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水萍
關鍵詞:大學;乒乓球教學;分層教學法
分層教學法是實際教學中比較困難的方式,要求教師必須能夠詳細的掌握學生實際情況,同時尊重學生主觀意念,根據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層,保證分層教學效果。通過分層教學,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主動的參與到乒乓球鍛煉中,保證教學效果?;诖耍訌妼Υ髮W乒乓球教學中分層教學法運用的研究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一、乒乓球分層教學法概述
所謂的分層教學法,指的是根據每一個學生學習能力不同、教學背景不同、興趣愛好不同等,結合每一個學生乒乓球技能掌握情況,將學生分為不同層次,找出適合每個學生的教學方式,堅持因材施教原則,對乒乓球教學、學生乒乓球學習進行有效評價,增強學生對這項運動的理解。
分層教學法具體操作起來較難,教師在實施教學前需要對每個學生狀態(tài)進行了解,尊重學生,合理分層,實現優(yōu)勢互補,保證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
二、分層教學法優(yōu)勢分析
(一)有利于貫徹人本教學理念
學生是教學的接受者,課堂教學效率關系到學生是否能夠順利接受教學內容,決定學生接受的程度。學生為學習的主體,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對于提升分層教學效率有很大的幫助。新課程改革中,提倡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教學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整體的素質,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而分層教學法正好符合人本理念,教師通過分層教學,為每一層次學生都制定合適的目標,為學生明確學習方向,在同一個層次中形成共同目標,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促進教學效果提升。
(二)符合因材施教教學特色
分層教學法符合因材施教原則。早在我國古時候,偉大的教育學家、思想家孔子,在論語中就提到過相關的概念,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對于提升學生學習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夠基于學生不同特點采取針對性的教學策略,保證學生之間能夠相互學習,激發(fā)學生潛能,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避免長期失敗而失去信心,這符合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
(三)便于教師發(fā)揮其指導作用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很可能不會發(fā)揮學生的優(yōu)勢,導致教學效率有所降低,不能滿足不同學生學習的要求。新課程下,采用分層教學法能夠有效的改善這一問題,教師能夠根據學生情況不同合理分層,對學生劃分等級,實施有效教學辦法,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利用這種模式,能夠更好的發(fā)揮教師引導、指導作用,推動“教”、“學”有效結合,實現教學相長。
三、分層教學法在大學乒乓球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一)乒乓球教學中學生分層
大學體育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乒乓球學習過程中,采取分層教學法,必須為每一個層次制定明確的指標,將一個班級中大學生分為不同層次的合作小組。具體來說,可以根據學生對乒乓球的興趣作為指標,將主動選擇乒乓球項目且自身乒乓球技術較高的學生,可以根據人數劃分適當合作小組;將那些被動進行乒乓球項目學習的學生劃分為一組。利用興趣作為劃分指標,合理的劃分乒乓球學習層次,能夠促進對學生乒乓球潛在能力的挖掘,培養(yǎng)大學生乒乓球學習自信。
當然,還可以根據大學生乒乓球專項技能水平對學生進行合理分層,組織學生參與乒乓球對抗比賽中,認真觀察比賽過程,通過觀察、總結,對每個學生乒乓球水平進行分析,劃分學生層次。將乒乓球技術水平較高的學生劃分為一組,制定的教學目標也應該相應提升,對這部分學生培養(yǎng)目標應該集中在綜合學習能力方面,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激勵;而對于乒乓球技術水平較低的學生,可以將其劃分為另一層次,這一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應該適當降低難度,幫助學生積累信心,以提升學生乒乓球技能水平為目標。
(二)大學乒乓球教學內容分層
