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青
摘 要: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體現出了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也是新課程在學習方式上有別于傳統(tǒng)教學觀的最明顯的特征之一。隨著新課改進程的逐漸加快,小學數學更加注重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能力,而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對數學學科的熱情,更有利于學生團隊協(xié)作能力的提升與互幫互助習慣的養(yǎng)成。
關鍵詞:小組合作;積極意義;重要作用;實施策略
在傳統(tǒng)教學思維里,教師習慣采用“滿堂灌”的方式進行數學教學,學生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精神被傳統(tǒng)教學模式扼殺在搖籃中。新課改之后,教師應該適當改變機械化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快樂地進行探索與學習。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使學生的信息搜集能力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提升,改變傳統(tǒng)的注重接受性學習的模式。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應合理地對學生進行分組,適當地指導學生,將良好的教學效能凸顯出來,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
一、小組合作在數學學習中的積極意義
小學的數學學習是學生系統(tǒng)接觸數學的開端,在這一階段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首先,可以提高小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數學學習過程中,教師會講述很多例題,一個學生進行思考,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想出答案。假如進行小組合作,組員們各抒己見,就可以大大縮短解題的時間。其次,小組合作學習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習一般的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得到了幫助,學習的動力就有所增強。小學數學分不同的章節(jié),有的學生這章學得好,有的學生那章學得好。采用小組合作就彌補了這一缺點,大家各自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互相幫助,無形中提高了整體的學習效率。同時,小組與小組之間進行學習競爭,教師根據小組的表現、發(fā)言頻率或者作業(yè)完成情況進行評分,使小組學習的氛圍變得更加活躍,學生更有干勁,自然也就能夠更加努力地學習。
二、小組合作在數學學習中的重要作用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通過小組合作式學習,可開展積極配合與支持,尤其是促進性互動,承擔共同任務的個體任務,促使所有學生有效溝通。小組各成員相互信任,化解組內矛盾,使學生在和諧、合作的氛圍中學習,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提高學生主動學習能力。
(一)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給那些平時不善言談的學生留有獨立思考、大膽發(fā)言的時間與空間。如:在提出問題后,先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之后再參與討論。這樣既養(yǎng)成了獨立思考的習慣,又能保證每位學生都有表達自己看法的機會。
(二)培養(yǎng)學生學會傾聽的習慣: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要著力培養(yǎng)學生認真聽取別人意見的習慣。使學生意識到傾聽別人發(fā)言,既是一種文明禮貌的行為,也是一種好的學習方法。
(三)培養(yǎng)學生熟練掌握合作技能。合作時需要教師事先作好安排,講清合作規(guī)則,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傾聽別人的意見,如何表達自己的見解,如何糾正他人的錯誤,如何汲取他人的長處,如何歸納眾人的意見等。因此,可在小組合作前這樣規(guī)定:討論前,小組成員先獨立思考,把想法記下來,再由小組長安排,各個成員各自說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傾聽,然后討論,形成集體的意見后由記錄員將其整理出來。這樣,每個人都有了思考的機會和時間。
三、小組合作在數學學習中的實施策略
引導學生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已是我們教學改革的大勢所趨,勢在必行。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恰到好處地引導學生合作學習呢?
(一)合理設置合作小組:在教學工作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例如在學習“數一數”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設計一個校園場景,通過給學生展現校園方方面面的景物,并且在場景圖中普及個位數字,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指導學生學習如何處理主題圖,讓學生體會數字的含義。
(二)合理創(chuàng)造情景: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分配合作小組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與參與學習的熱情。學習必須有興趣才能有效率。因此,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之前,教師要適當地創(chuàng)設情景來讓學生產生學習的欲望。教師授課前,自己首先要對教案進行充分的了解與研究,從創(chuàng)新的角度設計情景,情景要形象具體,并把要教學的內容融入情境中引導學生去體驗,激發(fā)學生協(xié)作的積極性。例如,教學“三角形”這一節(jié)的知識內容時,可以這樣來開始:“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三角形嗎?你們來說一說生活中你們見過哪些三角形的物體呢?”然后給學生布置一個作業(yè),讓學生在課后收集三角形的物體,并在下節(jié)課時將學生的照片集中在一起進行研究探討。這樣的設計,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玩中學到了真正的知識。下節(jié)課上課時,當老師展示他們拍攝的照片時,他們的內心充滿成就感,會集中精力去聽老師講了什么,也在這一過程中學習到了三角形的含義。接下來,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三角形進行房子的搭建,讓大家自己去動手操作。每個小學生都想建造出最漂亮的房子,他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所以說,合理地創(chuàng)造情景對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
(三)完善合作小組間的評比機制。為了增強小組內部合作的凝聚力以及合作小組之間的競爭力,有必要對合作小組的評比機制進行完善,教師可以通過小組之間的競爭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例如,講述到立體圖形時,老師可以提議每個小組選一個代表進行小組之間的比賽,每個小組的成員都要為這個代表出謀劃策。這激發(fā)了所有成員的興趣,也增加了小組內部的交流。完善合作小組之間的評分機制,主要是完善小組內部各成員之間的評比和小組間的評比。老師要鼓勵發(fā)言比較積極的學生,對他們進行分數獎勵,激勵學生們繼續(xù)努力,有利于小組凝聚力的提升。
總之,在小學的數學教學中,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發(fā)揮自己學習的主動性,互相學習長處,彌補不足,提高了他們的合作交流能力。同時,教師應該不斷完善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使合作學習順利開展,逐步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使小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林世涌.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教學實踐的思考[J].《學周刊》2019年9期
[2]陳彩霞.小學數學高效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實施策略探析[J]. 《考試周刊》2019年38期
[3]王宏.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南北橋》2019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