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鏈松
摘 要: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人人是創(chuàng)造之人?!彼岢珓?chuàng)造思維的教育,提倡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因此,作為一名教師,不能只為教學而教學,必須擔當起激活學生思維的重擔。筆者就多年初中數學教學的實踐經驗來談一談培養(yǎng)學生思考能力的若干觀點以及如何通過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以達到解放思維束縛的目標。
關鍵詞:初中數學;啟發(fā)式教學;數學思維
數學既是學習和研究現代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也是一門培養(yǎng)和提高人類思維能力的重要學科,而自主思考是培養(yǎng)數學思維的必由之路?!读x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數學教學活動應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fā)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睆男抡n標的基本理念可知,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遠比簡單地灌輸知識來得重要。那么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引導學生課前學會思考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鳖A習是課前準備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學生獲取新知中起著探路作用。假若預習環(huán)節(jié)做好了,學生理解新知就會變得容易,在有自己看法的前提下,可以開拓思維。大部分學生學習會有一定的依賴性,被動地接受教師講授的知識。教師應當適時地為學生指引思考的方向。比如,《多邊形》一課的預習,教師可以提這樣一個問題:三角形沒有“邊”字,那么三角形是否屬于多邊形呢?學生從小就開始接觸三角形,當教師提出這樣一個簡短易懂的問題時,他們馬上議論紛紛起來。學生會因為好奇心的驅使,急于找到一個正確答案:多邊形是指一些線段首位順次連接組成的平面圖形,而三角形則是最簡單的多邊形。教師課前的一個小小的提問往往能觸發(fā)學生主動通過預習學會思考問題。課前預習是培養(yǎng)學生思考能力的方法之一,也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一環(huán)。
二、巧設課堂教學,讓學生在思考中學習
(一)問題導入,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索新知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tài)度,而使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弊阋娦抡n的引入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質量。利用問題導入,可使學生以思考的方式自然地進入探索新知的狀態(tài),他們迫切參與解決問題的欲望就會增強,從而在新課問題引入中鍛煉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yǎng)探索思維。
(二)精講少講,為學生預留自主思考的時間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少教師在授課時越講越多,形成了“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教師講授過多會直接占用學生練習的時間,剝奪了其自主思考的權利,效果往往適得其反。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上要合理把握時間,改變過去“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做到精講少講,騰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自主思考、學習,以保證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發(fā)展。對于比較簡單易懂的知識內容要少講甚至不講;對于學生容易混淆、難以理解的內容,則需要抓住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精講。
總之,應盡可能多地為學生預留思考的時間,使其多一些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只有保證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學生才可以更自由地思考和探索問題,從而促進思維的發(fā)展。
(三)分組教學,合作交流激發(fā)學生思考的動力
在教改創(chuàng)新的背景下,學校推行“練評講”教育模式。所謂“練評講”是指:小組練習——助教點評——教師講解——小組競賽。其核心理念是分組學習。教師要做到均衡分組以保證各個小組總體水平相當,這有利于順利展開討論學習和小組競賽。通過分組合作探究,促成同學間主動探究思考問題。在《勾股定理》一課的學習中,筆者以寫勾股數為鋪墊開展課堂小組議一議、賽一賽,限時看哪個學習小組寫出的勾股數最多、最準確。這既鞏固了學生對勾股定理公式ɑ2+b2=c2的掌握,也激發(fā)了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探究學習的熱情。自從學校實行“練評講”分組教學模式以來,學生學習的參與度明顯提高,課堂上發(fā)呆、走神等不良現象大幅度減少,有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分組學習、組內討論交流等學習環(huán)節(jié),可以凝聚團隊力量,相互影響,促進提高,推動學生爭相自主思考為團隊出謀獻策。
(四)聯(lián)系生活,激發(fā)學生思考的興趣
數學相對其他學科較為枯燥乏味,如果教師經常直截了當地傳授知識內容,久而久之會讓學生覺得疲憊,甚至是放棄學習?!稊祵W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痹诮虒W實踐中,筆者會把數學問題與現實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教學中,筆者創(chuàng)設了如下問題情境:1. 說說你去影劇院看電影的經歷,你是怎樣找到自己座位的呢?2. 我們的家鄉(xiāng)在地球上的什么位置呢?3. 下圖是課室座位的平面圖,你能根據以下座位找到對應的同學參加數學問題討論嗎?(先橫后豎)
這種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從而更喜歡數學。荷蘭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認為:“數學來源于現實,存在于現實,并且應用于現實,數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學生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币虼?,教師有必要在數學課上結合現實生活傳授知識,以吸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和激發(fā)學生思考數學問題的興趣。
三、精選巧設練習,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
練習題組的選擇和設計要以學生的認知為基礎,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進行選擇設計。學生通過練習,可以感受到知識的關聯(lián)性,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求同存異的思維能力以及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敏捷性。練習題組設計有遞進、有變化、有對比,更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的靈活性。比如《三角形》的章節(jié)復習:如圖1,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線BD、CE交于點O。
變式1:若∠A=80°,則∠BOC=? ?。(130°)
變式2:你能猜想出∠BOC與∠A之間的數量關系嗎?(∠BOC=90°+∠A)
變式3:如圖2,若換成兩外角平分線相交于O,則∠BOC與∠A又有怎樣的數量關系?(∠BOC=90°-∠A)
該題型主要考查學生運用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以及角平分線的性質進行推導。該題組呈梯度變化,由淺入深,容易使學生逐步適應、有條理地理清思路。這樣的練習題組設計在潛移默化中滲透了數學思想方法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不知不覺的思考中提高了思維能力以及概括能力。
除上述幾方面以外,數學教師也要針對學生個體的差異,在教學過程中及時做好學習反饋工作,調整教學策略。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币虼耍處熢跀祵W課堂教學中要懂得放手,適時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廣闊的思維空間,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思考,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得到發(fā)展,為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朱智賢,林崇德.思維發(fā)展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6.
[3]李玉琪.中學數學教學與實踐研究[M].廣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徐斌艷.數學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