抖著,那分明的青筋里仿佛涌動著你沸騰的鮮血。我知道你是在用自己的方式祭奠那些在那場慘無人道的殺戮中死去的同胞們。你一度想控制自己的情緒,卻無能為力,我看到了你內(nèi)心的哀痛,是那么強烈而心疼。原本生活在現(xiàn)在這個和平年代的我,對那場人人后怕的戰(zhàn)爭是沒有多深刻的體會的,但通過你,我仿佛看到了當時遍地鮮血、滿是尸體的悲慘畫面。
從那之后,我開始懂得我與我的國家是一體的,悲哀著它從前的任人凌侮,開心地見證著它在世界舞臺上的快速發(fā)展,逐漸壯大。我也明白了我現(xiàn)在的刻苦學習不僅是為我、我的家人、我的學校,而且是為了整個社會,整個國家。
文段的描寫細節(jié)化,挖掘了老師愛國的思想品質(zhì),選取了老師在南京大屠殺紀念日流淚哽咽的場景,選材典型,老師雖然并沒有講愛國的大道理,但老師愛國的思想情感自然流露出了一股精神力量,這種人格力量的感染力,使學生頓悟,學生也和他一樣哀痛,認識了發(fā)生的變化。這里用了議論性的句子升華情感。
“親其師,信其道”,師者,不取決于教什么,而是當教師自身達到一定境界,自然就形成一股精神力量,得“意”忘“行”,一種人格力量的感染,足以影響學生的一生!這正是人物最深刻、最動人的個性。文段末的議論、抒情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記敘文寫作的立意深刻,寫人要凸顯人物個性要點可總結(jié)為如下幾點:
(1)描寫的細節(jié)化;
(2)選材的典型性(某一個生活場景或片段);
(3)思想的閃光點:決定立意和深刻與否;
(4)人格的感染力:(一兩句議論升華,帶給我們的影響)。
高中記敘文教學要順應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趨勢,把思維訓練放在重點上,落實在常規(guī)的作文教學活動中,通過一定的作文思維訓練使學生的思維具有廣闊性、深刻性、獨立性、感受性等。記敘文寫作要深刻,不僅要描寫細節(jié)化,而且要著眼于對人物思想品質(zhì)和精神世界的挖掘,取材鮮活、典型,小中見大,微中寓著,充滿情感,從而催人振奮,使人聯(lián)想,這是實踐“深刻”的有效途徑之一。作文如做人,凸顯人物個性的寫作教學不僅要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要引導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必備品格,這也是學科核心素養(yǎng)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xiàn)。
【參考文獻】
王世川.高中復雜記敘文寫作策略初探[J].華夏教師,20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