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薇
【摘? ? 要】我國實行新課標改革以來,新式教育更加注重與社會生活相聯系,并能將所學知識運用于社會實踐,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生活化教學引入高中生物教學,致力于為學生創(chuàng)造生活化學習場景,于生活中學習、服務于生活。這樣一來,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難題,更加深刻地理解生物學對生活生產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 高中生物? 運用探討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5.062
生活包羅萬象,同時也蘊含著豐富的教學資源。因此教師們應把生活化教學這一方式與課堂教學有效銜接,使得這教學資源充分發(fā)揮作用。同時,高中生物學是一門與生活緊密聯系的科學,它指導人們社會生產實踐,加深我們對人體機能、疾病等知識的認知。生物學對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故高中教師應從導入生活、貼近生活、體驗生活、回歸生活四個角度把生活化教學引入高中生物教學中,幫助學生在生活化學習中構建知識框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下是我對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進行生活化教學的觀點。
一、積累生活化素材,教學生活化
知識源于生活,即生物學源自生活且高于生活。它看似淺顯易懂,實則抽象枯燥,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許多知識點容易記憶混淆,且記憶時間短暫,所以,這門學科是學生頭疼的科目,加上生物學所占分數比例較低,很多學生并不重視生物。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提高生物的受重視程度,幫助學生學好這門學科,高中教師應多積累生活化素材,讓生活中的事件與課本知識相聯系,幫助學生直觀地了解書本理論知識的來源因果。一來,變枯燥知識生動形象化,活躍課堂氣氛,利于集中學生注意力,提升學習效率;二來,把書本知識聯系于生活,便于學生構建知識框架,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
例如,當教師在講蛋白質對人體的重要性時,除了講蛋白質的基本概念:蛋白質是人體必需的營養(yǎng)素,是構成機體所有組織細胞的重要物質基礎、是生命活動的基礎外,教師可先在講該知識點之前引入一個三鹿奶粉的生活例子,通過三鹿奶粉對嬰兒健康的危害,引導學生思考蛋白質對人體的重要作用。三聚氰胺屬于非蛋白質,不能被人體所吸收,新生兒抵抗力差、屬于發(fā)育階段,需要蛋白質提供營養(yǎng),才能維持身體各機能正常運轉。然而三聚氰胺并無蛋白成分,小孩食用會出現大頭娃娃癥狀且損害大腦智力發(fā)育,形成智障兒。通過這一生活素材的前后對比,讓學生明白蛋白質對人體的重要性,用生活中通俗易懂的事例,更能讓學生感受知識的真實性,也大大地降低了教學難度,促進教育事業(yè)發(fā)展。
二、自然滲透生活化教育,知識效能一體化
新課標教育倡導知識的實用性,即知識為生活服務。高中教育并不單單要求學生掌握書本知識,而是實行生活化教育,讓知識與安全教育融為一體。比如,糖類是人體必需營養(yǎng)物質之一,但是一旦糖類攝取過多,將滋生眾多健康隱患。如:蛀牙、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多種病;另外,我們每天都需攝取食鹽中的碘,如果人體缺碘將會患地方性甲狀腺腫大疾病,俗稱“大脖子病”。這些都是一些健康生活小常識,教師如能把健康教育滲透到高中生物教學中,促進知識與效能一體化的同時,還增強了學生對自身身體健康的關注度、提升對多種疾病預防能力、增強安全健康意識。學生在家里還可提醒家人合理食用糖量、鹽量,杜絕疾病的可乘之機。足以可見,生活化教育有眾多益處,教師應合理運用,引導學生健康學習、健康生活。
三、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培養(yǎng)實踐能力
新課標改革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生物學作為一門生活科學,那么實踐固然少不了。教師應在課后組織學校開展多種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生物實驗中感受生活的奧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學以致用,體會生物學知識的實用性。首先,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豌豆材料易找,實驗難度小,實施性強。學生根據孟德爾實驗步驟,把紫色花的豌豆種和開白花的豌豆種結合在一起,經過幾次開花顏色的對比,親身感受豌豆雜交的變化過程,通過雜交的方式培育豌豆優(yōu)良品種。這一實驗將理論知識化為具體操作,有利于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其次,教師還可組織學生調查生活中紅綠色盲的人群,通過資料數據探究和所學知識,得出色盲產生的根源是先天遺傳基因。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時,也體驗了科學家的科研生活,回想起他們?yōu)榱吮4嫦∮形锓N,進行的基因工程方面探究的艱辛,促使學生樹立科研精神,為學生今后從事科研鋪好了道路。
四、知識返于生活,指導生活
哲學家說:認識的最終歸宿是實踐,故而知識的最終目的則是運用于生活,指導人類社會發(fā)展。教師在生物教學中要時刻強調生物科研成果對人類發(fā)展的貢獻,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形成知識為社會服務的意識,否則學生所學知識只是運用在考試上,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死讀書”。只有將知識運用于生活,方能了解知識的現實意義,運用知識促進人類社會進步。教師在教學時可適當安排作業(yè)給學生,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為自己整理一張健康早餐食物表、利用傳播病元理知識趙處防止各種傳染病的措施及疾病治療方法、運用所學理論觀察莊稼生長狀況等等,這不僅鞏固了生物知識,也增強了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五、生活化教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意義
眾所周知,生活化教學順應了新課標改革的要求,注重教學與生活有機結合,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來服務于社會,為人類造福。教師可創(chuàng)造生活化教學情境,使用生活事例引出教學內容,便于學生直觀的掌握知識點。生活化教學與社會實踐緊密相關,開展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學生通過一些生活小實驗可掌握書本理論知識的來源,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的自我榮譽感,也利于促進學生自我學習、自我思考。
總之,生活化教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讓生物學之前不受重視的現象得到了改善,生物教學的實用性也得到了較大的體現。教師應緊跟新課標改革的要求,把生活化教學合理運用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的熱情,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教學質量。以上就是我對生活化教學引入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個人見解。
參考文獻
[1]呂增印.“生活化”教學在高中生物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9):70-70.
[2]趙瑞娟.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的實踐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