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秀
摘 要:課堂提問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常用的教學手段之一,巧妙的課堂提問可以促進學生的思維,活躍課堂氣氛,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如何把握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提問的技巧,是高中地理教師需要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
關鍵詞:提問;課堂引入;教學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經(jīng)常要用提問的方式,以啟發(fā)引導學生獲取知識。但在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教師針對教學內(nèi)容提出問題后,學生想回答卻根本沒辦法回答的尷尬局面,出現(xiàn)這種情況并不是說明學生笨,很可能是老師提出的問題不符合學生的思維規(guī)律,學生是真的沒辦法回答。就好比上樓梯,如果樓梯臺階跨度太大了,你肯定是上不去的。所以教師在備課時,要求既要備教材,又要備學生,備學生的知識儲備及學生的思維特點,使教師的提問既要突出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理解,又要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以達到提問能真正促進教學效果提升的目的。
一、從簡到難,逐步增加難度
針對高中地理教材中一些難度較大的知識點,教師應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從易到難逐步設計一些小問題,學生思考回答問題的過程,就是理解知識的過程,從而化難為易,化繁為簡,提高整個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對于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和二分二至這部分內(nèi)容,教師講授完規(guī)律、學生掌握后如果問這樣一個問題:從近日點到遠日點,太陽直射在哪個半球,移動方向如何?大部分學生一時也很難回答得出。但如果我們設計這樣幾個小問題逐步深入:
你生日那天,太陽直射點在哪個半球?將向什么方向移動?
從春分日到夏至日,太陽直射點在哪個半球,將向哪個方向移動?
從勞動節(jié)到兒童節(jié),太陽直射點在哪個半球,將向哪個方向移動?
這樣由簡到難,使學生一步步拾級而上這個問題就變得容易多了。
二、緊扣重難點,層層推進
教學重點和難點知識是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問題。教師的教學活動必須緊緊圍繞重難點知識,去設計具有一定啟發(fā)意義,并能幫助學生理解重難點知識的問題,只有教師通過恰當?shù)奶釂柤ぐl(fā)學生的積極思維,才能活躍課堂氣氛,取得最佳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農(nóng)業(yè)的區(qū)位選擇》時,我設計如下問題:現(xiàn)在村里給你十畝農(nóng)田,你會干些什么?你為什么會這么做?還有更好的選擇嗎?為什么?
這樣緊扣重難點知識由淺入深、層層推進的提問方式,不僅非常容易解決問題,而且只有課堂提問才能為高效率的課堂教學服務。
三、故事引入,增強趣味
在授課過程中,結合我們的生活實際,以故事的形式引入,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去學習。例如,在學習《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意義》時,問學生:大家都知道泰坦尼克號是在哪個大洋遇難的吧?泰坦尼克號為什么會在本不該有冰山的海域撞上冰山呢?或者問學生:我國有名的航海家鄭和七次下西洋每次選擇的都是冬季從我國出發(fā),夏季返回我國,為什么呢?這樣使學生對整節(jié)課的知識都有著濃厚的興趣,從而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四、創(chuàng)設情景,學生參與
課堂提問的目的是讓學生以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通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理解掌握知識。所以教師在問題的設計上,應多考慮貼近生活實際,找到與教材內(nèi)容的契合點,讓學生愿意主動參與進來。例如在學習《工業(yè)的區(qū)位選擇》時,讓學生試著扮演不同工廠的廠長去選擇自己工廠的區(qū)位,并說明你這樣選擇的理由,學生一般會熱情高漲地討論完成任務,在當廠長的愉快心情中學生不知不覺理解了知識。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道路學科素養(yǎng),而且會提升學生的地理成績。
五、利用媒介,形象直觀
高中地理有許多抽象的知識點,對于學生難理解、回答有困難的問題,可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的方法,形象直觀地展示問題,使學生從課件圖片中直觀地獲得答案。但選擇的多媒體課件資料一定要典型,真正符合學生的形象思維特點。例如在講《營造地表形態(tài)的力量》中的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貌時,我通過形象直觀的課件展示了典型地貌圖片,使學生很容易地掌握了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貌,同時也加深了學生的記憶,更好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科學巧妙的課堂提問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而且會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學科素養(yǎng),因此是值得高中地理教師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不斷去探索和創(chuàng)新的。
參考文獻:
[1]朱學堯.地理課堂教學中問題的設計策略[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4(3).
[2]郭延剛.用評價促進中學地理課堂教學[J].教育革新,2010(12).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