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清華
摘 要: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需要豐富的信息化教學資源,需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信息化教學資源。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利用信息化教學資源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教學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提升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引導學生的形成性評價。
關(guān)鍵詞:信息化;教學資源;教學情境;朗讀能力;自主合作探究;形成性評價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17-0054-01
從狹義上理解,信息化教學資源是指經(jīng)過選取、組織,使之有序化的、適合學習者發(fā)展的有用信息的集合。本文談到的信息化教學資源,主要指的是文本、圖形、圖像、音頻和視頻。高中新課程標準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擴大了對信息化教學資源的需求,這就需要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信息化教學資源。高中語文教師應從教學的角度出發(fā),研究如何運用信息化教學資源幫助教學,有意識、有目的地實現(xiàn)信息化教學資源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整合,更好地進行語文教學活動。
信息化教學資源可用來創(chuàng)設(shè)情境,進行協(xié)作學習和會話交流,是學生主動學習、合作探究的工具。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利用信息化教學資源,創(chuàng)設(shè)富有特色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集中精力參與教學活動。例如,在教學《飛向太空的航程》時,教師可利用課件展示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敦煌的飛天壁畫、人類“航天始祖”萬戶的圖片和“神舟”五號飛船飛向太空的圖片。用信息化教學資源導入新課,生動形象,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為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教學情境。
朗讀是感知、想象、情感、思維等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審美過程,也是語文教學要培養(yǎng)的基本技能之一。在朗讀中,學生能加深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能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能獲得審美體驗。高中語文課堂,如果少了瑯瑯書聲,就不能不說是一種缺憾。事實上,不少高中語文教師很少在課堂上示范朗讀,這降低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感染力。語文教學除了教師要進行必要的示范朗讀外,還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學資源,下載那些字正腔圓、抑揚頓挫的朗讀視頻,讓學生學習模仿。例如,《赤壁賦》是傳誦千古的名篇,文章由景生情,緣情入理,由景而樂,樂而生悲,由悲而生理,至豁達胸襟的展示,正是蘇軾在厄運中努力堅持人生理想和生活信念的縮影。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交代朗讀要求后,可播放經(jīng)典的朗讀視頻,讓學生模傷,這有利于學生準確地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
信息化教學資源是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得力助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應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況,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欲望。教師要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從學生實際出發(fā),精選素材,將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生活、現(xiàn)代社會和科技發(fā)展相聯(lián)系,通過內(nèi)容的補充和整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更好地展示文章的藝術(shù)魅力。例如,在教學《林黛玉進賈府》一文時,教師可利用信息化教學資源,采用比較法、探究法,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讓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王熙鳳出場時的描寫,接著播放電視劇《紅樓夢》中王熙鳳出場的片段,引導學生進行對比,討論王熙鳳的性格特征。然后再引導學生對比林黛玉、王熙鳳的肖像描寫,共同探討人物的性格特征。通過課件展示《西江月》,讓學生讀后思考,討論交流:詞中的“無能”“不肖”是站在封建統(tǒng)治者的立場上說的,用似貶實褒、寓褒于貶的手法揭示了賈寶玉的思想性格。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資源,把課本的文字材料和電視劇人物形象結(jié)合起來,能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促進學生積極參與,主動討論,共同探究,使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得到有效培養(yǎng)。
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資源,引導學生的形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是在某項教學活動過程中,為了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取得更佳的教學效果而不斷進行的評價。高中語文課堂知識容量大,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資源,可以及時了解階段性教學成果和學生學習的進展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從學生的課堂行為中獲得反饋,及時調(diào)整和改進教學。例如,《醉花陰》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趙明誠分別之后所寫,它通過悲秋傷別抒寫詞人的寂寞與相思情懷。上片寫秋涼情景,深秋的物態(tài)人情,宛然在目;下片寫重九感懷,賞菊依舊,物是人非?!堵暵暵肥亲髡吣隙梢院蟮拿?,通篇寫自己的愁懷,將國破家亡夫死交織在一處,哀怨無以復加。在課堂教學的形成性評價過程中,教師用課件展示,讓學生評價和回顧《醉花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廣泛傳誦的原因,評價和回顧《聲聲慢》中的意象,從而起到強化重點、加深記憶、提升賞析能力的作用。
總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與信息化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是為了優(yōu)化學習目標,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提高教學效益。高中語文教師要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和學生實際來選擇最合適的信息化教學資源,真正實現(xiàn)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優(yōu)化。
參考文獻:
[1]錢永慶.淺談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合理應用[J]語文天地,2011(01).
[2]張怡春.教育信息化資源創(chuàng)新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研究綜述[J].現(xiàn)代語文,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