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雅妮
【中圖分類號】R2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2-03--02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成年人且非糖尿病患者血糖<2.8mmol/L即診斷為低血糖,而對于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值≤3.9mmol/L就屬于低血糖范疇。對于接受藥物治療的糖尿病患者來說引起低血糖的原因也有許多,臨床最主要的分為胰島素劑量過大、運動量增加且并未及時進餐、飲食攝入不適當以及口服降糖藥物量過大等等。本次研究選取我院內(nèi)分泌科2019年3月~7月80例發(fā)生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正確的糖尿病的預后方式。
通過對80例發(fā)生低血糖反應的糖尿病患者的回顧性分析,17例由飲食不規(guī)律引起,57例由胰島素劑量過大引起,6例由運動量過大引起,且總共45例為夜間發(fā)生的低血糖,35例為餐后2小時發(fā)生的低血糖。在80例患者中,57例患者在服用含糖食物后,血糖恢復,23例患者在進一步口服或靜脈推注50%葡萄糖注射液后血糖恢復。
通過此次對80例低血糖患者的回顧性研究,發(fā)現(xiàn)其中27.5%患者或許可以通過對胰島素減量從而來預防低血糖,因其在進餐前均有上一餐進食量過多,致使下一餐無胃口等因素。因此,通過有效的規(guī)律飲食可以有效地改善低血糖的發(fā)生率。
有研究指出,低血糖的發(fā)生與血糖下降的速度、程度及自身的反應性有關,其中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危害最嚴重[1]。低血糖對健康年輕人并無什么嚴重的影響,但對于較長時間的糖尿病患者來說,低血糖時可以使心肌能量代謝受損,從而增加了心肌細胞的凋亡[2]。其次,葡萄糖是腦細胞的唯一能量來源,因此低血糖也可使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傷,進一步則可變?yōu)槟X細胞死亡[3]。因此,有效的低血糖預防可以減輕各種低血糖帶來的危害。
1.1 低血糖患者的監(jiān)測:通過血糖監(jiān)測,及時了解糖尿病患者動態(tài)血糖變化,有利于對患者進行治療和管理。血糖監(jiān)測包括三餐前、三餐后2小時、睡前以及凌晨3點的血糖。并且指導患者身邊自備些許含糖食物,發(fā)生低血糖后可以及時補充糖分。
1.2 飲食指導:應根據(jù)患者的身高、體重、年齡、體力活動強度,計算每日總熱量,合理分配餐次,每日進餐種類及量應固定,避免暴飲暴食,并且用藥劑量應根據(jù)每餐進食量合理調(diào)整。同時應避免大量飲酒,以防引起低血糖的發(fā)生以及加重酮癥等。
1.3 運動指導:選擇適宜患者的運動,老年患者運動后脈搏控制在170—年齡(次/分鐘)左右,以微微出汗、周身發(fā)熱為宜,避免過量運動,同時進行高強度運動前應適量補充含糖食物等,以免運動量增加致使的血糖下降。有嚴重慢性病患者暫時不宜運動,應在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在家屬陪同下進行運動,或進行自身能承受的慢走等運動。
1.4 用藥指導:醫(yī)護人員應指導患者正確的口服藥物方法,如飯前、餐中或餐后服用的藥物應幫患者指出,同時分類放置,以防患者服用錯誤。使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應按時準確的在餐前注射,預混的胰島素應充分搖勻后為患者注射,同時應根據(jù)患者的血糖情況以及進食量情況及時跟醫(yī)師溝通,以減少低血糖的發(fā)生率。
1.5 健康宣教:護士應多與患者溝通,了解其主訴,以防患者不自知。同時告知患者低血糖的誘因、臨床表現(xiàn)以及應急救護措施。外出時要攜帶急救卡和含糖食物,在有癥狀時及時補充能量,以免更嚴重的低血糖反應。對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護士應加強溝通,必要時每餐餐前再次告知患者降糖藥物的口服方法,以防患者漏服藥物或錯服。
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長期維持正常血糖水平的制約因素,嚴重低血糖發(fā)作會給患者帶來巨大危害,其中預防和及時治療低血糖可以幫助患者達到最適血糖水平,延緩并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4]。低血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后續(xù)帶來的各種并發(fā)癥。Cryer認為,一次嚴重的醫(yī)源性低血糖或由此誘發(fā)的心血管事件可能會抵消一生維持血糖在正常范圍所帶來的的益處[5]。
參考文獻
仇穎,鄒艾桂.低血糖對2型糖尿病患者心臟的影響.[J].吉林醫(yī)學,2011.32.006
王喜梅,吳永健,楊躍進.低血糖與心血管疾病的研究進展.[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1.32(6):775-777
張俊清.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危害及預防.[J].藥品評價.2010.7(23):18-20
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8.10.(1):23-24
Cryer PE,Davis SN,Shamoon H.Hypoglycemia in Diabete.[J].Diabetes Care,2003,26(1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