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60分)
最近,“夸夸群”迅速火遍網(wǎng)絡(luò),“噴噴群”也隨之誕生。在“夸夸群”里,你會獲得方方面面的夸贊;在“噴噴群”里,你會遭到毫不留情的批評。
某心理學(xué)博士說,其實每個人都希望聽到別人夸自己的好話,“尤其是現(xiàn)在年輕人面臨的競爭壓力、就業(yè)壓力非常普遍,而遇到壓力的時候就特別需要支持”。
也有人認(rèn)為,這個社會真正需要的是努力,“噴噴群”恰恰告訴你不要沉浸在那些虛妄的夸獎之中,從別人不那么友善的言論中鍛造更閃光的自己。
對此,你有怎樣的思考與體驗?請結(jié)合上述材料寫一篇文章。
【注意】 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
【命題意圖和審題立意】
網(wǎng)絡(luò)時代,一個人會身處不同的或真實或虛擬的群落,每個群落會有各自不同的文化。這個作文題關(guān)注當(dāng)下,提供兩種“對立”的群落,引導(dǎo)同學(xué)們思考群落背后的社會現(xiàn)象,在寫作中觀照和建構(gòu)自己的人生觀。
根據(jù)材料,寫作立意大致有以下幾個方向:
(1) 認(rèn)可“夸夸群”,認(rèn)為遇到壓力的時候特別需要支持;
(2) 認(rèn)可“噴噴群”,認(rèn)為可從別人不那么友善的言論中鍛造更閃光的自己;
(3) 不要過分在意“夸夸群”的“夸”或“噴噴群”的“噴”,要有定力,堅守自己的原則;
(4) 在沮喪的時候需要“夸夸群”的鼓勵,在春風(fēng)得意的時候需要“噴噴群”的鞭策,“夸”和“噴”都有可取之處;
(5) 肯定“夸夸群”和“噴噴群”存在的意義,但是也要理性地思考群落文化可能會掩蓋個體思想的危害。
當(dāng)然,如果思考“夸”和“噴”現(xiàn)象背后的社會本質(zhì),分析這種群落文化流行的原因,分析它們的利弊,思考對策,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要注意的是,所有的立意都要落腳在群體氛圍對“我”或“我們”的影響上。
【評分標(biāo)準(zhǔn)】
根據(jù)審題立意,文章分為以下四檔:
50—60分:能夠緊扣材料所提及的兩個群落,能比較理性全面地思考問題,或者有獨到的批判意識,能就“夸”和“噴”對“我”或“我們”的影響做深度思考。
45—49分: 能選擇其中一個群落展開有針對性的論述,能夠緊扣材料中所提及的“夸”和“噴”兩種文化對“我”或“我們”的影響做比較合理的分析。
40—44分:考慮到了兩個群落,但是對“夸”和“噴”兩個概念理解不到位,或者沒有緊扣其對“我”或“我們”的影響展開思考。
39分及以下: 對“夸”和“噴”的理解有誤,比如把“噴”等同于逆境、磨難、挫折,甚至懲罰。
此外,思想深度、文體特征、語言和書寫都會影響得分,此處不做細(xì)表。
兼聽切實之言
網(wǎng)絡(luò)中“夸夸群”和“噴噴群”讓人一時難以抉擇到底應(yīng)該聽從哪一種言論,但我認(rèn)為選擇言語的主體應(yīng)該立于我們自身,言語不論好聽與否、逆耳與否,我們應(yīng)該兼聽切實之言。
心理學(xué)家說,人們特別想尋求他人的支持,所以聽夸贊之言容易得到自信,但是虛無縹緲的夸贊只是謬贊,它容易讓人迷失自我,看不清楚自己的定位。如果是切實的稱贊,我們亦不可無止境地聽取,我們應(yīng)當(dāng)對它像藥一樣,適量、適度地吸取。他人的支持僅僅是一種外在驅(qū)動力,是短暫而作用較小的,只有內(nèi)在驅(qū)動力,才是保持自信的秘訣。
同理,不那么友善的言論也有多種類別。子虛烏有的誹謗、造謠其實不用去理會,一些尖銳但深切痛處的話是需要傾聽反省的。縱觀古今,都是“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在《出師表》中,諸葛亮再三告誡不能“塞忠諫之路也”;唐太宗鼓勵直諫,后有“貞觀之治”;胡適看批評自己的文章,有選擇地反思,更益其儒雅之道。所以“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切實的批評有助于個人努力、奮發(fā)上進(jìn)。
