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重視學生學習成果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趨勢。文章在借鑒成果導向教育理念的基礎上,從課程設計思路、課程內容體系、授課方法以及考評機制等四個方面對成果導向下應用型本科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教學改革進行了探討,以期改善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教學效果,并為建設其他基于成果導向理念的高水平課程提供借鑒。
關鍵詞:成果導向;應用型本科;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9)12-0138-03
Abstract: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students' learning outcomes is an important trend in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Based on the idea of outcome-based educ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eaching reform of Market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for applied undergraduates from four aspects: course design, teaching material, teaching methods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With a vie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market survey and prediction and building other high-level course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outcome-based education.
Keywords: outcome-based; applied undergraduate; market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course reform
在我國高教教育大眾化的趨勢下,高等教育的質量問題已成為社會及教育界密切關注的重要問題。傳統(tǒng)高等教育教師主導型的教學方式已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多樣化需求,重視學生的學習成果成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趨勢。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師生雙向互動,將學生置于中心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學習能力,注重學生的學習成果與效果。20世紀90年代開始,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教育認證改革機構將學習成果視為評價教育質量的重要準則之一,成果導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 OBE)理念的實施取得了明顯的教學效果[1]。
區(qū)別于傳統(tǒng)以教師為中心、重教學投入和教學內容的教育理念,OBE理念把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著眼于學生,以最終成果為導向來設計與實施所有的課程體系、教學過程以及評價工作,持續(xù)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果和效果,幫助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進度、缺陷及需要努力的方向,通過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共同努力提高人才培育質量[2]。近年來我國學者積極引進OBE理念,從學科層面對OBE在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教學計劃、課程體系等方面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有益探討,但對OBE理念在具體課程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尚有不足之處[3-5]。本文旨在從具體課程層面,探討OBE理念在應用型本科“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中的應用,以期為建設其他基于OBE理念的高水平課程提供借鑒。
一、成果導向下應用型本科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設計思路改革
推動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是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是教育領域人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順應了社會經濟發(fā)展對人才的需求方向。應用型本科重在“應用”二字,要求各專業(yè)緊密結合地方特色,教學過程中重視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這與OBE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習成果的教育理念是非常契合的。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是應用型本科市場營銷學專業(yè)的一門應用性和實踐性很強的核心課程,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必要的理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各種市場調查實踐的方法,掌握具體市場的調查分析能力,能夠解決現實問題。市場調查與預測與現實結合相當緊密,而市場營銷專業(yè)學生班級規(guī)模大約40-50人左右,因此,筆者設想,讓學生以5人小組的形式,討論選定一個調查項目,在講解理論、教授學生調研方法的基礎上,讓學生小組為其調研項目撰寫調研計劃、設計調查問卷、進行實地調研收集數據、數據錄入整理與分析,最后撰寫一份符合規(guī)范、內容充實的高質量調查報告,作為學習成果的評定依據。
如上所述,該教學模式的“成果導向”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全過程的控制,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調研項目選題的意義及可行性、調查方案設計的合理性、調查問卷的有效性等前期環(huán)節(jié)進行把關,然后對其實地調查過程中調查的方法、與調查對象溝通的方式、數據整理與分析、調查報告撰寫、結論與政策分析等環(huán)節(jié)進行全過程的監(jiān)控與指導,通過師生互動,及時給學生答疑解惑,讓學生在“干中學”(leaning by doing)。既讓學生了解一項市場調查活動的所有過程,同時可以有效地控制學生的學習成果質量。二是高標準要求。傳統(tǒng)的教學中也會讓學生做市場調查項目實踐,但往往是單個環(huán)節(jié)的實踐,比如僅僅設計調查方案、調查問卷,或者僅僅在課堂上做一些調查方法的模擬演練,這樣的實踐無法讓學生體驗完整的市場調查活動過程。而且傳統(tǒng)的教學實踐由于是事后控制,學生的市場調查文案設計往往良莠不齊。而在OBE理念下,通過教師的全過程控制,學生撰寫和設計的調查計劃、調查問卷和調查報告等文案質量有很大程度的保證,部分優(yōu)秀的調查報告甚至可以給相關企業(yè)或部門提供參考價值。為了完成最后的項目調查報告,實現課程成果,本文對課程總體進度分為三個具體模塊:一是理論模塊,主要介紹基本的概念、原理和理論;二是實踐模塊,提供具體實踐操作的方法和過程指導;三是研討展示模塊,包括項目調研各環(huán)節(jié)階段性成果的展示、討論和最終的項目調查報告的總結、匯報、答辯與反饋。三大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構成了市場調查報告成果導向下應用型本科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的完整授課體系,以過程來培養(yǎng)學生的市場調查分析能力,以成果來體現教學效果。
