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麗香
摘 要:核心素養(yǎng)的大背景下,閱讀不但是各種學科學習的重要途徑,更是學生要掌握的一項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筆者分別從教師層面、家長層面和學生層面上對當前課內(nèi)與課外閱讀有效銜接的現(xiàn)狀進行分析。并結合自己多年的思考提出語文課內(nèi)與課外閱讀有效銜接的路徑:一是立足課內(nèi),激發(fā)閱讀興趣;二是聚焦課外,應用閱讀方法;三是有效銜接,提高閱讀能力。
關鍵詞:課內(nèi)閱讀;課外閱讀;銜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3-17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16-0028-02
核心素養(yǎng)的大背景下,閱讀不但是各種學科學習的重要途徑,更是學生要掌握的一項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語文閱讀在空間形式上分為兩種,一種是語文課內(nèi)的閱讀,另一種是語文課外的閱讀。這兩種閱讀雖然空間不同,但有很多的相通共融之處。因此,我們要關注尋找語文的課內(nèi)與課外閱讀的鏈接點,致力于讓語文課內(nèi)閱讀為課外閱讀奠定基礎,讓課外閱讀充實與拓展課內(nèi)閱讀,促使語文課內(nèi)與課外閱讀能相得益彰,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下面筆者理性分析當前課內(nèi)與課外閱讀有效銜接的現(xiàn)狀,并結合自己多年的思考提出語文課內(nèi)與課外閱讀有效銜接的路徑,以期起到“拋磚引玉”之效。
一、理性反芻小學生課內(nèi)外閱讀的現(xiàn)狀
(一)教師層面上:只重課內(nèi)閱讀,忽略課外閱讀
當下最為普遍的閱讀現(xiàn)狀是很多教師只重視語文課本的學習,而忽略對課本進行有針對性的拓展與延伸。在語文課堂上,許多教師把主要的精力全都聚焦于語文課本上的一詞一句的教學,“照本宣科”嚴重,而沒有對教材文本的閱讀方法與技能上給予針對性的指導,更沒有針對同類文本的閱讀方法與技能進行拓展,這導致很多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欠缺。
(二)家長層面上:只重電子產(chǎn)品,忽略紙質閱讀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當下,大多家長在孩子面前都是“機不離手”,不是微信,就是抖音。家長自身沒有起到很好的“以身作則”的作用。有的家長甚至為了讓孩子能不吵鬧,直接給手機看各種動畫片或是讓孩子打游戲,用電子產(chǎn)品帶孩子已成了當前家庭教育的最大弊端。因而,學生在家的課外閱讀堪憂。
(三)學生層面上:只重教師布置,忽略個性需求
學生層面上會存在兩種因素:一是小學生天性好玩。因此通常情況,如果教師與家長沒有正確啟發(fā)與有效引導,學生一般只會滿足于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yè),很少能主動要求進行課外語文閱讀。有的學校的圖書館基本上沒有太多的學生會主動去光顧,更別說學生在校外會主動積極地去尋找自己感興趣的書籍。二是當前有的學校重教學質量,因而各科作業(yè)都偏多,學生疲于完成教師布置的各項作業(yè),而沒有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進行課外閱讀。
二、尋找小學生課內(nèi)外閱讀銜接的路徑
當前新課標要求小學生大幅度地增加閱讀量,在課時量不變而閱讀量增加的前提下,我們要努力尋找小學生課內(nèi)與課外閱讀進行有效銜接的路徑,一方面致力于讓學生在課內(nèi)閱讀中學習和掌握閱讀的方法與技巧,能有效地嫁接并運用到課外閱讀中;另一方面致力于讓學生通過豐富而多樣的課外閱讀來彌補并拓展課內(nèi)閱讀。
(一)立足課內(nèi),激發(fā)閱讀興趣