但夸贊也好,批評也好,雖表達(dá)方式不同,情感色彩不同,接受程度不同,但究其本質(zhì),都是一種外在的言論。它的作用可大可小,小之時,無關(guān)痛癢,聞之即過;大之時,深中肯綮,影響深遠(yuǎn),關(guān)鍵只在于我們?nèi)绾伟盐账?/p>
我認(rèn)為切實的夸贊之言的意義在于讓我們知道自己“有什么”,它讓我們回顧自己已有的歷程,而批評之語的意義在于讓我們知道自己還“缺什么”,讓我們展望未來。夸贊只是歷史,批評則是未來,它們相輔相成。我們無須理會遠(yuǎn)在天邊的不可觸及的朝霞云彩,也無須理會地下熔漿翻滾的駭人地獄,只要不時回頭看和向前看,踏在自己的這片土地上,緊攥住能擁有的所有,便可以了。
既然夸贊的意義在于“支持”,而批評的意義在于“努力”,那么從目標(biāo)來看,這兩者并無分別,都只是為了讓人更好地前行,所以無所謂“夸”與“噴”,我們要聽取切實之言。只有專注眼前腳下的這一片土地,以史為鑒,以夢為警,方可行進(jìn)千里。
點評
寫作,尤其是考場寫作在某種程度上就好像是夜行人,在朦朧夜色中有時需要找到照亮前行方向的路燈,才能順利到達(dá)目的地。這篇文章撇開夸贊和批評的區(qū)別,找到了“切實”這個概念,有了這個概念的介入,寫作就好像有了照亮前行的路燈。文章用“切實”來觀照“夸夸群”和“噴噴群”的利與弊,提出要聽切實之言,觀點鮮明,論述過程有理有據(jù),作者的思維推進(jìn)也顯得游刃有余。
寧波市教育局教研室 毛剛飛
耳順,而從心所欲
孔夫子云:“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焙螢槎??在我看來,眼睛看得清他人各式關(guān)懷下的目的,耳朵聽得清紛繁言語背后的含義,不任人擺布,不隨波逐流,不做“馴服的工具”,如此,可謂達(dá)到了“耳順”的最高境界。
生活本是由一張意義豐富之網(wǎng)編織而成的,每個人處在社會中,必然和周圍一切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lián)系。別人對自己的稱贊與批評,也是順著網(wǎng)流入了每個人的耳朵里。有的人捂緊雙耳宣稱自己需要康德所言的“獨立思考的頭顱”,可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在很多時候,他人一句善意的勸告或真摯的夸獎對人而言就像一份愛的提示、一份畫外音式的鼓勵與陪伴。試想,如果沒有魏征在唐太宗晚年驕橫奢靡時提出的警示與勸告,“貞觀之治”將會以一幅何其慘淡的場景收尾?如果沒有恩格斯在馬克思流亡窮困潦倒時給予的幫助與鼓勵,《資本論》這一皇皇巨著何時才能問世?更不用說生活中,無論是驕傲自大時老師的勸誡,還是低落絕望時父母的鼓勵,都是我們生命中不可多得的財富。正是這一句句的夸獎與勸誡,讓我們在面對無數(shù)的沮喪與懊惱時仍想起有“最好看的霜”,仍想起世上還有溫暖陪伴著我們。
但是,正如梭羅在《瓦爾登湖》的結(jié)尾中提出的一樣:“使我們失去視覺的那種光明,于我們是黑暗。”“夸夸”和“噴噴”一旦泛濫,猛烈到吞噬了人的自我思考時,我們自己必須果決地去關(guān)上水的閥門,萬不可讓事態(tài)發(fā)展成莎士比亞在《李爾王》中所言:瘋子帶著瞎子走路。無論是稱贊或是批評,我們必須清楚地認(rèn)識到它們至多是照亮我們前行路途的明燈,而絕不是牽著我們鼻子走的馴獸師。我們得目光明亮,精神開闊,以“耳順”的態(tài)度去對待外界的聲音,而不是在光明中失明,陷入赫胥黎式的精神枯萎。正如楊絳先生所言:“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rèn)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guān)。”外界的一切,終究是我們生命之中的過客。如何在眾多的評價與言論中汲取對自己有利的東西轉(zhuǎn)化為自己真正的內(nèi)在,如何“耳順而從心所欲”是我們窮極一生的修行。
