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清
摘要: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應用“微課”教學模式,不僅能夠顛覆學生在關于數學課堂的傳統(tǒng)認知,更有助于快速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此,文章就圍繞積極的課前準備:完善教學素材并創(chuàng)設共同學習話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打造理想的互動與合作學習環(huán)節(jié);確保師生全程參與:開展有針對性師生互評活動三個方面出發(fā),確立一條切實可行的初中數學“微課”實踐教學方案。
關鍵詞:初中數學;“微課”;實踐教學;方案
引言:
“微課”作為新型課堂教學模式,以其獨有的優(yōu)勢和魅力受到廣大教師的關注和追捧,初中數學教師也普遍是“微課”教學模式的忠實“粉絲”。然而,在實踐教學中,做到有效應用該教學模式必須要有一套系統(tǒng)的方案作為支撐,文章就針對初中數學“微課”實踐教學方案的設計思路加以探索,并結合實際的教學案例予以說明,希望廣大初中數學教師能夠從中得到啟發(fā)。
一、積極的課前準備:完善教學素材并創(chuàng)設共同學習話題
眾所周知,任何學科無論采取怎樣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活動,都需要將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放在首位,因為這是學生保證學生課上精神狀態(tài)飽滿、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基本條件,初中數學“微課”教學自然不例外,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在于充分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完善教學素材并為學生創(chuàng)建共同的學習話題。
以《矩形的性質與判定》的“微課”教學為例,教師在課前準備工作中,應以互聯(lián)網為教學素材的主要搜索渠道,結合生活中常見的物品,讓學生以最直觀的方式了解到什么是矩形,如防盜門、防盜窗、學習桌、寫字臺等等。之后教師要將所選擇的素材配有文字說明和音頻介紹,這也正是課堂導入部分中會用到的“微視頻”。最后,教師則要根據視頻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共同的學習話題,如“視頻中的物品都有哪些共同的特點?”、“同學們還想到了哪些物品呢?”等等。在這樣的共同學習話題引導下,學生可以通過結合之前所學的“角”、“對角線”、“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以及生活中的經驗,思考視頻中物品的共同特點,并圍繞這些特點去回憶與之相關的物品。而這也在無形中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矩形的性質與判定”的興趣,為學生積極而又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全過程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
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打造理想的互動與合作學習環(huán)節(jié)
“微課”最為突出的特征,也是最為明顯的優(yōu)勢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學習內容的碎片化,二是學習時間的碎片化,讓學生能夠充分利用課上學習時間,以最快的速度擊破教學的重點與難點,而這恰恰為有效開展互動教學和合作環(huán)節(jié)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初中數學“微課”教學實踐中也是如此。因為教師可以結合教學重點與難點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教學內容做到精簡的同時,為打造理想的互動與合作學習環(huán)節(jié)正確了更多寶貴時間,課堂教學氛圍也會近乎于理想。
以《二次根式》“微課”教學為例,教師完全可以圍繞“算術平方根的意義”和“二次根式表示實際問題中的數量和數量關系”兩個部分制作教學微視頻(*注:時長控制在2min之內)。微視頻的內容既要做到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緊密,也要將教學重點與難點充分顯現出來,做到學生能夠通過生活中所激烈的經驗,初步了解算術平方根的意義是什么,為什么二次根式能夠表示實際問題中的數量與數量關系。學生在懵懂狀態(tài)下,教師可以圍繞這兩部分內容開展師生互動與師生合作探究活動,在啟發(fā)學生的同時與學生拉近距離,實現短時間內讓學生理解、接受、掌握課堂中的重點內容,并將學習中的難點攻破,進而營造出適合學生學習的理想氛圍。
三、確保師生全程參與:開展有針對性師生互評活動
針對初中數學“微課”實踐教學方案的設計而言,積極開展教師可前的準備工作,以及課上的互動與合作教學環(huán)節(jié),目的都是未來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的全過程。可是,以上兩個部分并不能稱之為課堂教學全過程,缺少的正是課堂結束部分。為此,做到師生全過程參與就必須將課堂結束部分進行科學設計,針對性的師生互評活動不失為上上之策,因為可以體現出學生和教師的雙主體性。
以《一元二次方程》“微課”教學為例,在課堂結束部分中,教師可以將內容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教師方面,教師要簡要回顧課上所學的核心知識點,并針對學生二元一次方程概念及一般式的理解、掌握、應用情況作出點評,針對存在的普遍不足和個別問題提出相對應的解決方案和建議。二是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結合課堂導入部分、課堂師生互動、師生合作探究、趣味競賽環(huán)節(jié)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同時提供相對應的調整建議。在這樣學生可以在課堂結束部分充分意識到自己學到了什么、有哪些不足、怎樣補充和改正,教師也能根據學生的看法和建議,將后期的“微課”實踐教學方案加以合理調整,最大程度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這也是教師與學生課堂教學“雙豐收”的直接體現。
結論:
總而言之,做到科學而有合理的設計出初中教學“微課”實踐教學方案并非易事,需要廣大初中數學教師與學者不斷進行深入分析與探究,并敢于在實踐教學中加以應用和調整方可實現。然而,問政所提出的觀點勢必會存在不足之處,還希望廣大初中數學教師與學者能夠積極提出寶貴意見與建議,以保“微課”教學模式始終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利器”。
參考文獻:
[1]易發(fā)平.初中數學微課的教學設計策略——以“翼學習”平臺微課資源建設為例[J].數字教育.2017,3(2).
[2]呂俊青.微課貴在“小中見大”——初中數學微課教學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