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闡述了“支架理論”的概念,通過缺詞填空、繪制表格、段意提示、詞塊歸類、提取要素以及圖形演示幾個方面著重探討了“支架理論”在英語背誦中的應用路徑,旨在為相關教師提供理論性的參考意見,確?!爸Ъ芾碚摗币曈蛳掠⒄Z背誦教學的實效性,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支架理論;英語課文;背誦
【作者簡介】馬淑琴,甘肅省敦煌市敦煌中學。
【基金項目】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8—2020年度“高中英語課文背誦中教師引導策略的研究”課題(課題立項號:GS[2018]GHB2368)成果。
引言
現(xiàn)階段,英語課文背誦的現(xiàn)狀為教師布置任務,學生死記硬背,既費時費力又難以形成長期記憶,長此以往學生容易出現(xiàn)抵觸和厭倦心理,英語課文背誦就失去了意義?!爸Ъ芾碚摗蹦艽蚱茩C械記憶的局限性,使學生對背誦產生興趣,通過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和自尊心確保英語學習的實效性。
一、“支架理論”概述
顧名思義,“支架理論”即是幫助學習者搭建的知識架構,按難易度和關聯(lián)性組建成任務架構,學習者通過逐漸深入和攀升來掌握概念,深入知識,循序漸進地獲取技能。若將“支架理論”用于建筑中相當于腳手架,實際意義是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年齡特點完善支架結構,達到智力支撐的效果。
“支架理論”在英語課文背誦中的作用在于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繁瑣復雜的任務拆分成眾多簡單易懂的分任務,引導其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當“支架”解除后仍能保持原有的學習習慣生成英語思維。
二、“支架理論”在英語課文背誦中的應用方法
在實際課文背誦教學中“支架理論”的應用形式分為以下幾種,能有效增強學生的記憶功能,促進課文背誦效率的提升。
1.缺詞填空。由于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學困生甚至在單詞背誦階段就會遇到困難,若直接進入到全文背誦中會使其喪失自信心,產生放棄心理,所以選擇支架方法時需要因材施教,循序漸進,激發(fā)學生的背誦動力。以Unit1 Cultural relics為例,填空可以設置在考察的單詞、語法、句型等方面,如“design”在背誦填詞中可以作為填空內容“It was (designed for) the palace of Frederick I.”通過背誦填詞再引出design的相關用法,有名詞和及物動詞兩種詞性,名詞作為“設計”來講屬于不可數(shù)名詞,但作為“設計作品”來講為可數(shù)名詞;作動詞后可直接跟賓語。背誦課文填空能將通篇背誦任務簡單化,突出重點,讓學生更愿意主動參與到課文學習中。
2.繪制表格。繪制表格即是將課文中的主旨內容以表格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使課文主次分明,一目了然。由于表格更為具體直觀,課文中詞句的聯(lián)系感更強,能幫助學生客觀分析閱讀內容。繪制表格適用于規(guī)律性較強的課文,可以按事情發(fā)展或時間推移順序排列,也可以按照事物種類繪制表格,做相關習題時學生在頭腦中能生成思維導圖,使記憶更有規(guī)律性。
3.段意提示。顧名思義,段意提示即是總結段落含義,將整篇課文分化成多個小部分,按步驟記憶段落內容。深入分析每篇課文會發(fā)現(xiàn)除主題目外各段落都存在分題目,通過總結分題目來增強記憶效果,在背誦時可從分題目入手強化記憶功能,學生開始可以利用段意提示來完成背誦,逐漸脫離“支架”,獨立背誦,這個過程需要循序漸進,教師需要合理配置時間。當學生根據(jù)段意提示背誦課文后教師要予以評價,以激勵為主,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性。
4.詞塊歸類。當英語閱讀中,線索不夠明確時可利用詞塊歸類來構建“支架”,在詞塊的引導下掌握課文內容,順利理清課文思路,輕松背出課文。詞塊歸類需要從學生角度出發(fā),引導學生自主歸類,打破傳統(tǒng)教學中的被動局限,將學生放到課堂的主體地位上。
教師在進行詞塊歸類時可結合合作學習法,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分析課文中的詞塊規(guī)律,自主歸納總結詞塊內容和性質,教師在環(huán)節(jié)中起到監(jiān)督和管理作用,避免學生在交流環(huán)節(jié)被外界事物所干擾,學生在歸納好詞塊后教師要進行修正和評價,引導學生將詞塊應用到課文背誦中,通過小組競賽的形式看哪一組背誦流利并準確。
5.提取要素。提取要素需要從教材入手,將關鍵詞、重點詞和考察詞匯提取出來,也相當于明確主旨的一種方法,學生可以通過簡單的要素架構掌握詞匯要素,尤其適用于人物關系復雜、篇幅較長、結構混亂的課文,通過要素就能掌握其中的詞匯或句型關系,降低背誦難度,使知識點的掌握更為規(guī)范合理。要素提取后教師可以通過問題探究法來引導學生掌握課文內容,教師負責提出問題,學生在思考過程中就達到了文章深入的效果,再通過英語知識的延伸幫助學生開拓眼界,優(yōu)化知識結構,使英語的實用性更強。
6.圖形演示。圖形演示是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將課文內容轉變成圖片,學生能更為直觀的了解課文內容,避免背誦階段出現(xiàn)厭倦心理圖片的選取要圍繞課文內容,還要生動形象,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積極性,使復雜枯燥的課文實現(xiàn)創(chuàng)新性轉變,形成視覺上的沖擊效果。圖片的配置可以按照課文中事件的發(fā)展順序進行,相當于連環(huán)畫將課文內容按順序排列,學生能通過圖形的順序加深記憶,在背誦時能通過圖片生成思維架構,掌握課文內容。
三、結論
總而言之,“支架理論”與高中英語課堂的融合需要結合學生認知能力和實際情況,圍繞教材課文內容展開。教師應轉變傳統(tǒng)守舊的教學思想,引導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確保支架的合理性和適應性,還要在現(xiàn)代化技術的輔助下提升課堂趣味性和靈活性,為學生的課文背誦提供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1]劉艷.支架理論框架下提高課堂活動有效性的行動研究[J].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6).
[2]金彩霞.例談“支架”式教學在初中英語課文背誦中的應用[J].文教資料,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