劃分好大學乒乓球學生層次后,大學體育教師必須根據乒乓球課程要求,對具體教學內容進行更加明確的劃分。具體來說,對于興趣高、技術水平好的學生,在設置乒乓球教學內容過程中,應該保證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在教學大綱基礎上,適當的增加教學內容的深度,進一步的提升這一部分大學生乒乓球的水平。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比賽對抗法等,對于高層次學生展示一些更高難度的乒乓球技巧,讓高層次學生能夠順利掌握乒乓球運動技巧,并愛上乒乓球,愛上體育運動,養(yǎng)成終身運動的良好習慣;對于乒乓球興趣、技術一般的大學生,教師安排教學內容過程中,應該體現循序漸進的特點,保證教學內容能夠讓學生對乒乓球運動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fā)學生欲望,促進學生能夠更好的投入到乒乓球運動中。
分層教學模式下,可以組織低層次學生與高層次學生組織比賽,讓兩個層次的學生能夠相互的交流,分享自己對乒乓球的心得體會。通過這種形式,能夠培養(yǎng)學生互助合作的精神,鍛煉學生乒乓球實戰(zhàn)能力;而對于乒乓球水平較低,對乒乓球興趣不高的學生,教師在設置教學內容過程中,必須更加的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的引導學生,設置更多趣味性的教學活動。包括在教學中引入更多有趣的乒乓球游戲,讓學生建立在乒乓球興趣的基礎上,鼓勵其向著更高層次發(fā)展。
(三)大學乒乓球教學方式分層
合理的對大學生乒乓球教學內容進行劃分后,大學體育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劃分、教學內容劃分情況,落實好各項教學方式,希望能夠幫助不同層次學習提升自我乒乓球技術水平。
具體來說,在乒乓球理論知識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集中講解的方式,以班級為單位進行講解,在講解過程中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讓全班學生進行自由的討論、充分的交流,努力解決問題,完善學生思維。對于高層次的學生,教學中教師必須深化教學,除了一些簡單的知識講解、動作示范基礎外,需要講解更加高超的技巧,鼓勵學生相互對抗,樹立學生的競爭意識。采用誘導為主的教學模式,挖掘學生潛能,讓學生向著更高、更優(yōu)秀的方向發(fā)展;對于中等(一般)層次學生,教師應該以引導為主,更正學生在乒乓球動作上的偏差,幫助學生不斷改進,掌握更多新的知識與技術,幫助其一步一步的提升乒乓球水平;而對于低層次學生,教師教學中必須投入更多的內心,認真為學生講解與示范乒乓球動作,不厭其煩,讓學生更好的投入這項運動中。
(四)乒乓球教學評價分層
分層教學法實施過程中,應該重視分層評價,將其作為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位置。具體實施分層評價中,盡可能避免實施相同評價模式,評價的標準更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合理分層。對于學生乒乓球學習情況的評價體現在很多方面,評價內容包括學生課堂中表現、出勤情況、互動情況、成績情況。對于評價的結果也需要分為不同等級,首先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讓其自己選擇自己所處的評價等級,完成自我評價后,教師根據實際情況給出自己評價。當然,對于學生乒乓球水平的評價,還需要設置一定的評價項目,包括一對一對抗、二隊二對抗、單向動作演示等。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學生評價應該是中肯的,考慮到學生的自尊心,采取委婉的方式,當然也需要善于發(fā)現學生的進步,及時的進行表揚,激發(fā)學生興趣,鼓勵學生。
四、總結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分層教學法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需要根據學生不同情況劃分學生層次,且根據不同層次學生,合理的規(guī)劃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以及教學策略。大學乒乓球教學過程中,應該從學生劃分開始,落實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以及教學評價分層工作,營造出一個積極的乒乓球學習氛圍,提升乒乓球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陳靜.大學乒乓球教學中分層教學法的有效應用[J].教育現代化,2017,23(8):35-36.
[2]韓非.高校乒乓球俱樂部式教學模式中分層教學法的有效應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7,28(8):99-101.
[3]盧小霞.“分層教學法”在高校乒乓球教學中的實驗研究[J].體育科技,2017,13(3):114-116.
[4]王曉婷,王顯紅.分層教學法在乒乓球公選課教學中的實驗研究[J].當地體育科技,2017,11(8):62-63.
[5]黃樹林.分層教學法在高中乒乓球模塊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7,16(3):154-156.
[6]于少建.淺談分層次教學法在高校乒乓球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7,13(11):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