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瑩
【摘 要】目的:分析疼痛護理干預,其在新生兒護理中使用的有效性。方法:本次研究指標選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3月,在本院接收的新生兒120例,將其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其中研究組60例,對照組60例,分別實施常規(guī)護理以及疼痛護理干預。結果:經觀察,研究組60例新生兒在1h以及5h后的NFCS的疼痛率明顯小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實際的護理中,疼痛護理干預的方法能夠快速且有效降低新生兒的疼痛情況。因此,其可以廣泛的應用和推廣。
【關鍵詞】疼痛護理干預;新生兒護理;臨床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2-03--02
新生兒無法用言語表達,面部表情較為單一,所以在以前的研究中認為,新生兒無法感受到疼痛,也不會因疼痛而產生應激行為[1]。但是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新生兒的疼痛理念逐漸受到相關人員的關注和重視,在不斷的觀察和分析中也發(fā)現新生兒實際上具備疼痛感覺,也會因疼痛而產生一系列應激行為[2]。所以在新生兒護理過程中采取疼痛護理干預的方式緩解新生兒的疼痛非常重要。本次研究中主要分析在新生兒護理過程中疼痛護理干預起到的效果,現報導如下。本次研究指標年齡等一般資料均無明顯差異,可以進行對比觀察。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指標選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3月,在本院接收的新生兒120例,將這些新生兒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其中研究組60例,對照組60例。同時,研究組的患兒男38例,女22例,年齡1-11d,觀察組的患兒男28例,女32例,年齡2-12d。如表1所示。本次研究指標年齡等一般資料均無明顯差異,可以進行對比觀察。
1.2 治療方法 兩組新生兒在護理過程中采用一般護理方法,并在此過程中對新生兒患者的常規(guī)性癥狀、環(huán)境、并發(fā)癥等進行護理。研究組新生兒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采取疼痛護理干預方式,在實際的護理中,注意避免引起新生兒疼痛的護理方式。本次研究中我們利用奶嘴吸引新生兒的注意力,降低檢查等引起的疼痛感覺。另外還可以在常規(guī)護理中加入音樂、撫摸等護理方式,轉移新生兒的大部分注意力,減小疼痛感覺,增強護理的安全性。
1.3 療效標準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新生兒面部編碼系統(tǒng)對護理效果進行評價。評價內容包括新生兒伸舌、眨眼、咧嘴、努嘴、張嘴等面部動作??偡譃?0分,評分最低標準是5分,代表新生兒產生疼痛感覺,統(tǒng)計兩組新生兒1h和5h后的疼痛次數。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所收獲的兩組新生兒疼痛護理整體的數據信息,通過SPSS17.0統(tǒng)計學進行處理,利用率(%)作為計數資料的表示,經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性。
2 結果
2.1 研究組以及對照組新生兒護理中疼痛護理干預應用有效性對比
通過最后的分析和觀察得知,在具體的研究階段,研究兩組新生兒護理療效對比,研究組疼痛評分明顯小于對照組,具體如表2所示。
3 討論
以前的研究中認為新生兒無法感知疼痛,但是隨著研究的逐漸發(fā)展,人們逐漸增加對新生兒疼痛的分析與研究。疼痛是人類對細胞刺激以及損傷的應激行為以及生理性反射,新生兒雖然無法用言語表達,也缺少豐富的面部表情,但疼痛感依然存在,并且能夠通過相應的行為對疼痛進行表達。另外因為疼痛而產生的應激行為反應將會給新生兒日后的生長、發(fā)育等產生非常大的影響,甚至可能會影響其日后的生活和學習[3]?;诖?,在實際的護理過程中對患兒及時進行疼痛護理干預非常必要。在傳統(tǒng)的護理中,通常使用的是常規(guī)性護理方式,這種護理方式其實無法有效降低新生兒的疼痛感。在這基礎上,新生兒護理過程中叫采取更為有效的護理方式成為醫(yī)院亟需解決的重點,并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本次研究中主要通過兩個方面對新生兒護理中疼痛護理干預的有效性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疼痛的預防,也就是建立完善的護理流程,在這個過程中護理人員必須仔細分析和研究以前護理過程中可能引起新生兒疼痛的因素,并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避免新生兒在護理過程中產生疼痛感。在實際的護理中,嚴格管控使用的藥物,降低新生兒由于藥物產生疼痛感的可能性。另外護理人員操作不當也可能導致新生兒產生疼痛感,因此提高護理人員的責任心,盡量規(guī)避錯誤護理方式。
疼痛的治療。提高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改善護理的操作方法雖然能夠降低新生兒的疼痛感,但這是從外力因素進行改善,新生兒因自身因素產生的疼痛感較為強烈,常規(guī)性的護理方法無法有效降低他們的疼痛感,所以可以通過相應的護理手段減少疼痛感。若新生兒疼痛感非常強烈,可以使用較為安全的藥物干預方式降低他們的疼痛感,如芬太尼等。藥物干預治療中必須嚴格按照醫(yī)囑,避免對新生兒造成二次傷害。
本次研究當中,對新生兒護理中疼痛護理干預的選擇和應用,通過結果顯示,研究組新生兒的護理效果高于對照組,護理后1h和5h后的NFCS疼痛率有較為明顯的差別,研究組新生兒的疼痛率小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在具體的護理治療中,在新生兒護理中采用疼痛護理干預,新生兒的疼痛率能夠有效降低,提升新生兒患者的護理效果。因此,在日后的護理中,應該對這一方式進行積極地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洪瓊花.疼痛護理在新生兒靜脈留置針穿刺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上旬刊),2013,23(6):3113-3114.
陳香韶,黃慧恒,賀少瓊,等.疼痛護理對新生兒靜脈留置針穿刺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中醫(yī)藥資訊,2010,02(9):27.
王春風.疼痛護理在新生兒科靜脈留置針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河北醫(yī)藥,2013,35(16):2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