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春虹
摘 要: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和國際貿易的不斷發(fā)展,英語在世界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幾乎要成為每一個世界公民需要掌握的“第二語言”。英語作為小學的基礎性科目,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基礎,為之后的英語學習做一個良好的鋪墊。英語本質上是一門語言學科,是用來溝通和交流的,與生活息息相關,這使得教師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實施生活化的教學策略十分有必要。基于此,結合教學實踐,談一談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實施生活化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教學策略
在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模式之下,更加注重對學生單詞和語法知識的培養(yǎng),而忽略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尤其是學生的口語得不到有效的發(fā)展,造成學生學習的英語只能是“啞巴英語”,只能用來應付考試,所以溝通和交流出現(xiàn)了巨大的障礙。因此,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聯(lián)系生活進行教學,給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組織學生參與有趣的課文活動,不僅能夠讓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得到提升,還能夠激發(fā)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當中學習英語。
一、利用生活中的實物進行單詞教學
小學階段是學生積累詞匯的基本階段,因此小學教材中有許多實物的單詞。如果僅僅依靠死記硬背,不僅會消磨學生學習英語的意志,而且這種教學效果也不好。教師通過生活中的實物進行單詞講解,可以對學生產(chǎn)生多種感官的刺激,讓學生快速地在腦海中記憶這些單詞。此外,除了名詞講解,動詞和形容詞的講解也可以讓學生上臺演示,從而使單詞知識更加具象和直觀。
例如,在講授“Whats this ”這一單元時,需要學習的單詞有“pen,book,bag,desk”等等,這些就可以通過實物來進行展示。首先,先準備相應的實物,然后制作相應的單詞卡片。在學習這些單詞時,教師將這些實物給學生展示,一邊指著一邊提問:“Whats this?”學生回答:“Its a pen/book/bag/desk.”接著,將制作好的單詞卡片分給學生,讓學生一邊對照實物和單詞卡片來記憶單詞。這樣一來,借助圖形使學生在腦海中快速地記憶單詞知識,也使其感受到了單詞學習的趣味性。
二、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進行英語課堂教學
教學是一項雙邊的互動活動,需要師生的共同參與,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學生通過主體的親身體驗和參與,主動獲取新知識,從而促進自身語言能力的提高。傳統(tǒng)的小學英語教學模式下,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學生處于被動地位,這樣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不到有效的發(fā)展,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也會消磨殆盡。因此,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為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能夠自由地用英語進行表達和交流,促進學生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也使英語教學課堂更加具有色彩,更具活力。
例如,在講授“How much?”這一課時,關于“購物”是學生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場景,也是學生比較熟悉的事情。因此,教師在課堂中給學生模擬購物場景,將教室布置成銷售貨物的“門市”和“柜臺”,擺上相應的貨物,比如衣物、學習用品、水果等物品,然后挑選幾名學生分別扮演顧客和售貨員,要求學生用英語展開對話。這樣一來,使學生沉浸在購物的場景當中,也提升了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
三、布置生活化的英語課后作業(yè)
課后作業(yè)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幫助學生鞏固知識的主要方法。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給學生布置作業(yè)的時候采取“題海戰(zhàn)術”,讓學生練習大量的英語試題,而小學生本身的學業(yè)壓力就很重,教師給學生布置過多的任務,會加重學生的學業(yè)負擔,并且作業(yè)的效果并不十分有效。教師可以將課后作業(yè)生活化設計擺上日程,給學生布置生活化的探究作業(yè),讓學生將學到的英語知識應用到生活當中去。
例如,在講授“I can play basketball”這一課時,運動是與學生息息相關的活動,我給學生講授了籃球的知識后,教師又對其他運動項目的英文知識給學生進行拓展。課堂之后,再給學生布置一個探究性的作業(yè):讓學生采訪社區(qū)當中的居民,詢問他們一周運動的頻率以及運動的項目,可以設定幾個相應的層次:always, usually,often,sometimes,hardly ever,never等等,在調查活動中學生將自己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當中,也獲得了一定的成就感。
四、將英語學習延伸到課外生活中
將英語學習的觸角延伸到課外生活當中,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手段,比如像母親節(jié)、圣誕節(jié)、萬圣節(jié)等節(jié)日,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相應的活動,在母親節(jié)時,可以讓學生制作英語賀卡給自己的母親,在圣誕節(jié)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圣誕派對,在萬圣節(jié)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假面舞會”,在各種各樣的活動當中,讓學生體驗外國文化,也提升自己的英語交際能力。
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英語藝術節(jié)、英語演講比賽、單詞知識競賽、英語自制手抄報等有趣的活動,讓英語課堂教學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體會到英語學習不是孤立的、靜止的,而是鮮活的、有趣的。
總而言之,小學英語教師應該積極探索生活化的英語教學模式,結合教材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給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的語言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學習興趣,從而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春杰.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5(34):184.
[2]張云霞.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探微[J].甘肅教育,2018(1):109.
編輯 李沂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