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梅
摘 要:農(nóng)村學校學生的作文令人堪憂,多數(shù)學生對作文缺乏興趣,對寫作缺少一份熱情。本文從分析當前作文教學存在的弊病著手,根據(jù)原因,結(jié)合從教過程中得一些經(jīng)驗,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法。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讓學生能更快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關(guān)鍵詞:瘤疾;提高;作文水平
我們是農(nóng)村學校,多數(shù)學生寫作文總是喜歡在舊瓶里裝老酒,導致酒的醇香漸漸迷失。不置可否,學生也逐漸走入一個怪圈,像舊中國的國民一樣需要從靈魂里救贖。身處"農(nóng)村",眼界沒有城市人的高,接觸的新鮮事物少之又少,對作文缺乏興趣等種種原因,造成了農(nóng)村學生的"麻木不仁",在心靈種下了"瘤疾"。
這個"瘤疾",是具有諸多的客觀與主觀因素造成的。但本人認為,現(xiàn)實的作文教學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弊病,才使這個"瘤疾"不可小覷。
一、作文教學兩方面弊病
(一)、農(nóng)村學生課外知識積累不夠以及對寫作缺少一份熱情。都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看的書多了,拿起筆來,洋洋灑灑的一篇文章信手拈來??蓪W生的人生閱歷少,接觸外界的機會少,每天都是教室-宿舍-飯?zhí)萌c一線。每次作文都是胡編亂造一通,腦子就像卡殼一般,沒有新鮮詞匯可用。翻來翻去就是小學時媽媽雨中送傘,送同學上醫(yī)院那幾個老掉牙的例子,沒有自己獨特的感受。
(二)、學生對生活的洞察力不深和如今高新科技的沖擊。人世間的美,都是靠我們的一雙眼睛去發(fā)現(xiàn)的。但大多數(shù)學生,缺少敏銳的洞察力。不可而想,學生對細節(jié)缺少觀察,對了解這些缺少耐心,粗枝大葉的他們可以說沒有對生活的獨特體驗,這是他們的IQ變低了嗎?如今社會,電腦、手機的普及,讓學生養(yǎng)成了習慣湊熱鬧的習慣,沒有留心周圍發(fā)生的事情,捕捉生活中的精彩瞬間,不會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這一切的一切,還是學生缺乏對生活的感悟,以及對生活的獨特感受,就只能蜻蜓點水般地一筆帶過了。
因此,我們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法,解決以上的"瘤疾"。
二、提高農(nóng)村初中生作文的措施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人、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那么如何能讓學生寫出真情實感的個性化作文呢?就這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總結(jié)了幾下個人觀點:
(一)、培養(yǎng)學生興趣,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要讓學生喜歡上作文課,把寫作當作是一件快樂的事,但是前提是必須給他們有材料寫。"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每天生活都是三點一線,單調(diào)乏味,心里沒有素材,是很難去寫好一篇作文的。
為了讓學生有"米"可用,我經(jīng)常采用"快樂課堂"教學,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課文精彩情節(jié)的角色再現(xiàn),講故事比賽,課堂辯論賽,課堂小游戲等各種形式,激發(fā)學生興趣,為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有一次,我布置了一篇《最有意義的一節(jié)課》的作文,一抬頭,看見兩個學生在悄悄玩剪刀石頭布的游戲。我猛然一驚,對呀,這個階段的學生能"玩游戲"就是他們的天性。我為何不尊重他們的天性呢?想到這,又看看作文題目,"游戲"來了。"同學們,今天我們來玩'一人比劃,一人猜成語'的游戲"。全班嘩然。講好規(guī)則,我迅速寫下"捶胸頓足"四個字,同學們躍躍欲試,各出奇招,用各種肢體語言表達成語的含義,同學們一下子活了起來。隨后,我又拿出"見錢眼開"的字板,兩個同學馬上上來表演,一番比劃之后,猜成語的學生還猜不出是哪個成語,比劃的學生隨機應(yīng)變,馬上從口袋拿出五毛錢做示范,全班同學頓時發(fā)出哈哈大笑的聲音,游戲進入了高潮。我趁熱打鐵,布置學生把剛才的場面進行精彩刻畫。由于是學生親身體驗,心中有了"米",感悟頗深,寫出的文章真實生動。黃順的作文"這節(jié)課過得很快樂,還學到了東西。老師教會了我學會觀察精彩瞬間---"就是這樣一個小游戲,把學生的積極性調(diào)動起來,課堂氛圍輕松愉快,學生學會仔細觀察,作文有材料可寫。
可見,學生平時念叨不會寫作文,只是幌子罷了,只要激發(fā)學生興趣,學生積極性提高,那么,在今后的作文教學里,就可以讓學生把"要我寫"變成"我要寫"。
(二)指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鼓勵學生觀察家鄉(xiāng)的各地風俗,激發(fā)學生作文真情實感,培養(yǎng)寫作的能力
1、指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由于農(nóng)村學生接觸外界極少,校內(nèi)活動開展不多,所以,我們盡可能給他們了解外界的一些實例,指導學生感悟生活,及時給他們靈感,引發(fā)學生的共鳴,激發(fā)他們作文的真實性。每年3月份學雷鋒活動月,我都會帶學生到隆安縣特殊教育學校慰問。那里都是殘疾學生,同學們用自己的方式跟他們交流,開展"吹蠟燭""夾豆子"等活動,這樣的活動,不僅教會學生學會關(guān)愛他人,還能挖掘?qū)W生寫作的潛能。過后的作文,許王紅同學這樣寫"我體驗著同一世界的另一種生活。是什么,奪去了他們眼睛里滲透出的無奈?"
2、鼓勵學生觀察家鄉(xiāng)風俗,學會觀察生活,積累寫作素材。"四月八",是隆安縣那桐鎮(zhèn)一個傳統(tǒng)而又盛大的節(jié)日,陸欣雯同學 《"四月八"美食襲天下》"瞧,'神仙'了!最開頭的是幾個壯丁抬著一頭祭祀的肥豬,接著又紅衣仙女,綠衣仙女,抬轎上的土地婆---當幸福與吉祥在天空中天女散花的時候,人們爭先恐后地伸出雙手抓住它---"使人感受到場面的熱鬧非凡;楊智杰《走過那一個春節(jié)》中"一朵煙花已沖向高高的天幕,'嘣',煙花終于露出'廬山真面目',帶來彩色的由內(nèi)向外線條像花瓣一般張開,消散",他真切感受節(jié)日的快樂,有了獨特的感受。
得語文者得天下,作文又是語文的半壁江山??傊?,在實際教學中,只要我們不斷探索,豐富作文的教學形式,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相信學生能更快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