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琳
摘 ? ?要: 近年來我國教育行業(yè)取得了飛速發(fā)展,教育工作者越來越注重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適應程度,逐漸反思以往教育的不合理之處,通過彌補以往教育的不足,提高我國教育水平,更新當前教育理念,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符合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的要求,對提高學生課堂學習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小學教育 ? ?以生為本 ? ?教學理念
一、引言
在以往教學理念中,教師是課堂學習的主人,教學目的是向學生灌輸知識,部分教師為了達到課堂要求一味地采取填鴨式教學法,忽視學生的感受,沒有發(fā)揮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在現(xiàn)代教學理念中,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應當以學生為主,充分調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挖掘學生的重要潛能。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部分,在此階段實施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有助于學生充分理解教育工作的初衷和求學的目的,以便更好地發(fā)揮其價值。
二、深入理解以生為本的理念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成才,為國家和社會輸送更多的人才,教師在教育中主要引導和教育學生如何學習,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教學理念。在以往教育模式中,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chuàng)造價值被限制,難以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個性難以施展,只能機械地跟從教師的“指揮棒”學習。這樣的教學方式和教育理念違反以生為本的現(xiàn)代教育理念。以往教育模式最大的不足是本末倒置,學生作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教育工作應當以學生為主,如何正確引導學生是教育工作者應當注意的,而不是把教師的理念強加于學生,限制學生創(chuàng)造力和積極性的發(fā)展。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在教育界得到廣泛認同,教育工作者要不斷落實與理解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通過實際行動踐行這一教育理念。
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教師應當學會正確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通過正確的引導讓學生感受到課堂學習的魅力,養(yǎng)成良好的自我學習習慣。對于小學生來說,其正處于思想認知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對于外界事物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課堂學習中應當讓學生積極思考。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和尋找答案。在自我思考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勇于表達看法和建議,進行相應的拓展和延伸,實現(xiàn)對文章的綜合性解讀,鍛煉學生的思考與認知能力。
教育工作的開展需要一套完整的教學理念,教師應當思考在教學工作中如何講解課堂知識,如何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和對課堂學習內容進行二次創(chuàng)新與利用,從而通過現(xiàn)有的知識內容建立完善的課堂知識體系。此類教學行為的重點是學生,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他們才是課堂學習的主人。為了更好地開展教學,教師應當適當放權,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對于學生今后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著重要的影響。對于任何一門學科而言,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今后學習都有著重要意義,能夠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更加積極主動。
三、機制和制度的問題
為了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貫徹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現(xiàn)有的教學制度和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制定相關的教學制度,不僅關于學習,還要關于學生的校園生活。校園是學生求學的重要場所,也是學生完善思想認識、積累社會經驗的重要場所,在一些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上,教師應當綜合考慮學生的意見,深入貫徹落實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例如在班級崗位競選過程中,教師不能憑主觀意識設置崗位,要綜合考慮學生的想法和意見,完善競選制度,讓每一個競選者都勇于參與,通過演講等形式進行競爭,以自己的人格魅力獲取同學的選票,最終根據投票情況確定最終崗位人選。為了避免學生在競選過程中存在心理落差,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感情因素引導,鼓勵學生勇于參與,對每一個參選者加以肯定,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在班干部職位的設置上,每個學生的任職時間最好為一個學期,這樣可以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同時,教師可以鼓勵班干部定期發(fā)言,向學生講述自己作為班干部的心得體會,并且接受學生的建議,也對自身工作內容進行調整。不僅是班干部的設立,在一些班級制度的制定上,教師也應當征求學生的意見,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根據學生提出的建議制定符合學生實際需求的班級制度。教師和學生有著較大的思想差別,如果一味地根據成年人的思想制定班級制度,難以準確體現(xiàn)和反映學生的思想,不利于更好地進行班級管理。
學校應該意識到教學環(huán)境對于學生后天學習成長的重要意義,營造良好的校園學習環(huán)境和校園班級文化能夠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校園作為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豐富的校園文化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成長,校方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開展相關的校園學習活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讓學生在課余休息時間通過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放松身心。對于一些學生關注的節(jié)日,可以開展豐富的文化表演活動,鼓勵學生勇于展現(xiàn)才藝,達到鍛煉和表現(xiàn)自我的目的。如對于植樹節(jié)這樣有意義的節(jié)日,校方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植樹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靶@之星”的設立可以激勵學生,讓學生樹立榮譽和榜樣意識,有助于構建更加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體系。學??梢愿鶕@的實際需求,舉辦校園創(chuàng)意班報大賽,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提高學生的表現(xiàn)力。
四、尊重并體現(xiàn)學生的個性
學生有著不同的性格特點,有的天真活潑,有的安靜文雅,都是最寶貴的財富。教師要學會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充分展現(xiàn)學生的個性價值。在承認學生性格特點差異性的同時,制訂相應的差異性教學計劃,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尊重學生的天性,并不是一味地順從,如果教師難以正確把控個性發(fā)展的尺度,便容易使學生驕傲自滿,養(yǎng)成不好的學習習慣,最終出現(xiàn)厭學或偏科現(xiàn)象,這對于學生的學習發(fā)展是不利的。為了更好地教學,可以和學生互動交流,在尊重和鼓勵學生的前提下,適當約束學生,幫助其養(yǎng)成獨立良好的思考習慣。教師應當積極主動地為學生解決思想和學習問題,在學生提問過程中應當保持謙遜的態(tài)度,主動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表現(xiàn)采取正確的評價方式,善于發(fā)現(xiàn)每一個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閃光點。
五、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需要從小培養(yǎng),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還要對學生的生活行為習慣進行正確的引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督促學生,幫助學生確定學習目標,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學習發(fā)展狀況制訂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
六、結語
隨著教育改革工作的開展,我國小學教育工作迎來了發(fā)展的黃金期,但教育工作的改革需要貫徹以生為本的理念,從小學基礎教育階段就不斷落實。
參考文獻:
[1]楊麗霞.淺談“生本課堂”在小學數學高段教學中的實施[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19):295.
[2]華小芬.以生為本視角下的小學語文童話閱讀教學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