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輝
摘 要:信息技術改變了人類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深刻影響著教育的各個方面,教育信息化對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起著支撐和引領作用。我國教育信息化正在向“融合創(chuàng)新”階段邁進,特別是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是我們目前研究和探索的主要內容。
關鍵詞:微課導學,初中數(shù)學,差異教學
我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中明確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fā)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信息技術改變了人類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深刻影響著教育的各個方面,教育信息化對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起著支撐和引領作用。我國教育信息化正在向“融合創(chuàng)新”階段邁進,特別是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是我們目前研究和探索的主要內容。翻轉課堂是現(xiàn)代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產(chǎn)物,它具有互動性強、學習資源豐富、資源共享性高等優(yōu)點。
微課依附于翻轉課堂,在我國,翻轉課堂的具體實踐方面,還在起步階段,有部分學校開始認識到翻轉課堂的價值所在,并試圖將其本土化。學生可以根據(jù)老師推送的都是的資源包,進行預習,同時能在平臺上完成反饋訓練,這就為學生搭建了一個個性化的學習平臺。并且可以根據(jù)學生存在的差異,推送不同層面的微課,連同導學案、前測題分類打包,以“套餐”的方式提供給學生,學生也可以將訓練過程中的疑問記錄下來,并通過電子郵件、即時通訊軟件與教師交流,教師做好答疑。這種即時有效的互動在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的基礎上,也能提高了學習效率。
微課導學下的課堂有著鮮明的特征:先學后教,因學定教。數(shù)學知識學習和信息傳遞是在課前進行的,教師不僅要提供在線學習資源包,而且要提供必要的在線輔導。課前要求學生借助網(wǎng)絡教學平臺,運用數(shù)學微課等學習資源,按學習任務單完成學習任務,并進行網(wǎng)上前測題的檢測。數(shù)學知識的吸收和內化是通過互動學習來完成的,教師要依據(jù)學生課前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二次備課,調整教學方案,以加深學生對重點知識的理解,強化知識的遷移與運用。在數(shù)學學習過程中,還要強化教師的指導和同伴的幫助,讓學生始終感到強大的力量支持,進而提高數(shù)學學習的效率。在前期理論與技術的支撐下,反復實踐研討后,我們可以考慮兩段五環(huán)節(jié)的教學策略。
“二段”是指學生學習的兩個階段:“自學質疑階段”和“練習展示階段”兩種課型。
“五環(huán)節(jié)”是指課上階段的各五個環(huán)節(jié):目標導學、互助釋疑、互助鞏固、總結提升、當堂檢測。
(1) “兩段”
①自學質疑階段:學生根據(jù)學案明確自學目標,根據(jù)提示的自學要求和方法自讀教材,完成預習題并記錄疑難點,按照需要選擇觀看相應的視頻。相對于以前的自習課,因為有了自學要求和方法,學生能用正確高效的方式完成預習,避免了盲目性。因為有了在線視頻和小組討論,所有學生在上課之前,都能掌握80%以上的預習內容,學習效率、質量大大提高。
②訓練展示階段:原先的課堂練習和課后練習都拿到課堂上完成,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在小組成員和教師的幫助下完成練習、當堂鞏固。
(2)“五環(huán)節(jié)”
課堂模塊設計分以下5個環(huán)節(jié):目標導學、互助釋疑、互助鞏固、總結提升、當堂檢測。
① 目標導學
教師提前進行微課設計,精選2—3個課時難點,進行微課設計。教師用錄屏軟件+PPT、寫字板+交互式電子白板軟件或錄像機(帶攝像功能的照相機、手機)+紙筆等技術方式,制作五分鐘左右的微視頻,將其和配套的在線檢測題上傳到平臺,以備學生觀看。教師根據(jù)學生觀看教學視頻、留言板中提出的疑問,以及做前測題中出現(xiàn)的問題,總結出本節(jié)課要解決的重難點。
②互助釋疑
合作互學中,針對疑難問題,小組內兩人合作學習,由于原來的“一案”變成了“兩案”(自學質疑課學案和訓練展示課學案)。兩案都借鑒了任務單的特點,加強了對學生活動的指導和建議。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積極思考;精選習題,使學生借以學到新知識或練習已學過的知識技能。所以將未解決的問題和新提出的問題寫到學案指定位置,針對兩人合作提出的問題小組合作學習,將未解決的問題和新提出的問題寫到問題條上。針對各小組提出的問題其他小組可進行解答,最后將全班不能解決的問題和新提出的問題提交給任課教師。在老師呈現(xiàn)出重難點后,師友小組的互助更有針對性與實效性。在師友展示后,教師再根據(jù)展示情況進行針對性點撥。
③互助鞏固
教師根據(jù)本節(jié)課知識的重點、難點以及易錯點設計變形題,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集體交流,達到拓展延伸、靈活運用的目的。
④總結提升
學生交流本節(jié)課的收獲,教師強調重難點、解題方法和技巧,并適當評價小組表現(xiàn),指出努力方向。課后,學生將自己本節(jié)收獲上傳至平臺,老師和同學進行討論、評價。
⑤當堂檢測
教師布置當堂檢測題,從重要知識點、典型題目入手,檢驗本節(jié)課學生學習情況。
“微課導學”讓學生自己掌控學習,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了對學生個性需求的尊重。學生觀看微視頻的節(jié)奏完全自己掌握,懂了快進跳過,沒懂的倒退反復觀看,也可停下來仔細思考或作筆記,還可以通過聊天軟件向老師和同伴尋求幫助。這樣就實現(xiàn)了學生學習的個性化,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同時“微課導學”增加了學習中的互動,微課引入后的課堂最大的好處就是全面提升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教師的角色從內容的呈現(xiàn)者轉變?yōu)閷W習的教練,這讓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對每個學生進行針對性指導。
參考文獻
[1]鐘曉流,宋述強,焦麗珍.信息化環(huán)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A]開放教育研究,2013,(2):58-64
[2]劉榮.翻轉課堂:學與教的革命[J]基礎教育課程,2012.(12):28
[3]朱宏潔,朱赟.翻轉課堂及其有效實施策略芻議[J].電化教育研究,2013,(08):79-83.
[4]林君芬,張文蘭,黃國洪,譚志民.顛倒課堂:教育技術應用新熱點[J].教育信息技術,2013,(04):3-8.
[5]金陵.“翻轉課堂”翻轉了什么?[Z]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09
[6]丁建英,黃煙波,趙輝.翻轉課堂研究及其教學設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21):88-91.
[7]王紅,趙蔚,孫立會,劉紅霞.翻轉課堂教學模型的設計——基于國內外典型案例分析[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3,(8):5-10.
[8]張新明,何文濤,李振云.基于QQ群+Tablet PC的翻轉課堂[J].電化教育研究,2013,(08):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