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朗讀是漢語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技能,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言意識和整體把握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語文教學中,學校只重視書面的考查,而忽視了朗讀的考查,因此在朗讀教學中存在諸多的不足的地方?;诖耍鼐屠首x的形式和方式提出了一些看法,希望能為朗讀真正貫徹于語文教學中探索一條新出路。
關鍵詞:初中語文;朗讀;多媒體;古詩文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3-0094-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3.084
《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學習“應該重視學生們思想感情的影響”。朗讀作為漢語中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技能,對于培養(yǎng)學生們良好的語言意識和全面的掌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俗話說“百讀不厭”。這個讀不是隨隨便便的讀,而是要有方法、有情感地去誦讀。為了大聲朗讀,義務教育的各學段都要求“以情感方式朗讀”,要求學生們在初步了解作者的情感后,以適當?shù)恼Z調、語速、停頓、重音等方式大聲地朗讀,表達對作品情感態(tài)度的理解。
由于語文教育中側重于書面的考查,忽視了朗讀的考查,從而造成語文教學中課上有讀書聲,卻少有讀的效果。由于很多教師還在沿用以往的教學方法, 因此在朗讀教學中就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背誦的基本要求是正確、流利地讀普通話。然而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不少中學生在朗讀上存在很多問題:不會斷句,出現(xiàn)添字、漏字、錯字等等。學生們不認為課文需要通過讀來走進文本,只把學習的重點放在教師的講解上,忽視了自我情感的體驗。
(一)多媒體輔助
利用多媒體技術,我們可以生動地展示聲音和圖像,給學生帶來全方位的感官體驗。在教學中播放音樂能渲染情緒,創(chuàng)造氣氛,把音樂與文字聯(lián)系起來,調動學生的情感,促進有效朗讀。
(二)有效范讀
示范閱讀是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示范作用的體現(xiàn)。它能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學生朗讀的興趣,激發(fā)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規(guī)范學生朗讀。示范閱讀時,學生可以看到人和聽到聲音,有效地感染學生,提高學生的欣賞和閱讀水平。良好的閱讀模式是對學生美的啟迪。
當學生體會不到文章要表達的情感,朗讀不到位時,教師的適時范讀能夠拉近學生與文章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快速進入文本的情感中去。如在教授《黃河頌》時,“啊,黃河”這一句學生很難讀出應有的氣勢,這時我采取范讀的形式,時而高亢時而低沉,形象地向學生展現(xiàn)了聲調的變化、重音的停頓等,使學生能夠迅速把握朗讀方法。
(三)品讀結合
在語文教學中,并不是每一篇文章都要做到全篇朗讀才能把握情感,有時文章中一句飽含深情的文字就足夠。如在《昆明的雨》的教學過程中,我把文章開頭和結尾重復的“我想念昆明的雨”這句話,通過不同的停讀和重讀技巧,讓學生們試著讀懂作者的思想、喜愛、贊美和閑適之情。在“閱讀”和“品味”的結合中,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們的語言意識,而且提高了他們的鑒賞力。
在語文課堂中,對于不同類型的文章朗讀要求不同,朗讀方法也不盡相同, 例如詩歌的反復吟誦,散文的細加品讀,區(qū)分不同的朗讀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
(一)散文
聲情并茂的朗讀是現(xiàn)代散文教學中的一種有效方法。黃仲蘇先生在《朗誦法》中提到,誦讀之而有音節(jié)者,宜用于讀散文。在朗讀教學中,宜讓學生讀準音節(jié),準確地把握發(fā)音的變化,做到舒緩不破,字字分明,雖有聲調的起伏,但不明顯,用最自然的語調讀出抑揚頓挫來。
散文之美美在語言,柴自生《朗讀藝術與朗讀教學法》中提到“散而有致節(jié)奏多變,清且漣漪語調輕柔,片段人物朗讀得體”,就將散文的文體特征與朗讀技巧結合在一起。散文朗讀還要注意情境性的創(chuàng)設,以典型事物為線索,以充沛的感情為依托,借助聲音,讓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發(fā)生共鳴。
(二)古詩文
古詩文具有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其教育意義和文化意義不容忽視。雖然我們早已脫離古詩文語言背景,但是通過吟誦仍能拉近學生與古代文人的距離。古詩文適合大聲朗讀,它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古詩文意識,而且能全面把握古詩文的基本內容。朗讀時,教師首先要指導學生朗讀正確的發(fā)音和句子,然后朗讀正確的語氣和語調,通過朗讀來學習和掌握課文、詞匯和文學意義。
教師的范讀尤為重要,字詞的讀音、句讀停頓、節(jié)奏快慢等都在教師的范讀中表現(xiàn)得更具體。高技巧的朗讀技能不是一夜之間就能達到的。教師要引導學生逐步、科學地朗讀。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語文閱讀教學的自身優(yōu)勢,結合課文內容要點,引導學生朗讀,合理運用輕聲、重音、停頓、語速和語調,設計豐富生動的課堂閱讀練習,使學生學會語言,積累知識。在課堂實踐中,掌握方法,提高語言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林淑玲.初中語文文學作品鑒賞教學的意義和現(xiàn)狀[J].新課程:中學版,2011(3).
[2]田小禾.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特點及實施策略——以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為例[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7.
[3]王璐.初中語文教科書閱讀教材作業(yè)系統(tǒng)[D].華東師范大學,2009.
[責任編輯 谷會巧]
作者簡介:于明珠(1984.11— ),女,河北邢臺人,中教二級,研究方向:語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