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友
【摘要】“減負增效”是教育部明確規(guī)定的教學原則之一,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在國家課程標準大力倡導高質量、輕負擔的背景下,在初中數學課堂上如何做到減負增效?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數學教學實踐,認為減負增效關鍵要立足課堂,可以從創(chuàng)新教法,啟發(fā)思維;大膽展示,愉快學習;因材施教,培養(yǎng)興趣;題海撈針,精講精練;轉變觀念,提高素養(yǎng)等五個方面來著手抓好課堂教學,這樣可有效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yè)負擔,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實現減負與增效的有機結合。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減負增效;策略
數學課堂教學本應該是輕松愉快的,但現在有相當一部分中學生害怕學數學,排斥學數學,其本質原因是數學課堂沒有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沒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效率低下,課后作業(yè)任務繁重。因此,需要在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減負增效,使課堂教學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使身陷題海的學生得到解脫,加快推進素質教育。教師必須認識到教學改革中提出的減負增效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和質量,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那么,如何在數學課堂上實施減負增效呢?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陣地,也是教學、教育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教學質量的高低主要取決于課堂教學。所以,轉變教學觀念、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向45分鐘要質量是減負增效的關鍵。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必須與時俱進、自我鞭策,在課堂教學減負增效方面敢于嘗試、敢于探索。以下是筆者在工作實踐中摸索和總結出的課堂教學減負增效的策略。
一、創(chuàng)新教法,啟發(fā)思維
減負增效首先要立足課堂,上好課是關鍵。而要上好一節(jié)課,除了課前的充分準備以外,課堂上還要把握好以下兩點:一是遵循原則。課堂上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教師要加強課堂組織教學,通過雙邊活動吸引學生注意力,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使學生的思維活動過程達到完整。如,在教學《圓錐的全面積》這一內容時,可以突破教材局限,開放性地提出如下幾個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1.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你知道有哪些圓錐物體的應用嗎?2.你能將圓錐轉化成學過的扇形和圓推出圓錐全面積公式嗎?3.你還能想出其他推導方法嗎?4.談談你推導公式的體會。這種全員參與、合作交流的課堂氛圍,讓學生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始終扣住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始終保持處于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二是選擇教法。課堂教學手段要靈活恰當、綜合利用。如,在教學畫反比例函數的圖像時,可采用以下兩種不同的教學方法:1.運用傳統直觀的教法,通過列表、描點、連線而直接畫出反比例函數的圖像;2.應用計算機軟件快速畫出反比例函數的圖像。通過把傳統教學手段和現代化教學手段結合起來,讓學生易于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學習思路,從而減輕認知負擔,達到教學目標。
二、大膽展示,愉快學習
課堂教學中,學生如果能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學習,他們就會勇于表現自我,愉快地展現自己的內心世界,敢說、敢想、敢于質疑問難,使學習思維始終處于最佳的活躍狀態(tài),使學生的學習優(yōu)勢和個性特長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如,在教學九年級下冊《位似》一課時,可設計以下例題:
如圖,△ABC三個頂點坐標分別為A(2,3),B(2,1),C(6,2).
1.將△ABC向左平移六個單位長度得到△A1B1C1,寫出A1,B1,C1三點的坐標;
2.寫出△ABC關于x軸對稱的△A2B2C2的三個頂點A2,B2,C2 坐標;
3.將△ABC繞點O旋轉1800得到△A3B3C3,寫出A3,B3,C3三點的坐標。
通過實例,引導學生回顧平移、軸對稱、旋轉(中心對稱)等變換的坐標表示,體會數形的聯系,激發(fā)學生探究用坐標的變化規(guī)律表示位似的興趣。這樣的課堂學生愛學樂學,有效緩解課堂上的緊張氣氛和學生的心理壓力,減輕學生的思想負擔,提高教學效果。
三、因材施教,培養(yǎng)興趣
由于接受能力和思維方式的區(qū)別,學生之間總會存在差異。教師應當關注學生間的差異,根據他們在知識、能力等方面的實際,在課堂上實施因材施教,設計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習題、問題,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教學活動,都樂意參與教學活動,都能在訓練過程中有所收獲,并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如,九年級上冊的《因式分解法》,有些一元二次方程,用配方法可以解,用公式法也可以解,但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更簡便。這樣我們可以先組織學生復習單項式與單項式相乘、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整式運算和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的知識,再引導學生將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分解為兩個一次因式,然后分別使每個因式等于0,最后得到兩個一次方程。通過這樣的化二次方程為一次方程的降次方法,使學生學會運用因式分解法求解,這樣學生不僅掌握新知識水到渠成、順理成章,還可以結合實際根據自己的接受能力和思維方式,選擇運用不同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學生在掌握了新知識因式分解法的同時,又增強了學習興趣,而有了興趣這個好老師,他們就會有強烈的學習動力。這樣學生就能學得輕松、學得愉快,沒有了心理負擔,學習效果好,進步快。
四、題海撈針,精講精練
課堂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陣地。教師要珍惜課堂上的每一分鐘,講解語言要精準,教學方法要通俗易懂,把握知識的重難點要到位。教學九年級上冊《實際問題與一元二次方程》中,關于討論平均變化率的問題,例如,人口增長率、經濟增長率等,討論的是兩個時間段的平均變化率,我們可以引導學生用一元二次方程作為數學模型,明確要求學生掌握設平均變化率為x時的兩種變化關系式:變化前數量×(1+x)2=變化后數量或變化前數量×(1-x)2=變化后數量。其次是課堂設計的練習要精,注重典型,不搞題海戰(zhàn)術,不出偏題怪題,不布置機械重復和大量抄寫的作業(yè),力求精講精練,能使學生見微知著、觸類旁通、舉一反三,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學《二次函數》時,為了使學生牢固掌握二次函數圖像的平移規(guī)律,把y=2x2的圖像先向左平移3個單位,再向下平移4個單位,得到圖像的函數解析式是 y=2(x+3)2-4 。然后再引導學生自行總結出y=2x2的圖像先向右平移3個單位,再向上平移4個單位,得到圖像的函數解析式是 y=2(x-3)2+4 。通過這樣的強化訓練,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左加右減,上加下減”的圖像平移規(guī)律。由于引導深入淺出,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他們上課勁頭更高,成績在不斷進步。
五、轉變觀念,提高素養(yǎng)
課堂教學要減負增效,實際上是向教師提出挑戰(zhàn)——打造高效課堂,在有限的45分鐘課堂里,最大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能力。而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和教育的不斷改革,我們數學教師必須要有意識地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和能力結構,積極學習各種最新的教育理論,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形成正確的教學觀,在教學過程中敢于打破傳統,不斷改進和改善教學方式方法,多方面啟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思路,把枯燥乏味的數學課堂學習變成生動有趣的事,實實在在地實現減負增效。因此,教師本身要不斷轉變觀念,提高業(yè)務素質。
“學無止境,教無定法。”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教師是課堂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課堂上應遵循教學的基本原則,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只有以減負增效為目標,改變傳統落后的教學方式和評價方法,不斷完善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尊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構建輕松愉快的課堂學習氛圍,才能把減負增效的策略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童淵.初中數學教學反思—數學課如何減負增效[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5(7).
[2]郝治富.淺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現減負增效的策略[J].新課程學習·中旬,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