眾所周知,當前小學語文所使用的教材上的所有的文章,都是經(jīng)過精挑細選出來的比較著名的作品,也是根據(jù)小學生的認識水平與年齡特點進行取舍的,其課文內(nèi)容比較有趣,文體優(yōu)美。而學生的閱讀興趣的激發(fā),主要在課內(nèi)。有道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蔽覀冎挥屑て饘W生的閱讀興趣,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我們要致力于在課堂上,通過對語文教材中每一篇文章的有效指導與啟發(fā),通過多種手段策略,找到文本與學生心理相鏈接的切入點,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如,在教學人教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時,這個單元是“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專題。其中安排了兩首古詩分別是《嫦娥》與《乞丐》,我在教學《嫦娥》時,根據(jù)古詩里寫到的“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在課上,我先是讓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然后引導學生自主提出自己的疑問“為什么大家總是在七夕晚上抬頭仰望星空看月亮”“牛郎織女為什么要渡河橋”“靈藥真的非偷不可”“織女為什么會鋌而走險”等。再讓學生針對這些自主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辨,學生在議論紛紛之際,答案各一,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處于一種“心求通而意未達”之間,這也正是進行引入課外閱讀資料的最佳時機。于是,我適時地用課件播放了兩篇課外閱讀文章,即《嫦娥奔月》與《牛郎織女鵲橋相會》。于是,學生趣味盎然地帶著自己的疑問閱讀課件上的兩篇文章。在領悟了古詩的意境之外,適時地再閱讀這兩個相似的故事,學生的興趣被點燃,激起了在古詩與故事中找共同之處,也通過對故事的閱讀為自己解疑答惑。讓學生通過閱讀故事之后,再讓學生帶著閱讀的感受再次走進古詩的閱讀,促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了詩人多維而復雜的情感。這樣的設計,不但讓學生體悟到閱讀的作用,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更讓學生通過故事加深了對古詩的閱讀理解,有課外閱讀資料的補充,從而有效地讓課內(nèi)閱讀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我們要著力在有限的課堂內(nèi)充分地激發(fā)與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并小心呵護這種閱讀興趣,讓學生的閱讀自主性得以充分點燃。
(二)聚焦課外,應用閱讀方法
然而我們深深知道,要實現(xiàn)當前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生閱讀量的目標,如果只靠學生在課堂內(nèi)的閱讀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我們在課堂之中要聚焦學生的課外閱讀的有效拓展與延伸。我們在語文教學時,不只要讓學生會讀通與讀懂教材里的每一篇文章,更重要的是要看學生能否運用課堂上所學到的閱讀方法與技能進行課外的自主閱讀,從而提高語文閱讀水平。也就是在課堂上得法,應獲益于課外閱讀。因此,我們在課堂上要關注閱讀方法的有針對性的教學指導,從而有效地服務于學生的課外閱讀。
