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小玉
摘要:生本教育作為以生命為本的教學方式與授課理念,要求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將強對學生個性的關注,充分理解好課之“道”,采取以學定教的方式,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關鍵詞:小學英語;生本教育;課堂教學
根據教育相關標準中指出的英語教學理念,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應該向“生本”方向發(fā)展,使得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之下,展現個性、拓寬視野、豐富知識結構。打造一堂好課,需要教師將“好教”轉變?yōu)椤昂脤W”,注重學生個體差異。
一、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解讀“火車跑得快,都靠車頭帶”這句常用語的真實含義,在進入快速發(fā)展的當下社會,火車時速也在不斷提高,從而適應社會發(fā)展需求,在車廂中加入動力源,然后在車頭的牽引下,整體車速都會有驚人的變化。將這一原理應用在小學英語課堂生本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將充當火車頭的角色,學生就是各節(jié)車廂。為了提高課堂的整體教學質量,教師就應該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上,促使其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探究、交流的全過程中,幫助學生樹立學習有擔當的意識。
南寧市高新小學西校區(qū)英語教師在開展該項教學方式的過程中,利用“任務單”的形式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承擔者,設計的任務單是以引導學生自主完成活動任務、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為主要出發(fā)點的。教師根據實際授課內容的不同,圍繞主題設計不同的任務單,多為簡單易操作的任務類型,以便學生進行積極的探索。比如英語課本中的故事教學內容,教師根據所學的內容,設計了四項活動任務,即Listen to the story;Tell the story;Read the story;Write the story等。在任務單的指引之下,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分享、師生共評三個階段來完成任務學習,并展示學習成果。作為合作共同體,同桌兩個學生每完成一項任務之后,需要一起接受任務評價,并在教師制定的任務單上,填寫對應的等級評價星星。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完成任務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有趣的學習氛圍中加強英語學習的成就感[1]。
二、關注英語課堂的生成性
與傳統的“好教”觀念不同,生本教學理念以關注學生發(fā)展、了解學生需求為基本出發(fā)點,開展“好學”教學模式。但在小學英語課堂的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仍然采取以傳授為主的教學方式,只重視預定教學任務量,這樣對生本教學理念的有效推進極為不利。經常出現教師按照預先設定好的模式進行問答式教學,整堂課程缺乏生動性,呆板無趣,雖然課程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但總會覺得太多乏味。比如教師提問學生的問題是“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而學生在應用時,提問成了“What's your favourite fruit?”,但是教師有點著急,“指引”學生讓其該問成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此時,教師可以順著學生的生成性問題,回答“My favourite fruit is apple”然后再利用教師最喜歡的水果,將季節(jié)知識與其連接,繼續(xù)引導學生提問關于季節(jié)的知識,最后合理的引出新句型的教學。采用這樣的轉變方式,不切換學生提問內容,可以將學生與教師的思維從季節(jié)內容中解放出來,使得師生間的言語交流更為豐富。
小學生性格比較活潑,經常出現一些奇思妙想,因此,英語教師在實行生本教學理念的過程中,應該結合小學生的這一特點,對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各種問題,予以合理的解答,不能采取回避、切換提問內容的方式來處理學生的提問,真正做到以“好學”為主。在實際的教學課堂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生成性問題,英語教師對這些問題應該進行及時的捕捉與運用,然后將這些隨機發(fā)生的生成性資源,轉化為新的課堂學習契機,合理的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充分展現生本教學的真正意義,為學生創(chuàng)造積極的學習氛圍。
三、關注學生課堂與生活的和諧性
教師應用生本教學理念開展英語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結合我國的“插秧”技術,將其拋秧種植法給水稻帶來的充分生長空間,這一道理合理的應用到英語教學課堂中,在設計課堂教學內容時候,適度的進行留白,不將課程設計的過滿,為學生留下足夠的思考、咀嚼、創(chuàng)造空間。比如,教師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設計選詞填句活動環(huán)節(jié),將學生分為A組、B組,利用“I wash_with_”的句式說一句話,A組單詞為water/towel/soap,單詞為body/apple/coat/face/ear。這樣的留白式教學可以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時間,讓學生可以對問題進行分析、理解、概括,進而將其表達出來。在等待的過程中,可以提升回答問題學生的思維能力,指導其他同學耐心等耐這位學生回答問題,這樣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之間相互欣賞與鼓勵的良好習慣。
反觀部分英語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經常出現打斷學生思考的現象,這些教師總是擔心課堂上將知識點講解不完,影響到課堂的整體進度,所以會剝奪學生的思考時間,形成該思考時不思考、該操作時不操作的惡性教學模式,經年累月,會磨滅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不利于學生獲取課堂知識教學內容,反而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有效性[2]。因此,教師應及時的改變教學理念,將生本教學理念落實到英語教學課堂中,在課堂上采用放手的方式,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問題思考,通過巧妙的引撥,讓學生有體驗思維探究、自由思考的過程,這也是好課之“道”的一種有效方法,可以幫助教師打造一堂好課。
四、注重英語課堂的學習適切性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在開展生本教學理念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密切關注學生對原有知識的積累以及運用情況,這與人們常說的“鞋合不合適只有穿著它的腳知道”有異曲同工之妙,如果所穿鞋子不合適,腳會時刻犯疼,提醒人們這雙鞋子不適合自己。同樣的,當教師所教授的課堂內容與學生實際情況不符時,學生在課堂上會出現不知所云的迷?,F象,反之,教師如果如果針對學生的學習實況,采取適當的切入點作為課堂新學習內容的引導,這樣可以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實現忘我的學習境界。
教師可以通過豐富多彩、富含層次的知識建構,幫助學生尋找合適的切入點,引導學生學習新的知識內容,讓學生在輕松的掌握所學知識。隨著學生年級的提高,教師應將以玩樂為主的教學方式,轉換為以探究知識點為主的教學方式,讓小學各年級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可以充分發(fā)揮其思維能力,做到學以致用。
結語
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應用生本教學理念,只有教師充分認識到其對學生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并在其有效的應用到實際的教學中,不僅可以減輕教師的負擔,還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全面提升學生綜合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王玲.生本教育下小學英語分層教學的策略研究[J].現代教育,2018,642(08):60-61.
[2]郭思樂.國家課程從教師課程形態(tài)化歸學生課程——生本教育20年之策略[J].人民教育,2018(Z2):10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