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航
【摘 要】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非常看重個人的品德。小學就開設有品德教育課程,因為小學階段正是小學生心理發(fā)育的黃金時期,學校要主動的做好品德教育。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感悟式教學方法進行品德教育,再利用情景設置與游戲活動等方式促進教學,讓小學生體會品德教育的含義,從小就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而快樂是輕松學習的前提,為學生提供良好輕松的學習氛圍有助于其學習質(zhì)量的提升,同時也加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思想品德教學課堂中可以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以及教學資源去開展“快樂”教學,這一教學理念也正好符合了新課改標準,寓教于樂,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快樂,享受課堂。
【關鍵詞】小學品德教育;感悟式;應用
思想品德教育能夠?qū)πW生的學習習慣、心智發(fā)展產(chǎn)生十分重要的影響,作為一名教師,在進行教授思想品德教育的時候,需要建立一個輕松愉悅、不壓抑的課堂環(huán)境,讓學生們能夠更好地吸收理解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知識,同時需要具有一定的積極主動性,牽引著學生們進入思想品德教育的知識海洋。開展這些工作尤為需要學生們自身的學習興趣,只有他們自己產(chǎn)生了學習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地討知識。而感悟式的教學方式能夠較為快速地提升學生們的興趣水平,為他們學習思想品德教育知識奠定了基礎。在孩子還處在上小學的時候,通過理論知識與他們的實際日常生活相互關聯(lián),能夠讓他們提前地接觸了解抽象的愛國、艱苦奮斗、堅持不懈、刻苦努力、專一等等更多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美德,進而潛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學習方式和生活習慣,樹立正常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一、感悟式教學教育的優(yōu)勢
感悟式教學在目前的教學方式中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特別是處在小學階段的過程接觸思想品德教育能夠?qū)τ趯W生們?nèi)粘5膶W習和生活發(fā)揮出至關重要的影響。在我國大部分90后、00后在國家政策方面的影響下偏向于獨生子女,盡管在家庭的物質(zhì)生活上大部分得到了根本的改善,但是存在于獨生子女這類孩子所產(chǎn)生的一系列心理方面的問題嚴重影響著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和現(xiàn)實生活,比如來說為人做事自私自利、耐心不足、不會溝通交流、寬以待己嚴以對人、不會協(xié)同合作等等方面。而實行感悟式教學能夠很好地保護孩子們的自尊心,還能夠讓他們?nèi)チ私饷靼姿枷肫返陆逃暮诵乃枷耄幽軌驇椭麄冇H身去經(jīng)歷和理解和同學、朋友之間的情感,以及學會溝通交流的樂趣,使得他們能夠在學校學習的時候保持著輕松愉悅的心情,這樣也有益于他們?nèi)ミM行其他學科的課程學習的效率,讓孩子們的心智慢慢變得成熟穩(wěn)重,從而不自覺地把學習和生活習慣向好的方面發(fā)展。
二、感悟式教學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應用
就目前的一個大的課改背景下,說實在的,孩子們小學時期所需要學習和掌握應用的知識在難度上偏高。感悟式教學需要老師們將理論知識與日常實際生活相關聯(lián),讓學生們能夠很好地理解吸收那些較為抽象的知識概念,比如數(shù)學知識、思想品德教育方面里面的涵蓋的文化內(nèi)涵等,也能夠發(fā)揮出一個良好的品德在學生們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積極向上的重要作用,同時還可以與自身的的校園教學環(huán)境相結合,加強對學生們品質(zhì)、道德情懷方面的重要程度。
孩子作為小學生的時候,由于年級小、接觸到的環(huán)境種類不多,因而自身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jīng)驗較為缺乏,對于看到的,聽到的、接觸到的人或者事情的理解層面仍處在較為表面的階段,對他們的認知程度也還只是保持在感性層面,不能夠很好的做出理性的判斷和事物的正確性。作為教師,可以通過教室內(nèi)的多媒體設備制作內(nèi)容具有廣度、深度的課件,加強學生們對于思想品德教育知識的感悟,以及幫組他們可以更好地了解明白身邊的人和事,及其他們所帶來思想品德的內(nèi)在涵義。打比方而言,如果需要感悟生命是美好的,那么就可以將課文《綻放的生命》作為例子,利用多媒體設備教學,幫組學生們進行感悟。還可以從自然界方面著手,讓學生們親自看到一個個小生命從出生、成長、繁衍下一代、衰老、直至死亡的整個人生過程,這樣可以很直觀地理解到每一個出生在這個世界的生命都是魅力四射的、值得珍惜的;往更深層次而言,還可以讓學生們感悟到自己生命的可貴,要珍惜生命,珍惜人生中的每一分每一秒,不能夠虛度光陰,增加自我的自信心,加強學習的興趣,能夠在有限的生命里做更多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而就那些高年級的學生而言,還應該讓他們明白困難不可怕,可怕的是是否具有面對克服困難的自信和勇敢,永遠不要把逃避放在自己的第一順位,那只是失敗者的說辭。
有一句名言是這樣說的“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如果將這段話換成“思想品德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也是同樣適用的,所以在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們可以引導學生們從生活中去感悟它的真諦。例如,為了讓學生明白什么是社會公益,去了解社會關注、關愛方面的問題,學校可以讓教師們組織學生們室外活動,帶他們?nèi)ジ浇木蠢显?、孤兒院等地方從事幫扶公益活動,讓學生們自己親自去體驗和感受其中的內(nèi)在涵義,明白通過互相幫助的方式能夠讓社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并且同時,可以讓學生自己講述那些自己做過的或者身邊有人做過的好人好事,加深他們的理解,從而啟發(fā)孩子們感悟社會關注、關愛的思想內(nèi)涵,收獲互相幫助所帶來的的獨特的幸福和開心,如果必要的話,在活動結束后,教師們可以讓學生們將自己一天的所見所聞所感進行梳理和總結,所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將這些及時地用筆記錄下來,可以加強他們的感悟,梳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
【參考文獻】
[1]馬麗.小學品德教學中感悟式教學方法的有效運用[J].小學教學參考,2016(36):51-52.
[2]徐金燕.淺談小學品德教育中感悟式教學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6(S1):199.
[3]徐靜.傳承優(yōu)良傳統(tǒng) 凸顯辦學特色——上海市閘北區(qū)第一中心小學自主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上海教育科研,2009(01):89-91.
[4]許海燕.生活化教育模式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的實踐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12):70.
[5]張娜.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的創(chuàng)新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方式[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18(24):50-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