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菊波
摘要:本篇課文將數(shù)和喜鵲從孤單到快樂的生活經歷用生動細膩的語言進行了描述,告訴學生朋友和鄰居的重要性。在本篇課文的教學中要以誦讀為重點,引導學生在讀匯總感知感悟?;诖耍挛囊宰x為主線進行教學設計,有效實現(xiàn)教學目標。
關鍵詞:小學語文;一年級;樹和喜鵲;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樹和喜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部編版一年級的下冊課文第六課,該篇課文的作者是金波,在編入教材的時候稍有改動。該課文屬于童話故事,字數(shù)一共為136個,主要講述了三個畫面,第一個畫面:一棵樹、一只喜鵲,孤單的生活;第二個畫面:很多樹、很多喜鵲、很多鳥窩;第三個畫面:很多的樹和喜鵲快樂的在一起生活。這個童話故事主要是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一個人的生活是孤單的,要結交一些好朋友,和好朋友在一起生活會更加快樂。
從段落上來講,本篇課文一共有6個自然段,每2個自然段講述一個畫面,每段的結構十分相似,基本上都是一長一短,如將課文的2、4、6段串連起來,其實就是整篇課文的主要內容與思想情感。對2、4、6這三個自然段進行對比,可以看到句式表達基本上一樣,另外,文中大量的詞語重復使用,這樣在讀故事的時候朗朗上口,節(jié)奏感極強,十分符合一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學情分析
(一)小學生在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對課堂學習操作較為熟悉,但是課堂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卻比較短,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提出教學任務,還有設計一些趣味性較強的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該階段的小學生掌握的字大概有400個左右,再加上生活中掌握的一些字,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生對字的學習與掌握,因此,教師加強對識字方法的應用,引導學生對音近字和形近字進行比較與記認。
三、教學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對文中12個生有正確的認識,會寫6個生字。
2、熟練的朗讀課文并進行背誦。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教授學生閱讀的方法,引導學生閱讀課外文章,開闊和增加學生的視野與閱讀量,掌握更多的詞匯。
2、引導學生對課后問題的解決思路與方法進行探索
3、讓學生感受課文在詞匯運用上的反復手法
(三)情感態(tài)度目標
對學生合作團結、互幫互助的精神進行培養(yǎng)。
四、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對識字方法與寫字技巧進行慢慢的積累和掌握,注意字的結構,美觀、正確的寫好字。
(二)教學難點
通過課文對樹與喜鵲的變化有充分的體會,在朗讀的時候,要將樹與喜鵲從孤單到快樂的情感變化體現(xiàn)出來。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知道有朋友和鄰居的益處與重要性,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團結意識。并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對自己的觀點有準確的表達。
五、教學過程
板塊一:導入故事,揭示課題
1通過多媒體播放相關故事,并讓學生說說該故事的主要內容。
2書寫板書,對喜鵲的“鵲”標注拼音。
3讓學生說說自己理解的“喜鵲”是一只什么鳥,然后將喜鵲的圖片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
教師給大家講講喜鵲:從古至今,喜鵲都受到人們的喜愛,他們代表著福氣與好運氣,在故事以及詩歌中經常出現(xiàn)喜鵲。
【評析】知識雖然是短暫的,但是能力與文化卻是長久與永恒的。在這個教學板塊中,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滲透其中,并通過文化將本節(jié)課知識點引出來,并確定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風格。
板塊二:初讀文本,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
1.1請同學認真閱讀課文,了解本篇課文主要描述的故事,準確閱讀課文,并且在自然段上標注序號。
1.2學生逐個閱讀課文,掌握課文生字。
(1)對第一自然段的閱讀進行檢查。①對本段當中的“這里”、“一棵樹”、“鳥窩”這三個詞重點強調,讓學生掌握其正確讀音。②對“窩”字進行教學。字形方面:同學們,你們記住“窩”字的方法有哪些?字理方面:你們將“窩”字分解出來,可以發(fā)現(xiàn)什么秘密?(“穴”字表示的是意思,而“咼”表示的是讀音)字義方面:“窩”的意思是動物的家,請同學們填寫下列空格。老鼠的家是 _____,小雞的家是 _____ 小狗的家是 _____,小鳥的家是 _____。大家一起讀這四個詞,讀音要準確。
(2)對2到6自然段的閱讀進行檢查,對“每棵樹”、“孤單”、“招呼”、“每個鳥窩”、“快樂”、“鄰居”等詞匯進行強調,并讓學生掌握其正確讀音。
(3)大家一起多次準確讀這些字詞。
2再次朗讀課文
同學們,大家一起再次朗讀課文,順通的將課文朗讀下來。
3提取信息
通過課文閱讀,請大家說說自己的理解,并且知道什么道理。
【評析】該教學環(huán)節(jié)主要目的是對學生信息獲取能力進行有效培養(yǎng),同時也使得教師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學習能力有充分了解,知道班級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起點。
板塊三:依文作畫,以畫學文
1通過學習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體會“孤獨”。
引導:大家對該故事的閱讀很準確,現(xiàn)在小組相互合作,將該故事畫出來。
1.1從文字中讀出畫面
積極引動學生進行思考:在畫畫的過程中要畫幾棵樹?幾只喜鵲?(學生回答:一棵樹和一只喜鵲)為什么要這么畫?(學生回答:只有一棵樹和一只喜鵲)
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一棵樹和一只喜鵲。
1.2從畫面中感受文字
向學生進行提問“在黑板上的畫只有一棵樹和一只喜鵲,呈現(xiàn)一幅什么景象,他們的心理感受是什么?”將第二自然段引出,讓學生體會他們的心理感受,進而使學生理解“孤單”這個詞。
引導:大家看黑板上的畫,知道“孤單”的意思嗎?——孤單就是一個人,沒有其他人陪伴。學習該詞語中存在的新知識點,“子”字旁。
1.3通過課本理解“孤單”
除了看圖片,教材中的泡泡語告訴學生“孤單”的理解方法。通過對課文第一段的學習,可以理解原本不理解的詞語。
1.4聯(lián)系生活實際,體會“孤單”
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將“孤單”描述出來。在周圍的生活中,只有一棵樹與一只喜鵲相伴,猜猜他們的心情,喜鵲會和樹說什么?樹會和喜鵲說什么?
