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東升
【摘 要】據報道,近年來大學生由于巨大的學習方面、人際交往方面以及就業(yè)方面的多重壓力導致學生的心理負擔越來越重,心理健康存在問題,影響帶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大部分高校一直非常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更好地進行人才培養(yǎng)工作的重要保障,同時有利于教育工作的順利展開。本文首先對目前我國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進行了論述,接著提出幾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實踐的有效策略,希望能為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起借鑒作用,整體提高我國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出有知識、有思想、有見識的人才。
【關鍵詞】新時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思考
教育一直是我國關注的重大問題,從目前我國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現狀來看,高校成為我國培養(yǎng)人才的主要場所,為我國人才的培養(yǎng)做出巨大貢獻。但是,隨著我國高校錄取人數不斷增加,學生來自各方面的壓力越來越大,存在的問題以及高校在教育和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弊端逐漸暴露,這些都不利于高校的發(fā)展和人才的培養(yǎng)。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是高校教育過程中的問題之一,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高校要意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對學生進行知識方面、能力方面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讓高校學生在進入社會后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
一、高校學生的心理問題表現
(一)情緒問題
好的情緒是學生健康成長和學習的必要前提,高校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應該保持良好的情緒。但是目前有很多高校大學生在情緒方面存在問題,具體而言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最普遍的是抑郁情緒,這在大學生中是一種典型的情緒表現,學生經常心情低落、沮喪,身體不舒服,不愿意向親朋好友吐露心聲,這種情緒的出現嚴重影響學生的正常生活,失去了大學生本該有的青春與活力,遇到有這種情緒的學生學校和教師如果不及時進行安撫,很容易造成嚴重的后果;另外一種情緒方面的表現是失衡,學生進入大學后會遇到很多各方面都比自己強的同學,虛榮心和自尊心經常會作怪,因此失衡也是大學生普遍存在的一種情緒,這種情緒的學生具體的表現是脾氣暴躁、心情很容易受到周邊事情的影響,對自己情緒的控制能力較差,長此以往會影響學生的正常生活和學習,甚至容易與學生之間產生沖突。
(二)情感問題
大學是學生成長過程中最美好的年華,這個階段學生接觸的人和事越來越多,越來越豐富,面臨的情感也豐富多彩,隨之情感方面的問題也會產生。高校大學生情感方面的問題具體的表現有很多方面,首先是親情方面的問題,有很多大學生進入大學后離開自己的家,往往表現出不會和自己的家人、父母溝通,打電話的時候不知道和父母說什么,草草兩句可能也僅僅與生活費有關,其次是友情方面的問題,學生從高中階段進入大學后,與自己之前的朋友分別,在不同的大學甚至不同的城市,在新學校中不善于結交新朋友或者表現出對新朋友的不信任,導致生活中缺少可以說真心話的朋友,因此學生的情感方面比較缺失;最后是愛情方面,相比于高中時期家長和教師對感情的干預和制止,大學時期的感情相對自由,很多學生在進入大學后開始投入自己向往愛情,雙方一旦遇到分歧、吵架、分手,學生的心情就會非常低沉,最終荒廢時間。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理性情緒行為療法
理性情緒行為療法是將情緒與具體行為相結合的一種改善心理健康問題的方法,運用這種方法,學生能夠學會改善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大學階段,學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學生往往由于對自己的認知不準確,心理較脆弱,同時經歷單一,導致學生遇到事情很容易出現情緒失控的情況,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對學生的情緒進行干預,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情緒問題,同時從心理上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學會消除負面情緒,同時重拾信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提升學生的情緒調節(jié)和控制能力。
(二)積極開展挫折教育
開展挫折教育活動是高校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高校是教學、教育的場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對學生進行引導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例如可以給學生講一些典型的離學生日常生活較近的例子,讓學生從中吸取教訓,同時可以幫助學生找到克服挫折的方法,讓學生在真正遇到挫折時可以正面面對挫折,理性尋找克服挫折的辦法,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抗壓能力,同時讓學生多一些見聞,心理變強大。首先,在開展挫折教育活動時,教師要讓學生遇到挫折時勇敢面對,正確認識和對待挫折,樹立自信心,認識到挫折時人成長過程中必須要經歷的,只有經歷挫折才會真正成長和強大,正確的態(tài)度是通過挫折自己可以學到很多,能力得到提升,樹立自信心;其次,教師要教學生學會認識和分析挫折,在遇到挫折時不是一味地沮喪和喪失信心,止步不前,正確的做法是遇到挫折時認真分析挫折的原因,然后進行自我反思,在反思中發(fā)現自己的不足,然后改變自己的不足,彌補自己不足的同時提升自己克服挫折的能力,這才是挫折的真正意義;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找出自己的榜樣,在遇到挫折時向自己的榜樣學習,用榜樣的精神與品質激勵自己戰(zhàn)勝挫折,實現自我的成長和提升。
(三)進行健康人格教育
高校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方法就是對學生進行健康人格教育,幫助學生構建健康的心理。隨著學生的不斷成長,接觸環(huán)境的變化,人的性格和愛好以及看待事物的觀點都會發(fā)生變化。大學生是我國社會未來發(fā)展的中堅力量,將要面臨的環(huán)境和壓力對學生來說都是巨大的挑戰(zhàn),大學生必須要具備健康的心理,才能應對未來生活中的挑戰(zhàn)。因此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健康人格教育,教育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種,可以以課堂的形式開展,也可以以閱讀的形式開展,還可以以小組實踐活動的形式開展,通過各種形式的健康人格教育幫助學生養(yǎng)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讓學生用平和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困難,進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有責任心、積極向上、對社會有用的人,通過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實現自己的目標和理想,實現自身價值。
(四)積極倡導學生自我教育
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和徹底的方法是倡導學生自我教育,提高大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倡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方式有很多,例如開講座、播放視頻等,讓學生意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同時積極主動地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反思,學會自我鼓勵、自我激勵,提高對自我水平的認知能力和心理健康的自覺意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自我教育學會舒緩心理和情緒的方法,消除負面情緒,提高心理適應能力,緩解學習和生活中的壓力,這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三、小結
綜上所述,大學時期,學生的心理和生理都處于發(fā)展的關鍵時期,面臨的環(huán)境和事情越來越復雜,心理很容易受到影響,進而影響學生的正常生活。高校要意識到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擔負起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使命,推動高校教育的發(fā)展,為社會培養(yǎng)優(yōu)秀的人才。本文針對目前我國大學生現存的心理健康問題表現提出了理性情緒行為療法、積極開展挫折教育、進行健康人格教育等有效措施,為我國高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提供借鑒,讓學生能夠以正確的心態(tài)面對挫折和困難,解決學生心里問題的同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楊曉波.新時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04):280-281.
[2]郝一寧.對新時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J].時代教育,2013(17):73-74.
[3]應祥泰.對新時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J].南平師專學報,2004(01):56-59.
[4]陶明達.新時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和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00(04):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