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學 教務處,福建 福州 350116)
摘? 要:隨著新媒體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如何利用好新媒體的傳播力、影響力、公信力、引導力成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文章分析了新媒體與高校教育管理的融合路徑和其的運行效果。運用新媒體加強高校教育管理要堅持思想引領、服務學生、內容為王,并加強機制建設和團隊建設。
關鍵詞:新媒體;教育管理;高校;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7? ?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19)21-0154-03
Abstract: The role of new media in the manage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How to make good use of the communication, influence, credibility and guidance of new media becomes an issue that should be deeply considered in the education manage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gration path between new media and college education management and its operational effects of new media. To use the new media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college education, we should adhere to ideological guidance, serving students, content with high quality, and strengthening mechanism construction and team building.
Keywords: new media; education management; university; application
以數(shù)字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新媒體是一種具有創(chuàng)新形態(tài)的媒體,以互動傳播為特點。作為新媒體代表的微信、微博已經(jīng)成為高校學生互動交流、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深入研究微信、微博等新媒體,逐步建立起傳統(tǒng)手段和新媒體融合、多層次、廣覆蓋的大高校園教育引導體系,對于適應新時代高校的教育管理需求,培養(yǎng)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至關重要。
一、新媒體的定義及特點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新媒體的定義是:以數(shù)字技術為手段,以網(wǎng)絡為載體進行信息傳播的媒介[1]。新媒體是傳統(tǒng)媒體以后發(fā)展起來的媒體形態(tài),其中以微信、微博最具代表性。以微信為例,根據(jù)企鵝智酷公布的《2017微信用戶&生態(tài)研究報告》數(shù)據(jù)顯示,截止2016年12月微信全球共計8.89億月活躍用戶,而新興的公眾號平臺擁有1000萬個[2]。微信已經(jīng)成為當下最熱的新媒體,高校官方公眾號幾乎成為每一所高校的標配。與傳統(tǒng)媒體相比,新媒體具有顯著的特點。
(一)傳播主題快速拓展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功能不斷擴大,新媒體獲得快速發(fā)展。作為新興媒體,新媒體實現(xiàn)的是平民化、私人化、自主化的傳播,每個用戶同時是信息發(fā)布者和接受者,可以通過簡單的注冊程序后,表達自我觀點,發(fā)布信息,人人都擁有話語權,人人都有可能成為新媒體的中心。在高校,新媒體作為當代學生群體溝通交流以及信息獲得的重要平臺,越來越受到高校教育管理者的重視。據(jù)清華大學@新媒體沈陽團隊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福建的大學排名前五的微信公眾號平臺,頭條閱讀量均超2萬人,WCI指數(shù)排名均超600,充分顯示了新媒體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鑒于新媒體這一重要特點,高校教育管理者對新媒體環(huán)境話語權的關心和重視程度不斷加強。
(二)傳播方式實現(xiàn)交互
新媒體與報紙、書刊、電視等傳統(tǒng)媒體的傳播方式不同,在新媒體時代,新媒體傳播方式轉變?yōu)榛ゲ?,而不是傳統(tǒng)媒體點對面的傳播方式。隨著網(wǎng)絡的覆蓋和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科技產(chǎn)品的普及應用,人人都可以在網(wǎng)絡平臺隨時隨地發(fā)布信息,得到他人的評論和轉發(fā),也可以隨時關注、點評他人動態(tài)。新媒體平臺使得信息傳播的交互性、時效性、活躍度大大增強。例如**大學學生社團聯(lián)合會微信公眾平臺,通過名人明星進校園、跨年煙火晚會、旗山大舞臺等,通過致力于做最好玩的學生動態(tài),使交互更直觀,引發(fā)師生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
二、新媒體時代高校教育管理面臨的挑戰(zhàn)
(一)高校教育管理主體面臨挑戰(zhàn)
與傳統(tǒng)媒體形式相比,新媒體具有更開放、互動性更強的特點,受眾廣泛,誰都可以成為信息的發(fā)布者和傳播者。目前,一些高校的新媒體傳播還停留在上傳下達的模式,高校較為重視對學生的說教,學生是主要的信息接收對象,學生處于相對被動的地位,對于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內容和形式缺少發(fā)言權,降低了對教育管理內容的關注,甚至個別學生厭煩高校的宣傳教育。因此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主體面臨很大的困難,從學生的視角關注教育管理作用不夠。個別高校教育管理者沒有掌握有效利用新媒體關注學生熱點,缺乏有效的溝通,導致教育管理工作針對性不強。
