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曉清
摘? 要:在國家新課程改革的實際背景下,教育部對初中各門課程的教學都提出了更嚴、更高的標準,本文主要從如何調動中學生體育活動參與積極性、如何提高體育教學效果、如何促進中學生全面發(fā)展三方面優(yōu)化初中體育課堂實踐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體育;趣味教學;道德品質教育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身體素質全面發(fā)展的重要階段,體育教學活動顯得尤為重要,但是目前初中體育課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教師只注重一味地灌輸理論知識,缺少實踐,中學生對體育課的積極性不高,導致體育課教學達不到預期的課堂實踐效果,以下筆者就如何優(yōu)化初中體育課堂實踐教學效果進行簡要分析。
一、開展趣味體育教學,調動學生積極性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初中體育科目教學也是一樣,不要讓學生認為體育課只是單純的項目或者力量訓練,教師要善于發(fā)掘有效的策略,增加拓展鍛煉輔助體育教學,以此來調動中學生對體育課的積極性,只有讓學生對體育課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更好地開展體育課教學,才能讓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達到良好的實踐教學效果。
體育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以游戲的方式進行開展,比如,體育課上教師可以將機械性的跑、跳訓練,轉變?yōu)榉纸M開展的“追、逃”游戲,可以模仿當下比較流行的“奔跑吧”。教師先將學生們分為兩組,把提前準備好的“名牌”用膠布粘到學生的后背,然后兩組開始進行“撕名牌”的追、逃游戲,被撕掉名牌者即為淘汰,留到最后的即為勝利者,游戲中教師充當裁判角色,注意活動適當,避免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受傷。這種簡單的小游戲,既調動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又鍛煉了學生們的身體素質,鞏固了中學生的跑跳能力、爆發(fā)力、觀察力和迅速反應能力,一舉多得。
二、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體育教學效果
傳統(tǒng)的體育課教學方法讓學生們很難真正投入到體育課的運動實踐中,這就要求我們體育教師選擇科學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實踐的開展,將體育理論和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達到更好的課堂實踐教學效果。
初中體育課是一門偏重實踐的學科,僅僅在課堂上完成體育練習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根據(jù)學校的活動安排情況,組織豐富的課后體育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提升學生的整體身體素質。比如,根據(jù)學校的活動安排,可以舉辦班級對抗的籃球比賽。在日常體育課中,通過籃球教學,教授學生籃球理論知識,教授籃球的運球、投籃技巧,先進行班級小組練習賽,然后選取班里籃球技術比較好的同學重點培養(yǎng),參加學?;@球對抗賽。在籃球對抗賽中,學生們面對實際的對抗與防守,能夠更深入地理解與運用體育課上老師教授的籃球技巧,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不僅可以加深印象,還能更好地運用到課后實踐中,有效提高中學生身體素質。
三、滲透道德品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中學生的教育不應該僅僅局限于知識傳授,更需要的是全面發(fā)展,提高中學生的整體素質。初中體育課教學也是一樣,不應該一味地關注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要注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要滲透道德品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例如,在體育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多增加一些“協(xié)作跑”練習,體育課上教師首先講授“賽船”游戲的起源:根據(jù)史料的記錄,這一項游戲是由滿族民間賽船轉化而來,演變成在陸地上進行的、象征性的賽船活動,逐步改編成一種學生集體跑形式。游戲方法很簡單:將全班學生進行分組,5人為一組,每組學生均站立于2根竹竿的中間,雙手分別握住竹竿,教師發(fā)號施令后小組中的5人一起向前奔跑,先跑到終點,而且隊伍不散的即為勝利者,跑步過程中注意各小組成員動作要一致,如果有成員摔倒或者竹竿掉落的情況發(fā)生,整個隊伍都必須停下,以免學生受傷。這個游戲體現(xiàn)了學生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在跑步過程中不能只顧自己往前跑,不能只體現(xiàn)“個人主義”,要協(xié)調其他同學的步伐,在前進的同時避免同學受傷,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們的集體榮譽感,又增加了團隊競爭意識和思想品質教育效果,立竿見影。
初中學生知識面不斷拓寬,主觀能動性比較強,但是初中體育教師的單純理論授課單調、乏味,訓練強度較大的體育項目等極大地削弱了中學生參與體育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導致體育課堂實踐教學收效性不佳?;诖?,教師要主動增加初中體育課的趣味性,調動中學生的體育運動參與感,還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才能真正提高初中體育教育的實踐教學效果。而且,在進行體育課教學時,教師要有意識地融入思想品質教育,寓教于樂、寓教于景,培養(yǎng)學生們不怕吃苦、團結協(xié)作、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達到事半功倍的體育課實踐教學效果,全面提高中學生的整體身心素質,為培養(yǎng)優(yōu)質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做貢獻。
參考文獻:
[1]周仁湘.初中體育課中“游戲”的運用[J].好家長,2017,(54):123.
[2]陳娟.關于體育與健康新課程與舊課程的對比分析[J].文理分析(上旬),2011,(6):46-47.
[3]張榮敏.關于拓展訓練融入初中體育教學中的可行性分析[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7,(1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