二、成果導向下應用型本科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內容體系改革
應用型本科市場營銷專業(yè)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的總課時為64課時,在傳統(tǒng)授課方式中,市場調查與預測這門課的理論部分課時占到了總課時的80%,而在成果導向授課模式中,基于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的“應用性”定位,理論課時只占整個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總課時的30%左右,實踐課時則約占總課時的50%左右,因此需要對傳統(tǒng)授課方式下的理論內容進行調整。本課程通過流程化整理,把課程內容按照一項市場調研活動的流程分解為不同的任務環(huán)節(jié),根據每一個任務需要的知識點及能力要求來設計每個部分的講解內容,流程化整理后課程內容變得更為緊湊適用,將一些相對簡單的內容留給學生自學,以課程小作業(yè)的形式來反映其自學效果。根據理論模塊、實踐模塊、研討模塊三個模塊的課程設計思路,流程化后的課程內容設計如表1所示。
三、成果導向下應用型本科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授課方法改革
在對課程內容進行改革的基礎上,還需對授課方法進行改革,以保證在課程講授完后,學生能夠提交高質量的市場調查報告,掌握自主進行市場調查的能力。授課方法改革的主要手段為:一是過程控制,二是師生互動。
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強調知識傳授,老師只需將教材內容灌輸傳授給學生,學生記憶、理解、應用了即可,即使在課堂作業(yè)及答疑環(huán)節(jié)方面也是老師主動,學生被動。而成果導向下的授課方式需要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造。在老師的講解過程中學生自主設定目標任務,強調“干中學”,階段性地完成某項“作品”,老師授課內容講完,學生的“作品”也已完工。在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中,學生的目標和任務是完成一份高質量的市場調查報告,為此,需要經歷“選擇調查項目→設計調查方案→設計調查問卷→實施市場調查→數據整理與分析→撰寫市場調查報告初稿→調查報告研討→修改完善提交”等八個階段,這八個階段與授課內容進度有機結合,進行過程控制至關重要。首先,在課程導入、基本概念和原理等講解完后,在第3周開始指導學生分組并討論選擇調查項目。選擇調查項目非常重要,要根據學生小組成員的能力、精力和時間等方面,不能過大或過小,要有一定的實際意義,但也要考慮可行性,需要老師在多方面進行把關。在選定調查項目后,第4~5周學生要進行項目的市場背景分析,指導學生通過二手資料的閱讀、初步實地考察、討論等形式了解背景,找到需要解決的問題所在,并初步設計調查方案。第6~7周開始學生要完善調查方案的設計,確定整個調查的計劃安排,并設計好調查問卷。第8~9周進行模擬調查和實地調查階段。第10~11周開始對調查收集回來的數據進行整理,這個階段將教會學生使用SPSS軟件對數據進行編碼、錄入、分析等,第12~13周學生綜合整個項目調查過程完成調查報告的撰寫。第14~16周由學生分小組匯報展示市場調查報告,并由老師進行點評反饋,然后在整個課程結束后,學生要提交根據老師意見修改后的市場調查報告終稿。整個過程需要老師積極地與學生保持溝通,老師要對學生的調查項目心中有數,能夠在每一個階段給學生提出完善的建議,及時解決學生在項目進行中的困難和問題。在此期間,老師與學生的積極互動也顯得尤為重要,通過課堂上的提問和討論、課后的答疑,并通過利用QQ、微信、公共郵箱等平臺及時共享資料,解答問題,加強了師生互動,同時也解決了問題。
四、成果導向下應用型本科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考評機制改革
傳統(tǒng)的課程考評機制中,學生的平時成績與期末考試成績分別占20%和80%,而OBE模式下的考評機制是基于過程和結果兩方面進行的。其中,過程考評成績占總成績的40%,主要看學生的投入、主動程度以及小組成員的合作協(xié)調情況,包括:出勤率(15%)、各個環(huán)節(jié)作業(yè)的質量(15%)、組員對學生積極程度和認真程度的背對背評價(5%)以及老師對學生的積極程度、認真程度的總體評價(5%)。結果考評成績占總成績的60%,主要依據是市場調查報告的質量,但由于市場調查報告是整個小組共同努力的結果,報告質量反饋的是整個小組的成績,而小組各個成員努力程度不同,其成績仍需進行區(qū)別。因此,本課程又把結果部分的成績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體現小組整體的成績,占80%,主要從市場調查報告整體的規(guī)范性、科學性、完整性、內容的詳實性以及結論的啟發(fā)性和實用性等方面進行評價。另一部分是體現組員個體努力程度和貢獻程度的成績,占20%,主要由個人在整個項目進展過程中的角色安排、對自己負責工作的完成程度以及組員之間的背對背評價來衡量。這樣的考評機制,既能體現各個小組之間的成績差異,也能體現小組成員之間的成績差異。
五、結束語
本文根據OBE教育理念,基于筆者多年來的授課經驗和體會,對成果導向下應用型本科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體系改革進行了探討。市場調查與預測這門課的實用性很強,注重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非常適用成果導向的方式來教學。本文從課程設計思路、課程內容體系、授課方法以及考評機制等四個方面介紹了筆者在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教學中的經驗、體會和做法,其中過程控制是教學成果的有力保證,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引導、激發(fā)學生主動性是關鍵。本文旨在應用OBE教育理念,為提高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的教學效果及建設其他高水平課程提供參考借鑒。
參考文獻:
[1]ACHARYA C. Outcome-based Education: a new paradigm for learning[J].CDTLink,2003,7(3):7-9.
[2]趙昱,龐娟,楊傳喜.成果導向的管理學課程教學模式探討[J]. 高教論壇,2016(2):65-67.
[3]李志義,朱泓,劉志軍,等.用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引導高等工程教育教學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29-34.
[4]顧佩華,胡文龍,林鵬,等.基于“學習成果”的工程教育模式——汕頭大學的實踐與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6):27-37.
[5]李光梅.成果導向教育理論及其應用[J].教育評論,2007(1):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