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蘇偉
【摘要】 ?在新課改的不斷推進下,大多數(shù)的中學在教學模式上都進行了一定的創(chuàng)新,班級授課制就是新提出的一種方法,在教學實踐中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新的教學模式?jīng)]有將學生的能力、性格特點、思維方式等考慮進去,導致學生之間的差異變得越來越明顯,這是因為在初中課堂上使用的班級授課制和素質教育沒有很好的進行整合,無法使低層次的學生都學習知識,更無法滿足每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在這樣的問題之下分層走班教學法便提出了。
【關鍵詞】 ?初中數(shù)學 分層走班 教學策略 研究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33.6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2-096-01
引言
為了創(chuàng)新出新的教學模式,也為了滿足很多學生的需求,應該打破原來的班級建制,讓學生在走班的過程中去主動獲取自己所需要的學習方法,因為沒有人比學生更了解自己了,這樣的走班教學尤其是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運用的優(yōu)勢更加的明顯。因此,分層走班教學已經(jīng)成為初中校園內(nèi)常使用的一種方法,目前的主要問題就是怎樣將分層走班教學運用得更加有效。
一、在初中教學中運用分層走班教學的含義
分層走班教學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簡而言之,可以理解為是不固定班級,對課堂教學進行分層以后讓學生在這其中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課堂進行學習。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間和時間進行教學,初中數(shù)學老師在進行課前設計階段要保證時間安排的合理,教學要有秩序。這樣可以使走班教學真正發(fā)揮其效用。
為了使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學到知識,在初中數(shù)學課堂上實施有效的走班教學是必要的。例如,可以在初中數(shù)學課堂上運用“4+3”的模式,讓每個學生都可以在自己能力的班級中學習最多的知識。老師可以在走班教學之前對學生進行摸底考試,這樣可以讓學生對自己數(shù)學能力有了大致的了解,高層次的班級可以設置3個,中層次的班級可以設置4個,低層次的班級可以先設置一個,到最后按照實際情況進行調(diào)整,學生可以在這三個層次的班級中進行走班學習。
二、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運用分層走班教學的策略研究
(一)對課堂進行分層
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所有的課堂教學活動都是圍繞學生展開的,同樣,分層走班教學也要把學生作為中心點進行開展。在進行分層走班教學工作之前,為了保證教學工作的有效性,老師要通過跟學生溝通、了解學生以往的成績或者小測試等形式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了解。只有對學生有了充分的了解,才可以對出正確的分層決策,一般老師會根據(jù)學生的能力將課堂分成高、中、低三個層次,高層次的課堂針對的是數(shù)學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中層次的課堂針對的是基礎知識扎實的學生,低層次的課堂針對額的是學習數(shù)學較為困難的學生。劃分好課堂層次之后,老師要向學生講解什么叫做分層走班教學以及分層走班教學的目的,這樣學生在進行分層走班的時候就會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班級,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的話教學質量會明顯提升。
分層走班教學的時候學生并不是一直在流動的,因為每個學生對于新知識的接受程度不同,學生的數(shù)學成績也會發(fā)生明顯的變化。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之后,老師可以調(diào)整不同層次的課堂所教學的內(nèi)容,這樣可以解決學生在走班教學中流動過于頻繁的問題。
(二)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
在分層走班教學中,老師要為不同層次的課堂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高層次的課堂可以在學會基礎知識的基礎上,給學生拓展一些深層次的數(shù)學知識,這里的教學目標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邏輯思維能力和實際運用能力為主;中層次的課堂要學會課本上的基礎知識,然后結合基礎知識去解決遇到的問題,以此來增強學生的數(shù)學綜合能力;低層次的課堂主要是基礎知識的學習,增強其做題的正確率。
(三)分層走班教學設計不同層次的課堂
在進行分層走班教學的時候首先要設計出不同層次的課堂,一般是分成高、中、低三個層次的課堂。首先,低層次的課堂要加強基礎知識學習的過程,而對于中層次的課堂,要加強培養(yǎng)其理解抽象的概念的思維能力。在走班學習的過程中,老師要對于班級中的學生有高要求。其次,在設計分層走班教學的課堂的時候,不同層次老師可以對于自己班上的學生選擇最適合他們的例題,這樣可以將分層走班教學的目的體現(xiàn)出來。對于高層次的課堂來說,要重視解題的過程,去理解解題的原理;對于低層次的課堂來講,里面的學生能夠按步驟將例題做下來就可以了。最后,在布置作業(yè)和練習題的時候,高層次課堂的學生難度肯定是最好的,因為他們在對于基礎知識,有了一個深入的了解之后,要應用大量的練習題來進行掌握,這樣才可以從思維和能力等方面進行培養(yǎng),老師在布置作業(yè)的時候可以一題多變多解,老師可以布置一些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這樣才可以充分發(fā)散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感覺到學無止境;對于中層次的課堂,在布置練習題的是要求學生在對于數(shù)學概念有了大概的掌握以后,老師要將最常規(guī)的解題方法教給他們,這段時題和作業(yè)方面要以簡單的變式為主,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shù)學是很快樂的;對于低層次的課堂在布置作業(yè)和練習題的時候,因為他們最主要的學習方面就是對概念和公式等進行記憶和理解,對于解題思路以模仿為主,這樣可以使他們嘗到成功的喜悅。老師可以將班級大概的內(nèi)容等向學生講述清楚,這樣學生在進行走班的時候才會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結束語:初中教學中盡管仍存在諸多問題,但毋庸置疑,分層走班教學真正順應了學生個體差異的發(fā)展需要,真正實現(xiàn)了因材施教。當分層的學生水平相當時,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學習有成就,體驗了快樂,減輕了壓力,重拾了自信,獲得了發(fā)展。因而,分層走班會越走越精彩。
該論文是2016年中山市立項課題《走班模式下初中數(shù)學分層教學設計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 參 ?考 ?文 ?獻 ]
[1]孫晉芳.基于分層走班下的農(nóng)村初中數(shù)學教學實踐與探索[J].數(shù)學教學通訊,2018(08):42-43.
[2]王國堅.基于分層走班制下的數(shù)學分層教學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7(39):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