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鋼琴的聲音相當優(yōu)美,給人細而不膩的聽覺沖擊,最大的音色特點之一是圓潤悅耳,這個特點也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鋼琴演奏時的音樂表現力。在進行鋼琴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往往更偏重于進行鋼琴技巧的訓練,這樣的結果就導致學生不太重視對音樂表現力的研究[1]。新課改之后,這種教學方法中所隱含的缺點逐漸暴露出來,音樂表現力逐漸成為了鋼琴教學過程中較為重要的培養(yǎng)目標。因而教師在進行鋼琴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地進行學習、研究、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最為合適的教學方法,將鋼琴教學中的各個部分進行有機的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鋼琴;教學;音樂表現力;培養(yǎng);研究
【中圖分類號】J624 【文獻標識碼】A
音樂表現力是進行各種演奏的靈魂所在。好的演奏家可以將自己的感情與音樂進行完全的融合,通過表現力將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充分傳遞給聽眾,從而建立心與心之間的溝通,情感上的共鳴?;诖嗽谶M行鋼琴教學的過程中音樂表現力的培養(yǎng)成為了鋼琴教學的核心部分,基礎樂理知識的學習、訓練、技能強化訓練、想象力的培養(yǎng)等等都是為了能夠培養(yǎng)出鋼琴演奏者的音樂表現力。
一、鋼琴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鋼琴課程的學習成了社會發(fā)展的主流,更是大部分學生熱衷于學習的一項技能,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卻存在著很多的問題。
(一)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比較缺失
鋼琴的演奏需要掌握相應的基礎知識[2],對樂譜的正確解讀、單手雙手演奏的技巧、手型和力度的訓練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將側重點放在手指力度和速度的練習上,使鋼琴教學失去了真正的目的。
(二)表達欲和信心不足
在實際的鋼琴教學過程中教師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彈奏的技巧,不斷給學生灌輸表演的重要性[3],在學生的心中形成了壓力、緊張感,甚至是不自信。這種教學過程完全忽略了只有先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調動起對音樂的表達欲、提升鋼琴音樂的表現力,才是贏得一場完美表演的正確教學流程。
(三)鋼琴教師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不夠
很多鋼琴教師都是在傳統(tǒng)教學思想和方法中成長起來的,自身的專業(yè)知識不扎實,音樂素養(yǎng)低下,無法提高學生的演奏水平、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性氣息。
(四)音樂表現力的考核缺失嚴重
在進行鋼琴考級的過程中,往往只看學生的演奏技巧、流暢度、準確度,而沒有將音樂表現力做為考核項目進行評價。
二、鋼琴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音樂表現力的方法研究
目前在我國的鋼琴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著重技巧輕表現力培養(yǎng)的問題。在進行鋼琴演奏的過程中,熟練掌握彈奏技巧可以使演奏者更好地把握作品,將演奏完美地進行下來。所以在鋼琴教學的過程中音樂教師將教學重點放在了訓練彈奏技巧上,忽略了音樂表現力是演奏的靈魂,沒有靈魂的音樂則失去了其本身所具有的感染力和沖擊力。
(一)強化鋼琴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和素養(yǎng)
要想在鋼琴教學的過程中逐漸培養(yǎng)起學生的音樂表現力教師起著關鍵性的作用[4]。正如習總書記所說的教師的重要性在于教師所從事的工作本質是塑造學生的靈魂、生命,一個學生能夠遇到好老師是人生中最大的幸運,由此可以看出教師于學生終身發(fā)展的重要所在?;诖虽撉俳處熤g要不斷地進行交流溝通,多參加各種學術研討會和再教育培訓、演出比賽,通過各種場合的學習提高自己對鋼琴藝術的理解、感悟,將基礎性理論知識掌握的更加扎實,從能夠靈活的使用到教學當中。教師還要不斷進行演奏練習,體會音樂表現力的真諦在于將自身的情感和樂曲進行融合,不斷發(fā)揮想象力才能不斷地提升音樂表現力。教師要通過不斷的學習、提升個人素養(yǎng)從本質上認識到鋼琴教學的真正目的是為了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和藝術性,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之美的審視能力和更為深度、廣度的認識,從而實現將學生培養(yǎng)成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的教育目標。教師還要不斷地提高反思實踐能力,不斷總結在教學過程中、演奏過程中音樂表現力的不足之處,分析出原因,再通過不斷地學習進行提升與改進,只有將專業(yè)能力和音樂素養(yǎng)不斷提升才能成為一真正意義上的教師。
(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表達欲望
要想在鋼琴教學中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就要持續(xù)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和表達欲望。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不但可以陶冶情操、疏緩心情更能使人產生繞梁三日、不知肉味的效果[5],也可以做為嬰兒早教的內容,促進孩子的智能發(fā)育。但是這一切的前提就是演奏者有足夠的信心和表達欲望,才能將樂曲和自身的感情通過演奏進行完美的表現,給人們帶來聽覺上的盛筵。在實際的彈奏過程中,不但要將速度控制好還要將表現的力度掌握好,學生往往在登臺表演的時候,會將表演的重要性過度放大,心理壓力無形之中就會增大,對自己會失去信心,導致表演比較呆板,失去了音樂表現力的張度。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教師在進行鋼琴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給學生創(chuàng)造單獨表演的機會,讓學生慢慢的調整心態(tài),適應表演,從而幫助學生逐步建立自信心。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情況不定時的組織小型的比賽,剛開始組織小組成員、班組成員之間的小型比賽活動,每次比賽教師都要設定相應的獎項,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的基礎上,激發(fā)學生的表現欲。隨著學生自信心的建立開始將比賽活動擴展到兩個班級之間、同年級范圍內、全校范圍內,讓學生逐步接觸大型活動的表演,消除對表演過度看重的心態(tài),來保證學生的自信心,這樣在沒有心力壓力的情況下才能夠將表現欲毫無保留的發(fā)揮出來,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演奏中,達到身心合一的狀態(tài),才能將音樂表現力達到最完美的境界。
