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嵩
◆摘? 要:本文將對初中化學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同時提出基于STEAM理念落實初中化學教學的主要思路,結合課程案例的設計流程,闡明STEAM理念的應用價值,以期為初中化學教師提供可靠參考。
◆關鍵詞:STEAM理念;初中化學教學;教學案例;核心素養(yǎng)
所謂STEAM理念,主要包含了科學、技術、工程、藝術以及數學,屬于多項學科融合展開的一類綜合類教育。STEAM屬于從“STEM”演變過來的模式,其目的為突破學科限制,經由充分運用學科素養(yǎng)引領學生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這對于思維邏輯嚴謹的化學學科十分重要,教師應對其予以高度重視。
一、初中化學教學現狀
第一,傳統(tǒng)教學模式影響:教師以傳統(tǒng)教學方式展開教學,單向填充式教學打消初中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難以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能力。
第二,部分教師沒有重視化學教學未來發(fā)展趨勢,準備與應對措施不足,且不能積極應用先進教學技術、科學技術展開教學。
第三,雖然國家大力提倡全面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綜合能力,然而一部分教師依然僅注重學生的筆試成績,以之為憑證對學生學習能力、水平展開評價,甚至個別教師為了不影響學校升學率,不能勇于嘗試全新的教學模式。
二、基于STEAM理念落實初中化學教學的思路
第一,教師需要及時轉變教學理念,正視自身教學存在的固有問題,致力于提升自我、解決問題,豐富自身理論知識,強化自身教學思路,使教學方式更豐富,確保為學生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
第二,雖然以往面授式教學模式在教師教學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在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新時期,網絡教學的全面開展以及多媒體教學輔助設備的有效應用,已經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時空限制,能讓學生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展開學習。因此教師也要對網絡展開綜合利用,將網絡教學、多媒體以及面授教學充分結合到一起來創(chuàng)新、豐富教學模式。
第三,教師在設計、開展教學時,應該注重對“STEAM”理念進行充分應用,打破學科限制,在教學過程中引領學生發(fā)散思維,對多學科加以綜合應用,提升學生探索能力,大膽應用豐富、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另外,教師要對學生展開多角度評價,將注意力放在學生整體學習過程中,針對其多學科綜合應用能力、學習狀態(tài)等進行全面評價,確保以正向、激勵性語言展開評價,逐漸提升學生學習信心。
三、設計案例
本文將以滬教版九年級化學第三章第一節(jié)的《分子和原子》為例,進行基于STEAM理念的初中化學教學案例分析。
《分子和原子》的主要教學目的為培養(yǎng)學生微觀探析和宏觀辨識的核心素養(yǎng),在新課標當中提到有關實驗重點是要探析微觀粒子主要性質,而在對分子、原子間關聯(lián)進行分析的時候,通常建議借助“球棍模型”。然而教師需要注意的是,此類模型能夠指明原子大小,不能使學生自主形成原子的大小思維,對相關知識的主動探索是不利的。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部分教師會運用橡皮泥引導學生對分子、原子關系加深理解,然而用橡皮泥進行模型拼接并不規(guī)范,缺乏美感。在對其他學科進行掌握的過程中,部分教師對3D打印技術有所了解,并且與之結合設計了相應教學案例,將設計重點放在引導初中生自主形成相關知識,將美育理念融入到化學教學當中。這種案例的設計目標主要是:借助3D打印技術將多種分子打印出來,從而對物質、分子與原子間關系加以理解。在實踐教學中可知,學生能夠對宏觀物質和微觀粒子間關系、分子與原子間聯(lián)系進行深入理解,而這正是化學學科的核心部分。除此之外,學生如果想在電腦端對分子空間結構進行設計的時候,需要具備相應幾何知識,這就使得這種案例設計需要初中生擁有綜合素養(yǎng),主要是因為分子美感設計在藝術范疇中,3D分子則屬于工程領域。該案例需要設計的課時是2課時:
第一,課時1:該課時目的為將各類宏觀物質模型圖提供給學生,使其明確世上存在的各種微粒,并且對物質、分子和原子間關聯(lián)進行初步理解,在實驗探究結束后,對分子性質加深理解。隨后要在電腦端設計完成分子結構,同時確保其具有美感。在通常情況下,3D打印耗時較長,因此應該在課后打印。學生需要打印的內容包括了自主翻閱資料所掌握的分子,以及教師課上規(guī)定設計的分子。
第二,課時2:需要學生對相應模型做出說明,其內容包含了:①對氫氣、氧氣以及臭氧等分子的構成微粒加以說明;②說明水分子當中是否存在氫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當中是否存在氧分子。③從分子角度出發(fā)對化學變化、物理變化間的區(qū)別加以理解。④從分子角度出發(fā)對空氣與水間的區(qū)別加以理解。
在課時2當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展開交流討論,使其逐步構建微粒觀,并且使其能夠從微粒觀角度出發(fā),對宏觀物質及其變化加以解釋,并且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習目標要求加以落實。教師為了使學生能夠對整體學習流程加深理解,需要對其設計具有較強針對性的評價方式,評價表格需要在正式開課前下發(fā)給每一名學生,使其在完成學習之后按照自我評估的方式明確自身是否達成了相應學習目標,這對學生全程學習可以具有較明顯的指導意義。在課程結束之后,化學教師應當按照評價表格來公正、客觀地評價學生實際的學習效果,為學生逐漸樹立學習信心。
四、結論
總體而言,當今各個學校正在逐步應用先進的STEAM理念展開教育,這不僅與新課標的要求相符合,更能夠全面提升教師和學生的綜合能力。相關教學設計可以推動教師不斷進行自我提升,將理論和實踐進行充分結合,將多學科加以有效融合,進而以身作則,培養(yǎng)并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黃海濤.基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下的初中化學教學認識[J].學周刊,2019(04):30-31.
[2]石清湘.現代教育技術支持下的初中化學教學案例設計與實踐[D].河南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