首先,我們應給學生指導課外閱讀法,諸如泛讀法、精讀法和略讀法等。我們要滲透這樣的一種思想:“對于相同的文章,可以選擇不同的閱讀方法;而有些相同的文章,也可以有不同的閱讀方法?!苯處熆梢宰寣W生進行個性化的閱讀與多元化的理解感悟。如果碰到優(yōu)美的文句,可以用標注的方法,也可以摘錄到筆記本上。其次,每學期都要有計劃有步驟地上至少2至3節(jié)的課外閱讀指導課,在專題指導課上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閱讀,幫助小學生獲得課外有效閱讀的方法,增強其課外閱讀的意識,讓其體會課外閱讀的重要性與價值取向。在小學階段,我們對閱讀古詩詞的要求是讓學生在會背誦的基礎上,對詩詞中所表達的意境與詩人所表達的情感有一定的理解和感悟。在教學《別董大》這一首古詩時,我們可以要求學生在有感情的閱讀中感受詩人高適與董大久別重逢而又短暫的聚會后,又各奔東西的依依惜別之情。引導學生運用課上的閱讀悟情之法去讀課外相似的其他此類送別詩句,這樣的閱讀指導能夠將課上教學的理解閱讀方法在課外閱讀中得以練習和應用,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課外閱讀的能力。
(三)有效銜接,提高閱讀能力
“得閱讀者得語文”,當下這句已達到共識。當前小學、初中乃至高中,語文考卷中課外閱讀分數(shù)比例不斷增加。甚至有的語文老師不禁感慨:“現(xiàn)在語文考試都不考課內(nèi)的,全考課外的?!碑斍昂诵乃仞B(yǎng)大背景下,課外閱讀的重要性顯然已不言而喻了。因此,我們要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nèi)進行無限的利用,不但要讓學生學會課本上的內(nèi)容,而且要通過有效地拓展課內(nèi)閱讀,延伸到課外閱讀,只有讓課內(nèi)閱讀與課外閱讀進行有效銜接,共融共生,才能讓課內(nèi)閱讀有效為課外閱讀搭橋鋪路,讓課外閱讀為課內(nèi)閱讀進行補充拓展。我們要努力聚焦課內(nèi)閱讀與課外閱讀兩者在閱讀方式、訓練項目、感情共融上無縫隙的整合,才能促使學生的閱讀能力不斷地得以提升。
如,在教學《大風歌》之后,筆者特地有計劃地組織一場別樣的“誰是一代霸王”讀書分享會。在讀書交流會舉辦之前,筆者先讓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相關資料的閱讀,并精確讀懂課本《大風歌》的精華。并讓學生自行組織,當黑板上用很特殊的字體寫下主題:“誰是一代霸王”時,筆者就預料到這將是一次課內(nèi)閱讀與課外閱讀有效銜接的最佳體現(xiàn)。果然,分享會在兩隊學生的躍躍欲試的神情中開始了。全班學生分成了兩大組對排坐著,其中一組是“劉邦隊”,而另一組則是“項羽隊”。在一首“霸王別姬”歌曲中,兩隊學生開始了激烈的爭辯。兩隊組員的情緒都異常激動,誰也不服誰,都在為自己的“王”爭辯,都認為自己的“王”才是真正的“一代霸主”。最激烈的是在談及四面楚歌、霸王自刎時,“項羽隊”成員慷慨而悲壯地誦讀起了項羽的《垓下歌》,不少學生情緒激動,感動落淚,連“劉邦隊”隊成員也不禁感嘆:“是呀!我們劉邦雖有《大風歌》,而項羽的《垓下歌》也彰顯了他也是一位大英雄,一位悲傷的帝王。”“既生劉,何生項”成了全班同學對這兩位帝王的深刻感受。于是整節(jié)課在全班學生齊誦《垓下歌》與《大風歌》中畫上了圓滿的句號。課后,學生久久不愿離去,大家相互約定要繼續(xù)圍繞劉邦、項羽的故事再次展開廣泛與深入的閱讀,繼續(xù)了解那段歷史。如此,將課內(nèi)閱讀與課外閱讀進行有效的融合,相得益彰,從而有效地提升了學生語文的閱讀能力。這樣的活動,不僅僅讓學生讀到一首詩,了解一個人,還能讓其感悟到一類詩與一群人,甚至是感知到一段歷史。
三、結語
總之,“單絲不線,孤掌難鳴”。我們要認真讀懂讀透教材文本,并在學生讀懂讀透教材的基礎上,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與技能。更要引領學生運用課內(nèi)閱讀所習得的方法進行有效的課外閱讀,從而有效指導學生進行有品質高質量的課外閱讀,拓寬其閱讀面。只有做到課內(nèi)閱讀與課外閱讀兼顧,并做好課內(nèi)外閱讀的無縫銜接,才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徐敏美.得法于課內(nèi) 獲益于課外——小學語文課內(nèi)外閱讀銜接策略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學術刊),2014(9):55-56.
[2]柴 芳.小學語文課內(nèi)外閱讀的有效鏈接[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7(2):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