(二)高校教育管理方式亟待改進
一些高校仍然在沿用傳統(tǒng)的教育管理手段和方式開展工作,傳統(tǒng)載體主要是利用教學工具、宣傳欄、報紙、廣播等,缺乏實用性、時效性和互動性,內容覆蓋面小。而新媒體現(xiàn)在已經(jīng)無處不在,不受時空的限制,隨時隨地高校教育管理者就能夠發(fā)布有關信息,且傳播速度快速,互動性強。傳統(tǒng)的教育管理工作依賴的媒介盡管權威性強,但是其效率較低,比如高校板報,只有當學生看到了才能知曉高校的動態(tài)化管理,個別學生容易錯過。但是如果開通高校官微或者公眾號,就可以隨時推送相關信息,學生只要登錄就可以看到更新的新聞和高校管理通知。新媒體的平等性是吸引學生的重要因素,學生利用新媒體平臺購物、交友?;ハ鄿贤ǎ黾訉ι鐣狳c的認識,在網(wǎng)上下載學習資料,這些都是有效運用新媒體的體現(xiàn)。
(三)高校教育管理理念有待提高
在與國外的信息交流過程中,一些不良信息會通過新媒體進入高校,甚至個別高校學生使用翻墻軟件瀏覽下載傳播一些國外的不良信息。這些都需要高校教育管理者和學生提高辨別能力,以政治素養(yǎng)摒棄不良思潮的影響,多關注正能量的信息。對于那些富于煽動性的不良言論要堅決抵制和反對,不做不良信息的發(fā)布者和傳播者。
三、新媒體與高校教育管理融合的路徑
(一)傳遞正能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不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廣大高校學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隨著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新時代,各種思想觀點通過媒體廣泛傳播。但是在媒體空間中由于監(jiān)管不夠,各種信息咨詢紛繁蕪雜、良莠不齊,思想觀點也是多種多樣、激烈交鋒。對于廣大高校而言,這種信息泛濫導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消解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引導、政治引導的功能。要真正使新媒體在高校教育管理發(fā)揮作用,就必須提高政治站位,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文字、聲音、圖像中,引導大學生提高信息咨詢和辨別力、判斷力,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積極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動傳播者、忠誠信奉者、堅定踐行者,激揚高校正能量。
(二)守好主戰(zhàn)場
當前,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已經(jīng)成為了大學生應用最廣泛的網(wǎng)絡溝通平臺。無論是微博還是微信,放大到社會層面,其傳播都帶有便捷性、隱藏性,都具有在潛移默化中向大眾輸送觀點見解的傳播特征。對于高校新媒體而言,其最終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是服務廣大師生,最直接的方式是通過微博和微信等新媒體,運用大學生易于接受的形式,講好中國故事、青年故事、大學故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五四精神、校園文化等內容隱藏在聲音、圖片、影像中,用大學生最喜聞樂見的語言講述出來,吸引大學生關注、融入其中,牢牢掌握高校意識形態(tài)主動權。
(三)配優(yōu)運營員
高校肩負著立德樹人的神圣使命,選優(yōu)配強新媒體運營人員,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運用媒體使高校教育管理活起來,尤為重要。但是由于傳統(tǒng)知識體系更新具有一定的滯后性,部分高校新媒體從業(yè)者運用新媒體的技巧和媒介素養(yǎng)有待提高以及年齡代溝等原因,新媒體的使用主體與面向對象之間出現(xiàn)思維和知識的不同步,導致思想政治工作的話語權打了折扣。因此,新媒體運營者不僅要熟知高校的校訓校風、辦學理念、文化積淀,還要具備“網(wǎng)感”,能夠抓住熱點,熟悉數(shù)據(jù)分析,精于整合素材,善用“網(wǎng)言網(wǎng)語”,才能幫助高校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和理想信念,提升甄別和判斷不良信息的處理能力。
四、新媒體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運行效果
(一)人人關注
在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生活中,網(wǎng)絡新媒體已成為大眾生活所不可或缺的。當代大學生是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成長起來的,他們是一個使用新媒體最頻繁、活躍度最高的群體。第41次《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在年齡結構上20~29歲年齡段的網(wǎng)民占比高達30%[3]。截至2017年12月,學生群體占比為25.4%,其中大專及以上學歷占比超過五分之一,由此可見,“90后”大學生是新媒體的主要用戶群之一。
(二)人人發(fā)聲
新媒體時代是大眾麥克風的時代,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傳播信息的渠道,也可能成為意見表達的主體。而高校各類新媒體平臺的涌現(xiàn)更是為學生表達合理利益訴求、參與高校事務開辟了全新的渠道,互聯(lián)網(wǎng)成為學生最便捷地表達利益訴求和贏取各類支持的通道。據(jù)調查72%的學生在網(wǎng)絡公共空間發(fā)表言論[4],其他的有28%。
(三)人人共享