1.5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將“孤單”體現(xiàn)出來。
【評析】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在對字和詞進行學習的時候必須要聯(lián)系語境,不可以機械性記憶相關字詞。在本篇課文中,難點詞語就是“孤單”,通過課文設計、畫畫、結合上下文以及聯(lián)系生活實際等多種表達方法慢慢推進,從而使學生更加充分的理解“孤單”,同時在對詞語學習的時候要兼顧整句話或者整個段落,豐富學生的詞語,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使學生深層次的理解課文[1]。
2通過學習第三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理解“鄰居”
2.1接著完成繪畫
后來樹和喜鵲發(fā)生了那些變化?自己閱讀第三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將后來的變化畫出來。
引導:在閱讀完第三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要在畫面上幾棵樹和幾只喜鵲?大家一起完成圖畫,感受課文所描述的“好多好多樹,每棵樹上都有鳥窩,每個鳥窩里都有喜鵲”
2.2對課文有感情的朗讀,感受好多樹與好多喜鵲的快樂。
2.3理解“鄰居”
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對“鄰居”進行理解。仔細觀察圖片,看看誰和誰是鄰居?怎么才算是“鄰居”。兩顆距離比較遠的樹,他們算鄰居嗎?
2.4聯(lián)系實際生活,體會有鄰居的好處。
引導:同學們,你們和班級哪些學生鄰居,你們在日常生活中會做哪些事?有鄰居快樂嗎?對第三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有感情的朗讀。
3對比朗讀
對1-4自然段進行朗讀,體會的沒有朋友的“孤單”和有朋友的“快樂”,感受之間的心緒變化。
【評析】通過畫面對比、朗讀對比以及心情對比打通整篇課文前后兩個部分內容的教學,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問題,并且給營造一個輕松的學習分析,做到收放自如。
板塊四:回歸整體,指導書寫
1演示繪本,回憶課文
1.1通過多媒體將整篇課文的繪本播放出來。
1.2這篇文章所講述的故事多有意思啊,我們大家一起對這個故事進行再次回憶好不好?老師讀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內容,大家讀后面的內容,一定要認真的讀哦。
【評析】通過多媒體將繪本以動態(tài)翻頁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主要是為了將課文中插圖的作用充分體現(xiàn)出來,從而將學生的閱讀興趣充分調動起來,積極主動的對課文繪本進行閱讀,同時整體回顧了本篇課文所學的內容[2]。
2整理課文脈絡,對詞語進行復習
2.1在學習完本篇課文以后,我們知道,樹和喜鵲一開始是——(學生:孤單的),但是后來有很多的樹和喜鵲,他們都有了——(學生:鄰居),從此,樹和喜鵲都變得很——(學生:快樂)。
2.2同學們,我們本節(jié)課學習了樹和喜鵲有了鄰居以后的變化,
3引入課外故事,豐富學生的閱讀量
引導學生閱讀叢書《朋友》,以下是具體閱讀步驟:
①學生大聲朗讀本篇課文;②數(shù)數(shù)課文有幾小節(jié);③什么是真正的朋友
六、板書設計
七、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在本次教學過程中,要積極開展學習活動評價。
(1)師生互評:在模塊三中,對于表現(xiàn)積極的學生要進行表揚:很好,對“孤單”的理解很正確;你們的思路都很正確,對課文內容的掌握也十分有條理。
(2)生生互評:在模塊三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小組合作完成故事的繪畫以后,在班級中展示出來,讓其他學生對該小組的畫作進行評價,該小組虛心接受其他學生的建議,有效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成效。
參考文獻:
[1]李碧,余佳莉.依文作畫,以畫學文——部編教材一年級下冊《樹和喜鵲》教學設計[J].語文知識, 2017(16):90-93.
[2]穆文紅,楊敏芬.讓情感體驗和語言訓練交融——《樹和喜鵲》教學建議[J].云南教育:小學教師,2018(4):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