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生海
摘 要:初中階段是學生價值觀和人生觀確立的關鍵時期,要想適應新課改對人才的全新要求,教師必須在道德與法治教學方面抓緊落實,對學生的道德品質和法律基礎嚴格把關,提升初中生的整體道德素養(yǎng)和法律積淀。只有這樣,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和社會交流中才會具備自我保護意識,才能做到尊重他人的權利和合法利益,遵紀守法,做一名合格的公民。因此,教師要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對學生開展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認真貫徹落實素質教育對人才的全面發(fā)展之要求,促進學生整體人文和道德素養(yǎng)的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生;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探究
在新課程逐步實施的今天,初中生的道德與法治課凸顯它的重要性,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從開展道德教育,提升初中生的道德意識和陶冶初中生的道德情感,開展法治教育和普及活動,提高初中生的法律認知,注重調動多方力量,合力對初中生展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三個方面談談如何抓好初中的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以有效促進初中生健康發(fā)展。
一、開展道德教育,提升初中生的道德意識和陶冶初中生的道德情感
初中階段,學生的各方面可塑性較強,尤其是性格和行為方式。因此,教師需要抓住初中生發(fā)展和塑造的關鍵期,組織教育力量,對初中生加以有利的熏陶教育,使其道德意識不斷加強,道德情感產生內化,道德意志更加堅韌,道德行為進一步持久穩(wěn)定。
1.開展專門的課堂教學,提升初中生的道德認知
道德認知是道德教育的基本前提,是后續(xù)道德情感、意志、行為的支撐與條件。初中生只有在充分明辨是非的前提下,才可能做出正確的行為選擇,才能夠在生活中、與他人交往時自覺規(guī)范不良行為,杜絕不好的想法。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為初中生普及基本的公民道德要求或者初中生守則和行為規(guī)范等。但是,必須避免道德的說教,而是要通過具體真實的案例,來啟發(fā)初中生自主產生價值評判,這樣既可以誘導初中生主動產生積極的價值標準,又可以提升其道德認知能力。
2.陶冶初中生的道德情感,使其產生情感的認同
只具備道德認知還不足以推動初中生產生積極的道德行為,教師要在道德教育的過程中穿插一些具有感人力量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或者活動,使初中生在交流與思考中對美丑善惡產生內在的情感沖突,自覺排斥丑陋的行為,接近和贊賞美好的品行。例如,教師在教授初中生誠信的重要性的時候,如果只是枯燥地進行說教,初中生不僅不會對誠信產生自我的體驗,還會產生逆反心理。但如果教師以為誠信而犧牲個人利益,成就集體利益的事例來說明其作為立人之本的重要性,初中生在內心會產生巨大的情感認同,在心靈的震撼中自覺認同誠信的價值意義。
二、開展法治教育和普及活動,提高學生的法律認知
初中學生需要具備基本的法律基礎,樹立基礎的法律意識,善于運用法律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在日常生活中自覺維護法律的權威性,按照法律規(guī)范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同時也要保護和尊重他人合法權利。因此,法治教育必不可少。
1.傳播法律知識,接受基本的法律常識,提高初中生的法律認知
最近幾年初中生違法犯罪的概率上升,主要原因就是初中階段學生的法律意識薄弱,沒有明確的法律規(guī)范意識,甚至產生越軌行為或者違法行為也不自知。因此,教師要在日常道德與法治教育中切實普及基礎性法律常識,列舉初中生身邊常見的事例,使初中生意識到法律學習與自己生活的密切關聯。例如,在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視頻或者圖片的形式展現典型違法案例,讓初中生先結合自身的法律基礎和原有觀念進行小組討論分析,對案例中的人物行為與結果進行評價。之后再呈現具體的法律依據,讓初中生對自己的法律意識與認知能力有初步的了解。
2.組織開展法律講座和宣傳等實踐活動,營造守法用法的校園風氣
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定期為初中生開展法律講壇或者組織初中生開展宣傳活動,在實踐中提高初中生的遵法意識,在學校形成濃厚的愛法氛圍,對所有師生產生良好的導向作用。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繪制法治宣傳畫、手工制作法治主題手抄報和板報、開展法律知識競賽、開展法律宣傳月等,既可以拓展初中生的法律知識,又能培養(yǎng)其遵法守法的自覺意識。
三、注重調動多方力量,合力對學生展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
道德與法治教育本身就是滲透在初中生學習與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對初中生開展該方面的教育,必須要注重調動多方力量,合力對初中生展開積極的影響。
1.與家庭建立密切及時的聯系,了解初中生在家表現,向家長反饋初中生的在校表現,合力規(guī)范初中生的不良行為
教師要主動與家長建立經常性的聯系,不僅觀察初中生的在校行為表現,也要及時與家長溝通協(xié)調,了解初中生的在家思想與行為。教師和家長形成統(tǒng)一的教育計劃或者方案,對初中生進行穩(wěn)定的教育。
2.充分運用社會上的優(yōu)勢力量,對初中生進行潛移默化的道德與法治教育
社會上存在很多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機會與平臺,教師配合學校與社會教育機構、政府宣傳部門建立持久的聯系,甚至可以邀請一些著名法治專家學者做學校的客座教授,為初中生和教師提供法律咨詢、建議,指導學校的道德與法治教育進程,完善學校的教育方式與方法。
參考文獻:
杜曉華.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設計與實施[J].考試周刊,2017(12).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