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改革以來,課堂教學發(fā)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的理念為廣大教師所認同,素質教育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進入了一個新的發(fā)展時期。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我國由于長期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題地位“主動參與、自主學習”能力還是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作為小學一線教師對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的理論研究少,實踐更少。因此,以新課程改革理論為引導,進行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關鍵詞:主動參與;自主學習;主體;習慣;氛圍
課堂教學要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智慧感悟,就應該創(chuàng)設活動化、開放性、參與性強的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中,實現對所學知識的再發(fā)現、再創(chuàng)造,實現學生思維的自主放飛。而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參與、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學會學習,是新課程的重要目標。因此,引導學生全方位、高質量、多層次地主動參與、自主學習,實在是培養(yǎng)富有主動精神和創(chuàng)意意識的高素質人才要中之要。提升教育理念,改變教育行為,成為當務之急。那么,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參與、自主學習能力呢? 下面就結合教學實際談一談我的體會。
一、營造和諧的主動參與、自主學習氛圍
教師應與學生平等相處,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讓學生有寬松的環(huán)境和充足的空間。平等的師生關系會使課堂充滿濃濃的深情,學生置身寬松、愉悅、安全的氛圍之中,他們會無拘無束,無所不敢,無所不能,參與的欲望、表現的激情自然會釋放出來。
二、提供充足的主動參與、自主學習空間
給學生充分的表現機會,讓他們在動口、動腦、動手中自己去發(fā)現,去感悟。如在教學“圖形的拼組”時,我先讓每個同學用一種喜愛的學具拼擺,然后小組合作拼擺,在個體不同擺法的基礎上,相互合作,相互接納,發(fā)揮了學習共同體的特點和優(yōu)勢。整體拼擺活動伴隨著說(用了多少個什么學具)、比(比哪個拼的圖形多、美,哪一組合作好)、幫(組內相互激勵幫助)等環(huán)節(jié)。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充分經歷了自主學習的全過程,體驗了自主學習的艱辛與樂趣。
三、采用多方位的主動參與、自主學習評價
評價是數學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評價的手段和形式應多樣化,應以過程評價為主。對評價結果的描述,應采用鼓勵性語言,發(fā)揮評價的激勵作用。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師要善于利用評價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適時調整和改善教學過程。
四、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的習慣
1、培養(yǎng)學生良好預習習慣
學生進行預習,可以有三種層次:第一種是課前看一看課本;第二種是看課本做做練習;第三種是看課本后能夠自己作簡單的總結,找出自己的收獲或困惑。學生達到何種層次,與教師堅持要求、督促檢查有關。不同章節(jié)應該有不同層次的預習要求。
2、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是學習的基礎。閱讀時,眼睛首先從書本或屏幕上感知文字或圖象的信息。然后大腦進行分析與綜合、演繹與歸納等思維活動從中提取、處理所需要的信息資料。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考習慣
思考是學習的核心。學生學習時遇到問題就要思考。一個學生學習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思想能力的高低。教師要通過教育教學的實踐活動教學生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學會從特殊到一般.再從一般到特殊認識,能透過現象抓住實質進行分類比較的方法,能一分為二又能合二而一,達到一題多解或多題一解,……要通過不同的課型、題型,發(fā)展學生多方面的思維品質。
4、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復習習慣
學生進行復習,可以分三種情況。第一種是先復習,后做作業(yè);第二種是先做作業(yè),有時間再復習;第三種是安排時間復習,注意整理歸納,形成知識結構。教師應從“教”的角度來喚醒學生“學”的意識,尤其是對于缺乏認知基礎,自我管理能力較弱的學生,應適當地加大教師指導所占的比重。學生只有在學習中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才能進一步主動探究、學習。隨著學習的進一步深入,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將會得到進一步的提高。那么,如何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者而轉變?yōu)橹鲃訉W習者,以培養(yǎng)更多、更好的適應現代化建設的人呢?我想教師在教學中應做到:
(1)引導——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使他們能準確地掌握知識,熟練地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就必須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師的教學活動中,著力培養(yǎng)他們勤動手、勤動口、勤觀察、勤思考的良好習慣,把學生的感知和思維結合起來,使學生跟著教師的指針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2)操作——培養(yǎng)探究興趣
新課標要求,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學習研究的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獨立地發(fā)現問題,通過實驗、調查、收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取知識、技能、情感與態(tài)度的發(fā)展。學生愉快的動手操作不僅可以豐富感性知識,激發(fā)學習興趣,同時也可提高動手操作應用能力。通過讓學生進行動手操作,觀察感知,理解思維而使學生發(fā)現學習方法,也使學生在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中學到了探究的方法,培養(yǎng)了實際操作的能力,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激發(fā)了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的意識。
(3)討論——組織小組學習
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和個性化的過程,途徑是多方面的,而小組學習活動中進行討論、交流是一種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fā)現、交流合作的行之有效的方式。因此,在教學中要善于把教材中的例題轉換成一系列具有啟發(fā)性、由淺入深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
(4)反思——進行自測自評
在每節(jié)課的末尾留一點時間,讓學生進行自測自評,實現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后的實踐與反思,這樣既使學生感受到獲取知識后的愉悅心情,又使學生感受到仍有待努力的地方。
總之,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參與、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主動的學習,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的趣味性和使用性,積極主動地參與,發(fā)現并主動獲取知識,才能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素質。我相信,只要我們深鉆細挖教材,堅持改革,在教學中給與學生足夠的重視,并不斷地進行培養(yǎng)和訓練,久而久之,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一定會得到發(fā)展。
作者簡介:郭艷萍(1970-)女,漢族,黑龍江齊齊哈爾人,大專學歷,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小主人,變被動為主動,積極參與,自主學習。
(黑龍江省雞西市雞冠區(qū)雞西小學 15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