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蘭
摘 要:為了讓數學課上得有聲有色,學生覺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有作用,從而樂于學數學。于是,小學數學新課標就提出了“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力求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讓知識更形象化,學生更易理解,數學課堂教學效果更好。針對不同的教材內容創(chuàng)設了生活展現情境、動手操作情境、圖畫再現情境、語言幽默情境和歸納整理情境。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chuàng)設;情境;數學課堂;情境教學
數學課既不像語文課那樣生動形象,也不像英語課那樣活潑有趣。于是,小學數學新課標就提出了“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情境教學可以讓知識的呈現更形象,使學生更容易理解知識,更好地體驗數學內容的情感,擺脫數學知識的枯燥及困擾狀態(tài)。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努力找準每一節(jié)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切合點”,提供給他們熟悉的情境,充分利用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和他們所熟悉的事物來組織教學,使學生能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學的內容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生活展現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因此,數學課只有創(chuàng)設一種現實而富有吸引力的學習情境,學生感覺到數學知識有作用,數學知識就在身邊,才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參與認知活動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動機。如在教學“認識鐘表”時,讓學生看一段小朋友周六一天的生活錄像,內容包括起床、寫作業(yè)、吃飯、踢球、看電視、睡覺。由這段錄像定格為六幅圖,請學生討論:他在什么時候做了什么事情?學生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主動探索,很順利地認識了整時,掌握了認鐘表的基本技能,同時也體會到了生活中有數學知識,從而對數學產生了興趣。
二、動手操作情境,幫助學生學習新知識
實踐出真知!這句話一點也不假。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全憑老師的語言描述,學生會對所學內容難于理解。因此,作為教者的我們就要讓學生動手操作,通過操作來獲得新知才印象深刻。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時,為了完成對角的認識,突破教學重難點。這里我設計了三個活動,活動一:折一折。我讓學生動手折一折角。折好后,我請他們親一親角的頂點,摸一摸角的邊。在生動有趣的觸摸中,學生通過直觀感受獲得了對角的認識。知道了尖尖的是頂點,直直的是邊,明白了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顒佣罕纫槐取N易寣W生在四人小組內比比誰折的角大?為了教學需要,一開始我給學生準備的折角圖片是大小不一的。大家為了誰大誰小爭得很激烈,老師及時抓住了這個教學最佳時機,利用思維矛盾的沖突點,引發(fā)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呢?活動三:做一做。我讓學生小組內合作,利用學具制作一個活動角。在老師的演示下,學生和老師一起將角的兩邊叉開、收攏,學生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發(fā)現:角的大小與張口的大小有關。并用兒歌歸納出:張口大,角就大。張口小,角就小。
通過演示、動手操作,學生學習興趣非常濃厚,認真動手動腦,學會了知識,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從而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圖畫再現情境,區(qū)分容易混淆的概念
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把畫圖當作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小學生年齡小,認識的事物不多,想象能力有限,較難很好地理解課本中描述的事物,通過圖畫來將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具體化,實際上就是把教學內容形象化、趣味化,符合小學生對具體形象樂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認識特點,有助于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如在教學“差不多”和“多一些”這兩個概念時,我讓它們同時出現在同一道題中,然后通過畫線段圖來幫助學生理解它們的意思,從而使他們很快就知道“差不多”離所比較的數比較近,而“多一些”卻離得比較遠,所以在練習過程中很容易一下子就理解了。
四、語言幽默情境,讓學生理解起來不費力
幽默風趣的語言是課堂教學的潤滑劑。它不僅可拉近師生間的關系,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學生去理解、接受和記憶新知識,覺得數學有趣,從而愿意學數學。如,在教學一年級的進位加法時,我就跟學生講:進位用的“點”,就稱為“腳”,給它加只“腳”,它就會向前進;教學退位減法時,退位時用的“點”,就幽默地稱為“帽子”,給它戴頂帽子退下來,學生就會覺得有趣,從而精神大振。
五、歸納整理情境,讓學生有自己的知識網
小學數學的知識點是零碎的、分散的,小學生不能掌握歸納整理的能力,就像廢品收購站一樣,一團亂麻,混亂不清,學生理不清各種知識的關系,自然也沒有了學習的興趣,帶學生學會歸納整理,鞏固所學,把所學知識構成一張知識網,才能有利于學生以后的學習。因此,在完成一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或一章內容之后,應創(chuàng)造一個歸納的情境,讓學生學會歸納并形成自己的知識網。如,學完“運算律”這章的內容后,可讓學生歸納學過的運算律有哪些?是怎樣的?如何運用?
實踐證明,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多種多樣的教學情境,不僅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其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教學質量得以提升,還能活躍學生的思維,促進其實踐能力的有效提升。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要積極地為學生營造一個生動、活潑、高效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注重情境的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學生的認知特點相結合,促進學生學習潛能的發(fā)揮以及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周月輝.試論數學教學中導入新課的情境創(chuàng)設的有效性[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0(8).
編輯 劉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