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苗
摘 要: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發(fā)展,人才的戰(zhàn)略價值愈發(fā)突出,其培育工作備受關注。高等教育作為人才發(fā)展主陣地,肩負著重要的社會責任,應注重審時度勢,不斷優(yōu)化內部運行模式,最大限度地提升人才培養(yǎng)實效。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高等教育兩大體系,兩者之間本身就具有統(tǒng)一性,其模式化發(fā)展有著非凡的價值意義。文章基于對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概述分析,著重就其在應用型高校的模式化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應用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化
新時期,校園文化在思想精神層面的感染力越發(fā)強勁,并日漸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和途徑,在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同時,更新了其開展形式,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作用顯著。反之,思想政治教育又為校園文化建設指引了正確方向。應用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化建設,至關重要,其有關方面的課題研究備受關注和熱議。
一、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一)關聯(lián)性
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項系統(tǒng)化工作,在整個素質教育體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在其有效開展的過程中,除了必要的教學資源支持外,還需借助濃郁的文化氛圍以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校園文化建設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將主流精神思想灌入其中,形成了特有的氣場,潛移默化中影響了學生認知及能力提升,同時還有效調動了學生積極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展開的重要陣地。尤其對于應用型高校而言,其更加強調理實一體化的教學發(fā)展模式,校園文化建設作為第二課堂陣地,是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重要方式。反之,思想政治教育亦對校園文化建設具有一定的導向功能,確定了其方向性及側重點,共同服務于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思想政治教育塑造了師生正確的價值觀體系,合理引導他們有效行為,校園文化建設有了更加扎實的起航點。因此,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相互促進發(fā)展的過程,兩者的有效互動結合尤為必要,是現代高等教育發(fā)展的重要方向。
(二)現狀
時至今日,在全面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目標導向下,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化已成為必然,但就客觀事實而言,受多重因素影響,其在應用型高校的開展實踐仍舊存在不少問題,亟待進一步深入研究。據有關調查結果發(fā)現,很多應用型高校已然深刻認識到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積極落實中央指導文件精神,但是更多地是將之視為兩個并列的主體,對其彼此間的相互滲透、結合、影響關系認識不足,導致無法席同地開展起來。應用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化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完善的工作機制做保障,各個崗位職能分配不明晰,未有設立科學的制度和獎懲措施,人員參與實效性差,相關物、財支持不足,導致該項工作發(fā)展難以為繼。尤其是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普及化、大眾化,生源數量急速增長,應用型高校辦學壓力倍增,在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化上的投入捉襟見肘,導致其發(fā)展受阻。另外,科學的評價機制是確保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化效果的重要手段,該方面亦有些許不足,相關反饋信息滯后。
二、應用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化策略
(一)加大支撐建設
綜合來講,應用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化并非一蹴而就,其作為一項系統(tǒng)化實踐工程,著需多方面要素的有效支持,包括人力、物力、財力等。在具體的踐行過程中,應用型高校應深刻認識到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重要性及其價值,提高重視程度,明確目標定位,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科學調配資源投入,最大限度地提升資源利用價值,積極營設良好的支持環(huán)境,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同時,知識經濟時代,人才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核心力量,其戰(zhàn)略價值毋庸置疑。某種維度上講,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化,以學生發(fā)展為核心目標導向,著重發(fā)揮教師主導地位,對其提出了更多、更高要求。新時期,應用型高校需加大專業(yè)化師資隊伍建設力度,積極組織開展多樣化的培訓教研活動,明確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化核心要義,豐富他們的知識涵養(yǎng),及時更新其思想理念,并分享有效實踐經驗,鼓勵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使之為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化做最大支持。
(二)優(yōu)化運行機制
根據經濟學的一般原理,利益驅動是各類社會活動重要原動力之一。應用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化雖然不能以經濟學原理作為主要分析依據,但不可置否的是,在未有足夠自覺支持的情況下,缺少了利益驅動,勢必會造成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化中師生參與熱情有所折扣。為此,應用型高校可視自身實際情況而定,適度加大對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化開發(fā)的資金支持,制定科學的激勵機制,獎勵表現優(yōu)異的人員,并且鼓勵具有校園文化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雙向職能的學生社團建設,組織多樣化的文體實踐活動,進而有效提升師生參與熱情。除此之外,應用型高校還需建立科學、完善的管理機制,強調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雙向互動,促進兩者的有機匯合。具體而言,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有機地匯入思想政治教育相關內容,充實其中的精神內涵,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制造一種良性的育人氛圍。同時,大力發(fā)展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課堂陣地,發(fā)揮校園文化的隱含魅力,組織豐富活動,提高實際工作收效。
(三)豐富踐行載體
應用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化,可視作是一個有機的互動過程,需要足夠的載體支持。在應用型高校教育體系結構中,課堂是培養(yǎng)育人的主要陣地,在關注理論知識灌輸的同時,強調技能技術訓練,以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以人為本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并衍生出了素質教育理念系統(tǒng),強調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關注他們全面發(fā)展。以思想政治教育課堂為載體,有機地將校園文化匯入其中,教師可在詳述思想政治核心理論的基礎上,組織展開多樣化的課堂討論活動,提出問題,引導學生互動探索,營設良好的氛圍環(huán)境,最大限度地釋放學生主觀能動性,使之獲得良好的參與體驗,并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思維及習慣。信息化時代,基于計算機、互聯(lián)網等先進技術支持的多媒體發(fā)展,負載了更多功能,將文字、圖片、視頻等信息資源集合在一起,便捷了人們知識學習。為此,可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創(chuàng)設虛擬現實的文化場景,例如紅色文化等,有機地將思想政治理論灌入其中,潛移默化中熏陶學生情感。
(四)完善評價體系
某種視角下,應用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化是一個不斷發(fā)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如此才能持久的發(fā)展下去,并取得最大成效。完善的評價機制猶如一個指揮棒,確定了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化持續(xù)發(fā)展的方向,其相關建設尤為重要。本質上而言,應用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化的終極目標,是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因此,應用型高??稍诩从性u價體系上,進一步細化指標權重,包括知識、文化、品質、能力、價值觀等,綜合審評學生現有水平,深度解析其背后折射出的問題,發(fā)現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不足,針對性地予以改進,從而建構更加科學的運行模式。同時,對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化效果的考評,應注重多主體參與,包括領導、教師、學生等,從不同維度進行測評,保證反饋信息的科學性、真實性以及客觀性。除此之外,組織豐富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豐富他們課余生活的同時,審評他們在整個過程中的行為表現,解析思想方面的問題,加強指導,實現全面發(fā)展學生目標。
三、結語
總而言之,應用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化十分重要和必要,其作為一項系統(tǒng)化工程,對各環(huán)節(jié)設計提出了要求,需要相關要素的緊密配合,在加大支撐建設的基礎上,還需優(yōu)化運行機制、豐富踐行載體、完善評價機制,以取得最佳效果,實現全面發(fā)展學生目標。作者希望學術界大家持續(xù)關注此課題研究,結合實際情況,全方位解析應用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化問題的同時,針對性地提出更多有效發(fā)展策略。
參考文獻
[1] 郭樹清,張艷鳳.新形勢下校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育人功能的路徑研究——以唐山學院為例[J].科技風,2019(14):25-26.
[2] 馮立元,孫維娜.高校校園文化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析[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19(02):21-25.
[3] 劉鑫,師吉金.淺談校園文化建設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錦州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7(02):89-91.
[4] 姚蓉蓉.基于文化育人視角的大學生自我教育平臺建設研究——以微博平臺為例[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9,37(02):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