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素芳
摘要:在新課改不斷深入推進的當下,探索新形勢下的初中數學教學策略有助于落實課標理念并促進學生更好發(fā)展,一線教師應引起重視。本文簡要探討了三點新形勢下的初中數學教學策略,即面向全體學生,靈活運用分層教學;優(yōu)化教學模式,重視課堂實踐活動;注重學習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數學;教學策略;教學實踐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持續(xù)深入突進,初中數學教學改革也成為熱議話題。以下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及思考,就新形勢下的初中數學教學談幾點策略性意見,希望對一線教師有所啟示。
一、面向全體學生,靈活運用分層教學
新課標基本理念在第一條中即明確提出,“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因材施教,兼顧各層次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需求,基本途徑就是要靈活而合理實施分層教學。所謂分層教學,概括來說就是依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將其分成不同的層次,針對各層次的學生“因材施教”,從而兼顧全體。至于具體的分層,一般情況下所分層次不能過多,就初中數學而言,可分為甲乙丙三個層次:甲層為成績優(yōu)異、基礎好、接受能力快的學生;乙層為學習成績中等、基礎和接受能力一般的學生;丙層為差等生和學困生。在具體教學中,教學內容和方式都應合理地兼顧三個層次。例如在學習反比例函數時,教師可以提出這樣三個由淺入深,層次性明顯的問題:“①已點A(4,y)、B(8,y)是反比例函數y=2/3x上的兩點,試比較y1和y2的大小;②已點A(x,4)、B(x,8)是反比例函數y=2/3x上的兩點,試比較x1和x2的大小;③已知C(x,4)、D(x,8)、E(x,-3)是反比例函數y=2/3x上的三個點,試用不同地方法確定x1、x2、x3的大小關系?!边@樣,就通過一種“問題鏈”的形式使學生在思考過程中步步遞進,不僅使各個能力層次的學生都有積極思考的機會并有所收獲,也利于學生思維的深度擴展,從而促進其數學思維和能力的發(fā)展。
二、優(yōu)化教學模式,重視課堂實踐活動
“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這是新課標所倡導的基本教學理念。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多采取新課標所倡導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種非接受式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探索性學習和活動中去產生感悟。正如課標中亦有明確指出:“老師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從而使他們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例如在學習了三角形中位線后,可以組織學生動手實踐,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一次主題為折三角形中位線的課堂活動:首先,通過折直角三角形制片,發(fā)現折痕就是原三角形的中位線,進而發(fā)現三角形的中位線定理。其次,折出銳角三角形的中位線,既可以將銳角三角形轉化為直角三角形折疊得到,也可以分別折出兩邊的中點而得到。再次,在領悟上述折疊方法的基礎上,給出“組合矩形”的定義,嘗試將一般三角形折成“組合矩形”。最后,在逆向思考的基礎上畫出滿足條件的三角形,并通過折疊進行驗證;同時,思考并將一些四邊形折疊成“組合矩形”,再畫圖并折疊驗證。該實踐活動取材簡單,只需三角形紙片、四邊形紙片、方格紙片等,且容易操作,屬于比較典型的案例。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容易獲得深刻體驗,可以進一步認識與理解三角形中位線,發(fā)現三角形中位線定理,發(fā)展幾何直觀,發(fā)展推理能力。
三、注重學習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現代教育理論注重對學生的學習評價,認為這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不可或缺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新課標理念對此也有較具體的強調,概括地說,要建立目標多元、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評價要兼顧學生的學習的結果和過程,又要兼顧“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和“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tài)度”。例如在初中數學概念教學中,如果采取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則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也要注重學生在組內的學習表現,即在合作學習中的參與活躍度、深度等,不僅教師要給予各組評價,還應組織學生自評和小組間相互評價,這就是評價方式的多樣性,習題訓練環(huán)節(jié)同樣可以如此??偠灾挥心繕硕嘣?、方法多多樣的評價才能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更好發(fā)展,對此我們應加以注意和深思。
綜上,本文簡要探討了三點新形勢下的初中數學教學策略,即面向全體學生,靈活運用分層教學;優(yōu)化教學模式,重視課堂實踐活動;注重學習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在新課改不斷深入推進的當下,探索新形勢下的初中數學教學策略是有助于落實課標理念并促進學生更好發(fā)展的,一線教師應引起重視。
參考文獻
[1]郭宏斌. 新課改下的初中數學課堂[J]. 明日, 2019(35):0115-0115.
[2]李路. 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教學得與失[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 2016(9):79-79.
[3]廖紅麗.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數學教學的新理念[J]. 課程教育研究, 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