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林
摘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目標之一就是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感悟文章內容以及了解課文抒發(fā)的情感。因此,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除了引導學生閱讀課文以外,應重視引導學生品讀課文,并要求學生在閱讀課文時注重分析課文滲透的情感。同時,學生在閱讀后,師生應共同討論課文內容和文中滲透情感的語句,在師生相互交流中,教師結合課文內容進行情感滲透,使學生了解作者抒發(fā)的情感,從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情感滲透
前言
情感滲透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內容之前,應詳細講解課文主旨和作者抒發(fā)的情感,以此滲透情感教育,使學生充分了解課文抒發(fā)的情感之后,帶著情感閱讀課文內容,進而增強學生的語感,提升學生閱讀水平和閱讀能力,說明在引導學生閱讀時進行情感滲透是十分重要的。
一、引導學生閱讀時進行情感滲透
不同的課文內容抒發(fā)的情感也不同,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讀課文時,除了傳授閱讀技巧以外,還應重視引導學生邊閱讀邊分析課文抒發(fā)的情感,并且,教師應注重根據(jù)文章抒發(fā)的情感進行情感滲透,使學生充分了解文章抒發(fā)的情感以后,深刻體會課文抒發(fā)的情感,同時使學生意識到應根據(jù)作者抒發(fā)的情感讀課文,從而使學生懂得如何閱讀課文以及意識到帶著情感讀文中語句,提升學生的閱讀效果。學生在明確閱讀技巧后,也會積極依據(jù)文中抒發(fā)的情感讀課文,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
例如:學習《小蝌蚪找媽媽》時,教師先帶領學生分析文中小蝌蚪在成長過程中身體變化特點和尋找媽媽的歷程,以此告訴學生小蝌蚪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克服困難、不斷努力尋找,以及表達了小蝌蚪對媽媽的愛,進而滲透文章情感,有利于促使學生向文章中的小蝌蚪學習,與此同時,學生在閱讀時積極根據(jù)文中滲透的情感讀課文,既做到帶著情感閱讀,同時說明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閱讀帶著情感,能夠有效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
二、引導學生品讀文中抒發(fā)的情感
在新課改背景之下,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改變傳統(tǒng)的方式,在進行教學時,教師應注重運用情感滲透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工作。如,引導學生品讀文中抒發(fā)的情感,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品讀課文內容,邊品讀邊按照教師提出的要求分析、思考課文抒發(fā)的情感,學生深思熟慮中對課文內容有所了解,并且,學生有所感悟有所體會。如,學生體悟到課文內容主要以描寫風景為主,作者對景色的喜愛,進而運用許多優(yōu)美的詞語描寫景色,通過描寫景色抒發(fā)作者對景色的喜愛之情。學生體會到課文抒發(fā)的情感以后,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且在理解的基礎之上,學生不僅扎實掌握文中的知識點,同時也做到有感情地閱讀課文內容。此外,教師對于帶著情感品讀課文的學生,應多表揚多鼓勵,與此同時,教師在指導學生讀課文之前,要重視詳細講解課文內容滲透的思想情感,而后,引導學生品讀文中抒發(fā)的情感,調動學生主動感悟文章情感,學生有所感悟,才能體會到課文所抒發(fā)的情感,并做到有感情地品讀課文,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此外,閱讀教學中教師做到根據(jù)課文情感進行情感滲透,有利于促使學生對文章情感有所體驗和感悟。
三、引導學生帶著情感閱讀
小學語文課文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感情,且抒發(fā)的情感與描繪的景色、人物有關,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讀課文前,應引導學生分析課文滲透的思想感情,學生明白文章內容抒發(fā)的情感以后,才能夠自覺帶著情感閱讀,從而實現(xiàn)良好的情感滲透效果。
例如:學習《狼牙山上五壯士》時,教師詳細講解課文中滲透英雄人物偉大的精神,以此滲透愛國的情感,學生明白課文抒發(fā)的愛國情懷,愛國情懷油然而生,并且,學生能夠自覺帶著情感閱讀課文??梢姡喿x教學中教師根據(jù)課文抒發(fā)的情感進行情感滲透,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愛國情懷,同時也調動學生積極情感讀課文內容,有效提高學生閱讀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此外,教師引導學生閱讀前進行情感滲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愛國熱情,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說明閱讀教學中進行情感滲透的重要性。
四、閱讀后師生共同探討文章抒發(fā)的情感
教師歸納實踐教學經驗總結得出,與學生討論能夠將課文表達的情感滲透給學生,并且,能夠激發(fā)學生帶著文章所表達的情感有效閱讀課文。教師明確師生共同討論的重要性以后,在實際閱讀教學中,應先講解文中抒發(fā)的情感,之后將學生分為四人一組,分別與各組學生溝通,師生交流中教師引導學生說出文中抒發(fā)的情感,從而調動學生積極舉手表述,使課堂氛圍一下子活躍起來,學生感受到課堂氛圍的活躍后,也會更加主動舉手說出課文抒發(fā)的情感,學生明白課文表達的情感后,帶著情感讀文中語句,閱讀中學生充分了解課文滲透的情感和文章蘊含的寓意,且在完全了解的基礎上,學生有效理解課文內容,同時帶著情感閱讀,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認知能力和閱讀能力。由此表明,教師在引導學生讀課文時,應重視與學生探討文章抒發(fā)的情感,師生共同探討中教師立足于課文進行情感滲透,能使學生全面了解文章精神內涵、抒發(fā)的情感、滲透的內涵,學生了解課文抒發(fā)的情感和內涵后,有所感悟地閱讀課文,必然會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此外,學生在與教師討論中深層次領悟作者抒發(fā)的情感,進而帶著情感閱讀課文內容,有利于提高閱讀教學效果。
總結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閱讀教學中,應注重根據(jù)課文內容進行情感熏陶。因此,在引導學生閱讀前,教師應帶領學生詳細分析文章抒發(fā)的情感,并要求學生依據(jù)課文抒發(fā)的思想感情讀課文,學生在明確閱讀要求后,積極帶著情感閱讀文中的語句。此外,學生在教師的帶動下,主動分析、探討課文抒發(fā)的情感,師生探討中學生清楚課文抒發(fā)的情感,以及感受到情感熏陶,能夠促使學生獲得思想啟迪,并且,學生意識到應結合課文抒發(fā)的情感閱讀,以此調動學生有感情地讀文中,進一步提高學生閱讀的主動性和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劉春輝.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滲透[J]. ?江西教育. 2018(33)
[2]王桂萍.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情感體驗的滲透[J]. ?語文教學與研究. 2018(18)
[3]高學峰. 農村小學多媒體閱讀教學應用初探[J]. ?課程教育研究. 2018(26)
[4]徐麗霞. 對小學閱讀教學“三無”問題的思考[J]. 語文建設. 20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