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琪 伍雨杉 劉江琴
摘 要: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為了不斷適應新時代發(fā)展形勢需要,個人所得稅法迎來自1980年出臺來的第七次修訂。個人所得稅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且其改革方向受到密切關注。本文旨在從評價本次個稅改革的意義入手,分析個人所得稅收入存在稅收制度不完善、征稅不力等公平性缺失的現狀,最后提出對未來我國個稅改革方向的具體建議。
關鍵詞:公平原則 個稅改革方向 改革思考
一、個人所得稅改革意義
自1799年英國試行差別稅率征收個人所得稅以來,個人所得稅的發(fā)展已經有兩個多世紀了。屬于二次分配的個人所得稅在世界各國政府調節(jié)收入分配、改善兩極分化、促進社會公平和減小社會貧富差距方面一直起著重要作用。[1]
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巨大的成就與日益凸顯的問題并存。隨著經濟的不斷飛躍,貧富差距越來越大,而且從目前的國情來看,這種差距短期內無法避免。如果收入分配兩極分化,社會公平與資源合理配置成為紙上談兵,經濟發(fā)展速度會延緩,甚至可能會導致社會動蕩。此外,我國個人所得稅起步較晚,一直以來,我國實行的是分類稅制,這種模式稅制簡便,但是容易使得高收入階層鉆避稅的空子,長期以往,會造成高收入者稅負輕、低收入者稅負重的現象。當分類稅制不能滿足公平原則時,個稅改革勢在必行,尤其是應該發(fā)揮個稅稅負公平、重點調節(jié)的杠桿作用。
二、個稅制度的公平性缺失現狀
(一)費用扣除標準缺乏人性化考量
稅收量能課稅原則是稅收公平的前提,統(tǒng)一的“一刀切”費用扣除制度將納稅人的賦稅能力和家庭經濟水平割裂開來,全國各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水平不同,不同收入的人卻按照統(tǒng)一標準納稅,這有悖于量能課稅原則。
現行的免征額提高至5000元,名義收入表面上看高了,但百姓購買的商品和服務的價格也上去了,那么得到的實際收入還是在減少。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的經濟騰飛,但是如何更有效地兼顧效率與公平還是個非常棘手的問題。
(二)征收管理力度與公平性要求不符
作為“逐步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的實踐,此次個稅改革建立起了綜合所得按年征稅制度。這無疑是歷史性的一次進步,但開始綜合征收以后,納稅人需要自行按年度申報與匯算清繳。納稅人由于與稅法機關關系緊張,自行申報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不強,往往采取隱瞞或不報的方式來逃稅。對于逃稅漏稅的現象,稅法機構缺乏震懾性手段,處罰不嚴,容易助長逃稅之風。即使我國在稅法中規(guī)定了相應處罰條款,但在實際工作中,還是存在有法不依、包庇犯罪的行為,長期以往,富人階層在統(tǒng)一的收稅標準和有限的征稅管理力度下,會更容易逃稅,這明顯與個稅維護社會公平的功能不符。
(三)個稅的納稅群體太小,稅種的公平功能難以實現
目前,我國近72%工薪階層實際收入大都集中在 2000 元之內,這與起征點規(guī)定的 5000 元還是相差甚遠。而且征管和信息建設沒有跟上的話,大量的現金交易、跨地區(qū)收入、非正式工作人口等導致實際收入超過5000元的人群也沒有繳納個稅。一旦產生個稅“邊緣化”效應,那么稅種調節(jié)貧富差距功能也無從談起了。
三、重視公平的個稅改革方向具體建議
我國個稅改革應該因地制宜,汲取國際個稅改革經驗,取眾家之所長,補己之短,充分發(fā)揮個稅二次分配的作用,促進公平與效率并進的良好格局。
(一)提高稅法效力,嚴厲打擊偷稅漏稅
一直以來,我國的征稅效果不佳,主要是因為稅基不透明。首先,建立完善的財產登記制度便是當務之急,將收入透明化、收入來源實名制,使其不要抱僥幸心理,從根源上杜絕偷稅漏稅現象;其次,相關部門加大打擊執(zhí)法力度,震懾心存邪念的不法分子,配合高素質高效率的稅務監(jiān)管機構,對偷稅漏稅者進行嚴厲制裁。最后,不斷完善相關稅法法律法規(guī),提升法律的權威性與約束性。
(二)擴大征稅范圍,建立合理的費用扣除制度
目前,我國對11種所得收入進行征稅,但是居民收入渠道多樣化的今天,如果對個人福利性收入不計入征稅項目的話,那么可能會導致雇主以這種方式發(fā)放工資以逃稅,不但導致稅收流失嚴重,還會損害稅收公平性要求。
個稅改革方向的重心應該是建立科學合理的費用扣除制度,摒棄現有的沒有實際考慮個人收入與支出的差異的標準,制定一套因地區(qū)而異、因人而異的制度,以符合稅收量能課稅原則,更好地使個稅促進公平。
(三)加強稅法宣傳教育,提升征稅現代化水平
個稅繳納與納稅人息息相關。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個稅改革必須與時俱進。首先,利用互聯網等新興媒體對稅法進行宣傳,并創(chuàng)新宣傳方式,可采取線上稅法知識競賽,增加趣味性和吸引力,讓納稅人自主參與,促進有法必依的觀念。其次,利用大數據讓“互聯網+稅收”的模式為個人所得稅的稅收征管工作添磚加瓦,提高征稅的工作效率和水平;最后改革的工作重心如綜合征稅就需要納稅人自行繳稅,那么利用互聯網抓取數據、不同部門之間的信息交流與資源共享便對相關部門的現代化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標準。納稅人的納稅意識和稅務能力也需要稅務部門利用互聯網手段加大知識宣傳,促進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2]
參考文獻
[1]閆坤,程瑜.我國個人所得稅改革研究[J].稅務研究,2016(11):40—44.
[2]白彥鋒,王中華.個稅改革:背景、現狀與挑戰(zhàn)[J].中國經濟報告,2018(08):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