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
摘要: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濃厚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再通過教學步驟的簡化、有效策略的實施、相關內容的補充,進一步提升閱讀教學的效率,這是英語教師值得深思的一個關鍵問題。具體實踐中,必須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心理需求,才能引導他們自主閱讀、積極思考;應該創(chuàng)設情境后,給學生小組合作,獨立想象的機會,鼓勵他們朝著正確方向突破自我,最終成為不可多得的建設人才。閱讀教學以生為本至關重要。
關鍵詞: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教學效率;提高策略;分析
引言:有經驗的英語教師,會將素質教育理念與創(chuàng)新教學元素融合起來,為全體學生提供優(yōu)質的教學服務。絕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學生,致使他們抵觸閱讀,學習效果更難優(yōu)化。優(yōu)秀的英語教師,始終提倡民主化教學,會用多媒體技術,啟發(fā)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新力后,再去提高教學質量。在和諧師生互動關系的支持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工作的有序推進令人滿意。對此,筆者闡述了幾點不同的看法,希望能為其他教師教學思路的多元化轉變提供幫助。
一、精心挑選閱讀材料
高中學生已經有了屬于自己的特殊思維方式,他們閱讀時,對于材料的要求非常高。高中生也喜歡參與有趣的學習活動,要想探索未知的神奇世界,枯燥的課堂氛圍,陳舊的教學方式,很容易打擊到學生自主閱讀的信心,直接導致教學效率低,教學效果差[1]。針對這一弊端現狀的改善,筆者建議,英語教師重新確立閱讀教學的目標,精心挑選一些適合學生閱讀、符合他們要求的材料,打造完優(yōu)質的互動平臺后,再去指導學生深入理解,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比如,名人軼事、歷史傳說、民間事故、幽默小品等閱讀材料,內涵十分豐富,值得學生研究。教師靈活的使用教學語言,讓學生學習那些富有哲理、深層次的文章內容,一定可以促進閱讀教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另外,在閱讀過程中,學生摸索閱讀技巧,積累閱讀經驗,他們的理解能力和直接應用能力不斷得到訓練和提高。我們在實際教學中盡量做到課文閱讀訓練與課外閱讀指導相結合,課外精讀和課外泛讀相結合。由于學生在閱讀中擴大了眼界,增長了知識,英語知識水平得到了強化和鞏固,進一步開發(fā)了智力,而智力的開發(fā)又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意志和動機等非智力因素,促使自己去閱讀更多的課外讀物。
二、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在以往的高中英語的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往往注重以自己為教學的中心,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學生的學習權力和學習的機會往往被剝奪掉。而要想實現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改善,教師更需要采取積極的教學措施,改善原有的將學生置于被動教學地位的教學理念,并采取實際的教學行動來加以踐行。具體來講,教師在講解英語閱讀教學的時候,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式的討論,如在講解“圣誕節(jié)”相關文章的時候,或是在講單元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布置給學生課下作業(yè),讓學生在課下自己搜集有關圣誕節(jié)相關的文化背景以及相關的故事、優(yōu)秀文章等。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對班內的同學進行小組劃分,然后根據具體的作業(yè)任務來分配教學任務,每個小組的成員自由選擇自己想要處理的作業(yè)任務,或通過網絡突進搜索資源,或通過圖書館的圖書資料查閱等方式獲得自己想要的結果。然后在課堂之上,教師允許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與該文化知識相關的內容加以探討,在共享資料的基礎上獲得對圣誕文化全面的認識和理解。值得一提的是,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學生能夠獲得提高自我學習能力、鍛煉自我的機會,而他們的英語閱讀學習的能力也能夠獲得切實的提高和改善。
三、詞匯結合語義語境
加強英語詞匯的語境教學可以為閱讀掃清障礙,是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和基礎。傳統的詞匯教學采取教師領讀、學生跟讀的教學方法,學生孤立識記和理解單詞。學生在閱讀文本時,不能結合具體語境靈活確定單詞的確切含義與用法[2]。因此,詞匯教學必須引導學生進入語境,使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單詞。如在教學“burst ”這個單詞時,筆者利用視頻播放水管在冬天被凍裂的過程,以及一個人因悲傷突然失聲痛哭的情境,然后引導學生根據情境進行描述。學生根據情境造出了“The bitter cold caused the water pipes to burst”和“She burst into tears”等句子。這樣,學生不僅能夠印象深刻地識記單詞,而且能夠結合語境活用單詞。
四、構建新的閱讀模式
“教師主導,學生主動,師生互動”的閱讀模式旨在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及發(fā)展師生之間平等合作、互動關系。如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重視閱讀過程,可把閱讀分為閱讀前、閱讀中和閱讀后三個階段。在讀前活動中,教師可通過標題導入、視聽導入、背景介紹、設置懸念、聯舊引新等靈活有趣的形式,啟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參與?;蛘哒f,教師應從語篇角度出發(fā),根據閱讀目標的不同,把閱讀分為skimming,scanning,close-reading三個步驟。根據閱讀的三個層次科學地設計問題,即主旨大意類、細節(jié)理解類和判斷評價類,采用以學生自學為基礎、學生討論為主體、教師適時啟發(fā)與引導的形式,在閱讀過程中指導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巧,最終達到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不應將閱讀視為單一的教學活動,在讀后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續(xù)寫課文、改寫課文、角色扮演、話題辯論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動起來,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五、指導學生精讀練習
高中英語精讀環(huán)節(jié),沒有讀無從談理解,這是一個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知的過程,學生對閱讀有了感性認識后,結合教材進行精讀,從而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練習打下夯實的基礎[3]。比如,學生可以先粗讀全文,找出中心句或主旨句,從而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或中心思想。再如,如果課后習題有對某一細節(jié)的考查,那么學生要放開那些無關輕重的句子,選擇這幾個重點的句子進行理解和掌握。眾所周知,要讓學生從理解原理,到掌握理論是兩個層面的問題,掌握理論知識能不能運用到習題當中,又是一個知識轉化為能力的關口。學生要想具備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就一定要運用多種多樣的形式進行練習,在運用知識反復練習中會逐步地掌握一些答題的技巧和能力,從而提高學習的質量,改進練習的方法。復習鞏固知識的方法一般靠提問題來解決,問題的設置也可以層層遞進,如教師可以先設置記憶性問題的考查,然后再進行理解性和應用性考查,最后進行創(chuàng)造性和評價性考查。
結語
總之,閱讀是一個綜合過程,能力的提高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為此,不同年級應有不同閱讀達標要求,課堂上各階段的閱讀理解訓練也應隨之有所側重。總之,教師若能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合理、靈活地把上述教學設計運用于閱讀課文教學中,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目標是完全能夠實現的。
參考文獻:
[1]劉建英.探討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效率的提升[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8(12)52-53.
[2]董帆.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的研究[J].中華少年,2018(09)194-195.
[3]陳志亮.讓學生的心靈在英語閱讀中飛揚[J].現代教育教學研究,2017(05)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