(三)重視基礎知識和技能的訓練
基礎知識是學習任何一門功課都必須牢固掌握的。在鋼琴教學中要教會學生最基礎性的知識和技能,通過演奏來進行情感的表達,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能力和價值觀?;诖耍A性知識和技能是貫穿于整個鋼琴教學活動中的。在進行鋼琴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更注重對學生展開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大概可細化到特性的把握、指法、力度、樂句等方面,音樂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學生只能進行自我揣摩,教師通過自己的專業(yè)技能和學生共同分析音樂作品制作的年代、背景、作者進行創(chuàng)作時發(fā)生的故事、當時的心情、作者本身所特有的風格等方面,讓學生對作品進行揣摩、理解,再根據自己的體會進行演奏,通過將這些能力不斷的提升來培養(yǎng)音樂的表現力。
(四)重視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能力
音樂的理解能力直接決定著音樂表現力的效果,兩者之間有著切隔不斷的關系。由于教師只單純地要求學生通過進行反復的樂曲彈奏來提高演奏能力和技巧,忽略了只按照音符將鋼琴樂曲演奏出來是不具備任何意義的。藝術家在進行鋼琴演奏的過程中彈奏的是感情而不是音符,他們真正做到了和作曲家感同深受,能夠通過演奏將音樂所包含的感情如實地表現出來,讓聽眾感受鋼琴音樂所帶來的情感 上的完美體驗,將音樂的魅力毫無保留地展現在世人的面前?;诖?,在進行鋼琴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先徹底的理解、感悟所要彈奏的作品。教師要和學生一起去了解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作者一生的生活、感情、工作經歷和思想覺悟,還要和學生共同研究音符的變化和情感的層次、色彩,從內心去感受每個音符所帶來的情感變化,這樣才能更好地去理解作品、把握作品,在此基礎上才能選擇最為合適的彈奏方法,這樣才能真正地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表現力。
(五)重視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熟練的掌握了基礎知識和技能,對于作品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此時再融入學生自身的想象力,那么鋼琴音樂的表現力將會更加完美。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就要引導學生走進音樂的場景當中,置身于其中,才能深入地體會作品想要表達出來的意境。比如在演奏李斯特的鋼琴小品《愛之夢》時,可以想象自己變成了這個音樂故事中的主人公,用心去體會每個音符所代表的感情色彩,將愛情的真諦—無論是千山萬水、還是陰陽相隔,真正的愛情是永不息滅的,用雙手表現出來。堅貞不渝的愛,是堅強的活下去,活的熱烈、精彩、圓滿,才是對愛人無私奉獻所做出的最好的回報。因為音樂是看不見摸不著,無法描述的抽象象藝術,這就需要學生能夠開拓思維,擺脫作品內容本身的束縛感,圍繞作品展開想象的翅膀,才能在傳統(tǒng)音樂的基礎上飛的更高,才能培養(yǎng)出學生的音樂表現力。
(六)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李斯特認為音樂的形式不是單一的而是更具多樣性的,不同類型的音樂其形象也是不盡相同的,在進行音樂演奏的過程中演奏者的個人意識和情感是很重要的,因而演奏者可以進行大膽的創(chuàng)新。舒曼認為在進行演奏過程中應該尊重原作、忠實于原作,盡最大可能的將原作進行還原。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不同的觀點被整合即:在尊重原作的基礎上,發(fā)揮自己的個性,進行創(chuàng)新。鋼琴的演奏需要極具生命色彩,音符是不具備生命力的,要想將作品最大可能的還原,就須要演奏者賦予它生命,即藝術再造和形象再現的一個過程。要想將作品的生命力喚醒,不但要發(fā)揮想象力,還要充分地調動起演奏者的藝術創(chuàng)造能力。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是長久性的一個過程,教師面對學生要不斷地進行引導、啟發(fā),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將課堂氛圍調動起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性。例如在學習彈奏我國著名作曲家黃虎威先生的《巴蜀之畫》這部鋼琴作品時,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上與學生們進行一下交流,將見過的山、水進行描述,這個過程就是學生給自己創(chuàng)建情景,教師則引導學生將自己見到的和師生共同了解的作品背景資料進行結合,讓學生打開想象力的大門將有助于在演奏時通過音樂呈現出此曲中蘊含的意境之美。
三、結束語
要想在鋼琴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表現力,教師就要改變思想進行不斷的學習,提高專業(yè)能力和素養(yǎng),重視音樂基礎知識和技能的重要性,持續(xù)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參考文獻
[1]李俊.聚合思維在鋼琴教學中詮釋作品的應用[J].黃鐘,2013(1):176-180.
[2]李婧.鋼琴教學中的音樂表現力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2(9):0-33.
[3]張晶瑩.關于高校鋼琴教學的幾點思考[J].音樂創(chuàng)作, 2013(6):190-191.
[4]張霞.現代教學模式在鋼琴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評論,2015(3):122-123.
[5]張玲玲.論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鋼琴教學中學生音樂表現力的培養(yǎng)[J].繼續(xù)教育研究,2016(11):129-130.
作者簡介:胡皓(1983—),男,江西省新建市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鋼琴演奏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