高校學生是一個思維活躍、勇于創(chuàng)新的群體。新媒體技術的介入為高等教育管理提供了更為便捷的手段。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學生可以借助先進的網(wǎng)絡平臺在校內即可一覽天下事,信息的傳播不再受到時間、空間和國別等條件的約束。同時,高校學生可借助新媒體的技術,加強校際、院系之間的文化交流,實現(xiàn)資源的共享,同時也為高校間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的交流搭建良好的平臺,極大地方便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五、加強新媒體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應用的體會
(一)堅持思想引領
高校的新媒體既有新媒體的一般屬性,更擔負著意識形態(tài)教育引導的特殊功能,從根本上講是黨的媒體、黨的喉舌,是黨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重要陣地。新媒體信息短、平、快和傳播高度自由、隨意的特點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在形成的大學生形成極大地沖擊,他們對信息分辨和判斷能力尚不健全,亟需高校正確教育和引導。高校要切實加強黨對新媒體的領導和管理,嚴格落實意識形態(tài)工作主體責任,通過發(fā)揮高校課堂教學主渠道育人作用,深化高校教育管理,扎實促進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全面加強思想引領。
(二)堅持服務學生
運用新媒體服務學生是全新的實踐,要摸準“互聯(lián)網(wǎng)+”規(guī)律,探索“服務+思想引導”和“服務+資訊傳播”模式,轉換成網(wǎng)絡語言,既要大雨滂沱般刷“存在感”,又要春風化雨般澆“滴灌田”,通過“面包+理想”“好瓶裝好酒”打造剛性服務和人文關懷兼有、主流價值凸顯、話語魅力出眾的新媒體生態(tài)。在服務引導過程中,既要尊重學生的自主個性,提倡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同時也要在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基礎上,尋求加強高校管理的契合點,積極開展點面結合活動,因材施教,從不同的側面提升服務學生的效果。高校還要關注學生的需求,積極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和困惑,在服務好學生過程中,形成趨同的社會輿論共振效應,堅守好大學精神。
(三)堅持內容為王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新媒體融合發(fā)展必須堅持內容為王。內容永遠是新媒體平臺吸引受眾、辦的出色的根本,教師和學生首先是根據(jù)新媒體的內容信息來判斷應用價值。堅持內容為王,要在保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前提下,抓住前沿敏銳話題,系統(tǒng)運用政治話語、高校話語和大眾話語,積極調整敘事風格。充分利用學生團隊,由他們進行運營,高校管理者進行監(jiān)管,確保新媒體的更新和活躍度,做好輿論引導。這樣凸顯了接地氣的網(wǎng)絡化語言,使新媒體內容更具親和力和感召力,激發(fā)出與學生的情感共振,一旦學生感到被理解與尊重,雙方便可更加平等地交流。
(四)構建良好機制
新媒體在當代高校教育管理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要保證新媒體可持續(xù)化運用,就必須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完善的工作機制有助于促進管理團隊成員提高新聞捕捉能力、語言組織能力、新媒體把握能力、活動策劃能力等。首先,要建立健全日常管理機制,包括新媒體素材來源、內容選題、監(jiān)督審查、信息發(fā)布、分工合作等規(guī)范化、流程化的管理體系的構建與完善;其次,要建立健全激勵考核機制,促進教師積極使用新媒體,日常定期更新;同時,要科學制定考核指標體系,保證新媒體內容來源的權威性、內容發(fā)布的正式化、語言風格的校園化、輿情應對的流程化。
(五)注重團隊建設
新媒體快速發(fā)展的時代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既深諳熟悉教育管理規(guī)律,又精通擅長新興媒體應用。在實際操作中,高校應突破新舊媒體各自運行的狀態(tài),將人員、設備等資源打通重新分配,打造統(tǒng)一的媒體運行團隊。針對重大事件進行整體策劃,對各類媒體產(chǎn)品總把關,實現(xiàn)資源共享,提高團隊效率。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給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帶來了一定的挑戰(zhàn),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要利用現(xiàn)代化的手段開拓教育管理的渠道,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促進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開展。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要順應時代趨勢,創(chuàng)新宣傳形式和手段,凝心聚力、統(tǒng)一思想,為高校教育管理有效性提供保證。
參考文獻:
[1]匡文波.到底什么是新媒體?[J].新聞與寫作,2012(7):24-27.
[2]2017微信用戶&生態(tài)研究報告[R].企鵝智酷,2017.
[3]第41次《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R].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絡信息中心,2018.
[4]包麗穎,季偉峰.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網(wǎng)絡輿情狀況調查與分析[J].北京教育,2017(01):60-62.
作者簡介:王利偉(1984-),女,漢族,河北石家莊人,碩士,研究實習員,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