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龍
摘 要:高中進行學生數學應用與建模能力的目的是為培養(yǎng)具有綜合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做鋪墊。學校與教師在對學生培養(yǎng)的過程中首先要明確數學應用與建模能力的影響因素是什么,培養(yǎng)目標是什么,在一系列前導條件確定后,需要制定相應的培養(yǎng)策略以實現高中學生的綜合數學能力。本文根據目前該課題的探究情況做出如下的陳述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數學;數學應用與建模能力;影響因素;培養(yǎng)策略
新課程改革中要求“要為學生安排數學應用與建?;顒印?,即要增強學生數學建模意識,使得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與數學邏輯思維,逐漸將數學學習與應用融入到生活之中。通過對于數學知識的應用與轉化,使學生能夠建立起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體會數學應用的實際價值。
1 高中數學應用與建模培養(yǎng)目標
數學應用與建模的培養(yǎng)過程具有層次性、漸進性的特點,因此在培養(yǎng)過程中教師的重點在于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中,在基礎知識的基礎之上使學生建立起數學綜合運用能力,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想象力、數學猜想力、歸納能力、運算能力、數據分析能力等,最終使得學生能夠建立起較好的數學模型。
2 高中數學應用與建模培養(yǎng)的影響因素
2.1學生個人能力問題
部分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學習習慣較差,對于自己不能夠很好的約束,最終導致其學習能力較差,數學基礎知識薄弱,數學思維與意識較差。由于高中生活節(jié)奏較快,很多欠缺的知識不能夠及時的進行補充,導致部分學生跟不上學習節(jié)奏,不能夠很好的理解數學公式與定理,喪失了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
2.2生活實踐經驗問題
生活實踐經驗缺失是目前高中生存在的普遍現象,很多地區(qū)的高中都是半封閉狀態(tài),學生基本在學校內生活,不接觸外界的社會,對于一些涉及數學知識的的現象與社會問題不能夠充分理解,不能夠很好地構建數學模型,這是需要教師進行課堂上的細心引導,帶領學生進行現象分析與模型建立。
2.3教師授課思路問題
由于我國高中教育對于數學應用與建模培養(yǎng)的探索較晚,教師在授課與教學方面還存在一定的欠缺;此外,部分地區(qū)學校過于重視分數,忽視了學生的綜合發(fā)展,教師在數學課堂上進行授課時,過分強調做題思路與得分點,忽視了學生對于數學模型的理解與學習,忽視了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yǎng),最終導致學生的數學應用與建模能力不能夠有效提高。
3 高中數學應用與建模培養(yǎng)的培養(yǎng)策略
3.1以學生為主體,培養(yǎng)知識轉化能力
高中教學應當做到“以人為本”,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當以學生為主體,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課堂中多留出時間以供學生進行知識的消化與理解,改變傳統教學過程中的“教師主講,學生主聽”現象,將知識學習、知識答疑、問題思考、生活現象討論、思路總結、問題解決等過程融入到課堂之中,教師要利用課堂時間教授相應的知識,同時要強化學生的知識轉化與遷移能力,將日常生活中的現象與實例融入到課堂之中帶領學生進行實例分析。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數學課本必修一的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數》指數函數一節(jié)一節(jié)中,教師在講解完指數函數的性質及運算后,為學生留出適當的空間進行鞏固,接下來為了提升學生的知識轉化與遷移能力,教師可以引用生活中的實例對學生進行能力培養(yǎng),例如:在胚胎發(fā)育的過程中,首先由一個細胞分裂成兩個細胞,兩個細胞再次分裂形成四個細胞,以此類推形成“1,2,4,8,16...”的數列,該增長方式被稱為“指數型增長”。通過對于生活實例的介紹,使得學生能夠將生活與數學聯系起來,增強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強化數學應用能力。
3.2以互助合作為方式,促進學生交流
互助合作學習方式對于高中生來說并不陌生,在數學應用與建模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合理利用互助合作學習方式,首先教師要抱保證學生擁有充足的獨立思考與學習的時間,將知識進行充分的消化鞏固;同時,教師要開展課堂合作交流使得學生之間能力夠相互交流做題思路、學習思路,對于合作探究的問題,學生之間可以做到相互補充、取長補短,通常情況下幾個人的交流與談論可以得到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案,加深學生的數學應用與建模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二《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一章中,教師就可以充分發(fā)揮互助合作的學習方式,首先將班級劃分為3-4人的小組,教師在授課結束后,針對本堂課所學習的知識教師可以隨堂出幾道測試題,學生首先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進行自主學習與探究,隨后可以在小組內進行交流與合作,總結出點、線、面的位置關系;或者進行組內合作分工,將直線與平面的平行關系、垂直關系進行分工,在個人探究結束后,可以相互交流不同的判定方式,取長補短,找到最佳的位置關系判定步驟與定理性質組合。
3.3培養(yǎng)數學思想,加深學生思維理解
學生的數學思想是進行高中數學應用與建模最根本的基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數學思想的培養(yǎng),將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想作為主導方法之一,使得數學思想成為學生數學學習中強大的支撐點,數學思想所涉及到的方法有很多,例如:“數形結合思想”、“歸納推理思想”、“函數方程思想”、“轉化化歸思想”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雖然不能夠一次性將所有的思想教授給學生,但是教師可以將數學思想的教學轉化為碎片化的教學,使得在日常學習中有更多機會接觸到這些思想,將其潛移默化轉變?yōu)樽陨淼臄祵W思維方式。
例如:教師在進行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二《圓與方程》的教學時,就可以采用“數形結合”得思想對學生進行授課,對于高一的學生,對于圓并不陌生,但是對于圓的方程陌生感較為強烈,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首先可以將原點作為中心,畫圓,建立相對簡單的圓形方程,借助圖形使得學生理解方程中各個參數所代表的含義,利用坐標系內圓的平移使得圓的圓心改變,同時改變圓方程參數。通過這種方式建立數學模型,強化學生的建模能力,與數學模型的理解能力。
4 結語
數學應用與數學建模能力是高中生不可獲取的數學學習應用能力,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能夠體會到更多的數學知識,強化數學思維,增強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希望本文能夠對高中數學應用與建模能力培養(yǎng)起到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楊婧. 高中數學課內外建模實踐活動初探[C]// 2019全國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高端論壇. 2019.
[2]黃世棟. 基于信息化背景下淺談模型建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和策略[J]. 科學與信息化, 2017(20):128-130.
[3]陳萬斌. 強化應用題教學,提高學生建模等數學素養(yǎng)——淺議高中數學應用題的教學現狀與對策[J]. 中學數學(高中版)上半月, 2019(9):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