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紅月
摘 要:近幾年來,我國教育部門一直在強調素質教育,即教師在進行知識傳授的同時,也要加強對學生的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在此基礎上,學生不僅學會一門語言,更重要的是獲得精神層次的提高,因此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初中英語學科中是極為重要的。
關鍵詞:初中英語;德育滲透;現(xiàn)狀問題;策略研究
引言:
初中英語是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是學生后續(xù)能否學好英語的一個基礎。而初中英語的學習除了要求學生學會相應語法知識外,教師也要重視對學生道德思想、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使學生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內涵、語言特色,并在此基礎上尊重他國文化。當學生將專業(yè)知識與相應文化素養(yǎng)融合在一起時才能更好的學會英語,為以后的人生發(fā)展打好堅實的基礎。
一、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初中英語學科中的重要作用
(一)英語學習層面
在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只以知識點教學為主,忽視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過度強調考試知識點、詞組釋義,對于文章的講解也以文章結構、涉及到的重點詞匯為主,很少帶領學生學習英語課文中的思想內涵。教師將德育教育滲透到英語課程中,可以讓學生從思想層面接觸他國文化,深入了解一個國家的發(fā)展歷程,了解一個民族的語言文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但可以學習英語,并且可以將學會的語法、詞匯等合理的應用到具體情境中,故加強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教育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有很大幫助。
(二)思想道德層面
古往今來,社會中都存在著一個問題,即學習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對于這一問題,答案因人而異。就筆者看來,學習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學到各種各樣的知識點。就英語來說,學生會逐漸積累到各種詞匯、語法結構,但學會這些內容的最終目的是要將此應用到實際中,即將所學英語知識結合相關情景合理的表達出來。對教師而言,教學是一個教書育人的過程,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故對英語教學來說,應將道德教育與知識教育放在同等地位,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新時代人才。
二、初中英語學科中德育滲透的現(xiàn)狀
(一)英語學習無實際應用性
在英語全面改革的大環(huán)境下,大部分教師都對教學方式做了一點改變,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但教育改革是一個不斷前進的過程。在現(xiàn)有條件下,教學狀況仍存在一些問題,尤其是對英語這門學科而言,記住一些詞匯、語法對一些學生來說不是很困難的問題。因此,大部分學生在考試中會取得不錯的成績,但在實際生活中卻不能合理應用,即在日常交流中用英語交流會存在很大的問題。另外,教師不注重在英語教學中結合其相應文化內涵,沒有將德育滲透到英語教學課程中,導致學生對知識點死記硬背,不會從文化、語言思維的角度理解詞組意思,降低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積極性。
(二)學生無課堂主人翁意識
自古以來,在課堂上教師都是居于主體地位,引導著學生進行學習,學生被動地接受教育。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也逐漸意識到傳統(tǒng)教育的弊端,逐漸將教師在課堂上的地位削弱,使學生的地位提高?,F(xiàn)今雖然教育體制逐步改革,但課堂教學也需要一個過渡時期,即傳統(tǒng)教學方式向新型教學方式的過渡。在這個過渡時期由于初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尚未發(fā)展成熟,在英語課堂上英語教師通常還是按照以往教育方式,根據(jù)大綱內容畫出英語重點學習內容,讓學生進行單詞、詞組的背誦,而沒有將培養(yǎng)學生的課堂主人翁意識、思想道德意識作為重點,導致學生被動學習,將思維、思想禁錮在一個牢籠內,因此得不到全面的發(fā)展。
三、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初中英語學科中的策略研究
(一)結合英語文化進行教學
對初中學生來說,他們的好奇心較重,有很多天馬行空的想法,教師若讓他們死記硬背的學習內容必然不會有較大成效。故教師在進行英語課文講解時要將相應課文背景、語法內容解讀給學生,使他們了解到不同國家的文化,培養(yǎng)其對英語的學習興趣。
一般而言,有英式發(fā)音與美式發(fā)音兩種發(fā)音方式,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中的發(fā)音采用的是美式發(fā)音,這兩種發(fā)音方式的不同與兩個地區(qū)的種族特征、人文因素等有關。為了便于學生理解英式英語與美式英語的區(qū)別,教師可向學生講解兩個地區(qū)的區(qū)域文化,比如就講話語氣而言,英國人通常慷慨激昂,聲調抑揚頓挫,有感染力,而美國人則沉穩(wěn)內斂,語調穩(wěn)重,語速較慢。
(二)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的興趣
學習在于活學活用,不能死板的學習,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極其注意這一點,學會將一些課文內容轉化為生動形象的語言對話,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學生對學習內容有興趣后將德育教育滲透其中便輕而易舉。
例如,在英語七年級教材《Can you play the guitar》這一章節(jié)中,教師要充滿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與學生進行對話,采用一問一答形式,或學生之間自由分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再適時的將情感教育灌輸其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擴展學生的思維。
(三)將課堂內容結合生活實際
英語課堂要求教師能夠活躍課堂氣氛,若教師機械的按照課文內容講解,學生可能感覺課堂乏味,從而教學質量得不到提高,德育教育更無從談起。故在課堂教師可讓學生自由發(fā)表觀點,在講到相應話題時讓學生講一些生活中與此相關的內容。
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How was your school trip》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可在上課前先播放一首英文歌曲,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一章節(jié)會涉及到動物系列的單詞,因此教師上課時可利用多媒體網(wǎng)絡,投放關于野生動物的圖片,引導學生說出相應英語單詞,這樣對于學生復習熟悉的內容很有幫助,同時使其接觸到不熟悉的單詞,可有效擴大詞匯量。之后,教師可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一說屏幕上沒有的一些野生動物,師生之間相互交流,共同探討,教師適時將“愛護野生動物人人有責”等德育教育灌輸其中,以此來促進學生發(fā)展。
四、結束語
初中英語學科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前期階段,是學生的基礎課程。在這一階段將德育教育滲透進去,對學生以后的發(fā)展有很大的幫助。故德育教育是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教師應時刻重視學生思想道德的培養(yǎng),使之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新時代青年。
參考文獻:
[1]丁春紅.淺談小學英語教學中德育的滲透[J].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2016:34~45.
[2]黃錦峰.淺談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新課堂(英語版),2016:55~67.
[3]戴佳敏.基于英語學科特點的德育路徑探尋[J].上海教育科研,2017:67~78.
[4]徐愛云.英語班主任在初中英語德育中的滲透原則和途徑探討[J].時代教育,2016,(13):14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