“人們!我愛你們!可你們要警惕呀!”伏契克的臨終遺言仍回響在耳畔。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在昏暗的沙漠中以峭拔的姿態(tài)擦亮雙眼,做到“耳順”才能真正成為自己人生的引領(lǐng)者。
點評
文章選取了一個獨特的角度,肯定了批評和鼓勵能夠起到的一定的正面作用,但是又審慎地指明了“夸夸群”和“噴噴群”里信息泛濫可能會吞噬個體思考的憂慮,提出堅持“做到‘耳順才能真正成為自己人生的引領(lǐng)者”的觀點。這個立意有點卓爾不群,也體現(xiàn)了作者的整體觀照和理性思維。文中網(wǎng)、孤島、霜、閥門、明燈、馴獸師、過客、沙漠等意象具備的隱喻性,不僅增加了文采,還增添了特有的思想的味道。
寧波市教育局教研室 毛剛飛
別讓夸和噴左右了我們
人生而為人,游走于形形色色的夸贊和嘲諷之間,無論是否出自真心,它們都占據(jù)著生活中濃墨重彩的一角,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我們前行。網(wǎng)絡(luò)載體如今為我們提供了自主選擇權(quán),“夸夸群”和“噴噴群”火遍網(wǎng)絡(luò),讓夸獎和批評的分水嶺更為清晰,而面對看似有鴻溝的兩者,我們的頭腦也應(yīng)越發(fā)清晰。
誠然,積極尋求方法為自己鍍金,彰顯自己的優(yōu)秀才能是人再正常不過的本性,而沉溺在“夸夸群”的“彩虹屁”中本質(zhì)上是人們理性的出逃?!翱淇淙骸焙我粤餍校坎贿^是群成員互相加油打氣,人們需要外界的支持去消解自我的壓力。按照個體心理學(xué)開創(chuàng)者阿德勒的說法,當(dāng)人們因生理或心理問題感到受挫,便會自覺或不自覺地用其他方式來彌補遺憾、緩解焦慮。
個體與個體之間互相尋求“補償”自然是有好處的,但是“過度補償”無法給人真正的安慰,看似是正能量的放大,實則是群體性孤獨的寫照;看似是雙贏甚至是多贏的結(jié)果,實則是滿盤皆輸。
慎入“夸夸群”并不代表鼓勵大家躋身“噴噴群”的行列,選擇“噴噴群”需要勇氣,而“噴噴群”的價值需要辯證看待。
人們在希望聽到好話的倍感壓力的階段選擇了“噴噴群”,選擇了讓心靈接受那些并不那么友善的言語的洗滌、打擊之后,又是否換回與痛苦對等的回報?我不得而知。“噴噴群”并不是告訴我們不要沉浸在虛妄的夸獎之中,因為那些淺顯的道理我們本應(yīng)懂得,我們不該用鋪天蓋地的批評去代替方方面面的夸獎,從而拒絕夸獎。
社會真正需要的是努力,那么請回到努力本身。造就努力的不是批評,是見識,是眼界,是境界。不那么友善的言論未必能鍛造更好的自我,反倒使我們垂頭喪氣、消磨心志,使我們與成功的彼岸漸行漸遠(yuǎn)。在“噴噴群”的手機屏幕后,我仿佛看到了一群挖空心思修飾詞藻挖苦他人的“鍵盤俠”和以“為他好”為由無情加以批評的烏合之眾所勾勒出的病態(tài)世相。
不僅需經(jīng)得起“夸”,更應(yīng)理性地對待“噴”。在“夸夸群”和“噴噴群”之間,尋找到自身處于社會的位置,不忘自我地鼓舞與反省,自我對話,品味得失,或許才不辜負(fù)生而為人的使命吧。
點評
這篇文章給人的感覺是作者的思維在不斷地挺進(jìn)。先提出觀點,然后分析“夸夸群”與“噴噴群”的本質(zhì),最后再提出“找到自己的位置”這一應(yīng)對策略,思路清晰。對“夸夸群”背后的理性出逃和群體性孤獨的思考,對“噴噴群”背后的“鍵盤俠”“烏合之眾”所勾勒的病態(tài)世相的分析,雖然也有片面甚至偏激的地方,但是讓人看到了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倡的“見識”“眼界”和“境界”。思想永遠(yuǎn)是論述文寫作的最有力的武器。
寧波市教育局教研室 毛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