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英語合作型學習可以實現(xiàn)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興趣得到激發(fā),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訓練,學習能力得到提高,思維品質得到培養(yǎng),從而促進了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本文筆者從合作型學習的認知、存在問題以及有效策略方面探討了小學英語合作型學習方式的實踐與應用。
【關鍵詞】小學英語;合作型學習;存在問題;有效應用
【作者簡介】劉美紅,廣州市增城區(qū)增江街中心小學。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主要有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而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型學習方式較好地實現(xiàn)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合作型學習使生生之間互相激發(fā)與合作,課內(nèi)、課外知識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興趣得到激發(fā),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訓練,學習能力得到提高,思維品質得到培養(yǎng),從而促進了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一、合作型學習的認知
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過程,如何讓學生由被動接受者轉變?yōu)橹鲃訉W習者,合作型學習是較好地實現(xiàn)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教學模式。學習者通過一定的情景,與他人進行協(xié)作,取長補短,升華語言知識與學習能力,教師的角色也由施教者轉變?yōu)閹椭吆痛龠M者。使學生樹立協(xié)作學習,共享智慧的觀念,采用小組活動方式,倡導學生體驗參與,互動學習、自主思考、積極提問、分享經(jīng)驗,從而提高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二、合作型學習存在問題
1.合作學習分組不科學。如未經(jīng)過詳細了解各個學生的差異性,隨意地讓學生進行自由組合,容易造成學生“扎堆”組合,優(yōu)生與優(yōu)生組合,學困生與學困生組合,失去了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2.合作型學習活動設計無效。有些合作任務沒有圍繞教學重難點來設計,目的意義不夠明顯,只為了考慮趣味性,表面看起來很熱鬧,實質無效率。還有一些合作氛圍不夠濃烈,學生參與度不夠。
3.合作型學習缺少教師必要的引領與合理的評價。有些教師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沒有清晰的示范和引領,學生討論起來就有很多問題。有些教師對學生合作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實踐能力缺乏必要的指導、調(diào)控與評價。這樣的合作學習,也就只能流于形式。
三、有效開展英語課堂合作型學習的策略
1.科學構建合作學習小組。學生個體間的思維差異較大,分組時要綜合學生的知識水平高低、學習能力的強弱、表達能力差異。同一組內(nèi)不同特質結合,優(yōu)勢互補,組與組間要相當,差距不要太大。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合作任務合理安排學生座位如:
(1)“同桌兩人合作型”——適合進行pair work。如在顏色和交通工具話題教學中,筆者讓一學生準備交通工具的原稿,并向同伴說明圖片的內(nèi)容,如blue bike,red car,等,另一個同學則用彩筆畫在紙上,等畫完看看是否與原稿一致。接下來兩人再互換角色進行練習,這一合作活動對復習、鞏固關于顏色、交通工具的單詞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2)前后兩排四人合作式即“田字格型”——適合進行group discussion。如教關于國家的詞匯時,筆者讓學生四人為一小組,每人代表一個單詞,第一個人按著節(jié)拍說:China,China, China,Japan,代表Japan的學生接著說:Japan,Japan,Japan,America,代表America的學生繼續(xù)說其他國家的單詞,以此類推,學生很快掌握了關于國家的詞匯。
(3)圍圈而坐多人合作式即“圓型”——適合完成team work, interview或tasks.
如在教travel話題時,筆者在課堂上采用了多人合作活動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互相采訪,提出不同的問題:Where will you travel? When will you travel? What will you do there? How will you go ?Who are you going to travel with?并將采訪的內(nèi)容記錄下來,整理成一段采訪報告,在全班同學中作匯報。
2.明確合作學習主題和設定合作任務。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明確學習主題,并圍繞主題設計好小組活動任務,讓學生有目標地進行合作學習。在教festival話題時,筆者在課前讓學生去了解中西方節(jié)日的文化背景。上課時,讓各組根據(jù)課前準備的內(nèi)容,回答問題:What festival do you like best? When is the festival? What do people do at the festival? What is the origin of the festival?然后再進行擴散性的練習,問他們組內(nèi)成員所了解的節(jié)日內(nèi)容。在進行In class的活動時,筆者先讓不同組的學生就那些節(jié)日的文化背景進行了共同學習,然后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分別選出一個中國節(jié)日和一個西方節(jié)日來比較,說出中西方節(jié)日的相似和不同之處,最后各組輪流進行匯報。通過小組合作活動,學生不僅掌握了本課的內(nèi)容,也拓展了學生對中西方節(jié)日文化的對比了解,提高了學習能力。
3.把握合作學習的時機。教師要精心安排合作學習的時機,應當根據(jù)需要“見機而行”。
(1)當學生在獨立學習中遇到困難并需要同學幫助時。在教比較級時,筆者出示了新舊學校的兩張圖,讓個別學生用比較級說出新舊學校的區(qū)別。由于比較級剛學,學生很難用英語表達。如The new school is larger than the old school.學生往往會把比較級larger說成原形large,而且只能說出一、兩個句子。針對這種情況,筆者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互相指出和糾正對方的錯誤。這樣一來,學生用比較級表達的準確率大大地得到了提高,每組學生都能說出六、七個句子來,甚至有的小組最后會總結說:We are happier in the new school than in the old school,we like our new school.由此可見,合作學習是突破教學重點、難點的一個有效方式。
(2)當學生對有關話題感興趣并有交流愿望時。當學生對某個問題或話題特別感興趣、產(chǎn)生了合作學習的愿望時,可以考慮組織學生合作學習。如教famous people話題時,筆者用英語詢問了個別學生:Who’s your hero/heroine? What does he/she do? Why do you like him/her?學生都很興致勃勃地用英語回答了關于自己偶像的問題??匆妼W生對這一話題如此感興趣,筆者讓學生分組用英語討論自己的偶像并且調(diào)查別人心中的偶像。學生在熱烈的討論當中不知不覺地掌握了語言目標,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4.加強對合作學習的監(jiān)控。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巡視小組討論活動,及時地給予學生幫助和有效的指導,促進學生的合作學習更好地發(fā)展。
(1)正確示范,糾正錯誤,提供幫助。學生合作學習之前,教師要清晰地給出示范和必要的引領。教師在巡查中既要注意宏觀上把握整體學習情況,也要通過介入個別小組學習討論,對各小組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給予有效點撥和指導。
(2)調(diào)控課堂紀律,關注不同學生。良好的、有秩序的課堂紀律是保證小組合作討論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教師要隨時進行課堂紀律調(diào)控,關注不同學生,保證學生合作學習順利開展。
5.堅持合作學習評價的多元化。評價是合作型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采用學生自評、組間互評和教師點評等方式。教師要注重評價的多元化,要關注學生合作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合作情感,內(nèi)容應該是多元、全面和科學的。教師根據(jù)評價反饋的信息,反思、總結并作出相應的調(diào)整,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四、結束語
合作型學習使學生之間互相激發(fā)與合作,課內(nèi)、課外知識相互補充,共享智慧,讓學生更好地建構有關知識,習得有關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興趣得到激發(fā),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訓練,學習能力得到提高,思維品質得到培養(yǎng),實現(xiàn)從“學會”到“會學”的轉變,更好地發(fā)展了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5).
[2]周明.英語合作性學習的教學策略[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 2005(4).
[3]王鑒.合作學習的形式、實質與問題反思[J].課程、教材、教法, 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