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學生綜合素質鍛煉與發(fā)展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能夠發(fā)揮更大的能量。它對教師的教學個性化設計、教學策略和信息技術課堂實施過程等提出了特殊性的要求,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能否成功實施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關鍵在于教師的個人組織能力與評價方式能否適應學生的實際要求。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課堂教學;課堂觀察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0-0076-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0.068
從以往有關課堂教學評價的研究成果看,很多研究者非常重視課堂教學評價理論的研究,還有一部分對于評價體系的建構過程進行研究,其中以班級靜態(tài)性評價的研究較為普遍。對班級靜態(tài)性評價研究多停留在理論層面,直接為教學服務的實用性不大,有待在教學探索中進一步深入研究,而且實用性的信息技術課堂評價模式的探索注定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對于評價的普遍性與局部性相背離的問題;有教學過程沒有實質性的評價、重視了結果輕視了評價過程、忽視了知識的應用能力缺失;籠統(tǒng)的評價并未真正激勵到每一位學生的原動力。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注重對教學效能的考核與鑒定,把學生的考試成績和升學率當作主要指標,這種傳統(tǒng)的評價模式不利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和應用型人才。如何客觀地評價每一位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在已有的評價指標體系中,欠缺具體細化到信息技術課堂成員和信息技術課堂的綜合評價指標。
如何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基礎上,找到較好的涉及信息技術課堂成員的評價方法,同時能夠促進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學習效果?在多年教學探索中發(fā)現(xiàn)“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評價能全面照顧到大部分學生的情面,特別是要注重關注后進生的問題。注重激勵信息技術課堂內的“后進生”投入到學習交流當中去。為了能對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進行全面評價,初選指標通過建立學校網(wǎng)絡評價采集平臺,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動態(tài)跟蹤,進而創(chuàng)建課堂評價表,對自己所在信息技術課堂的合作學習情況和教學情況做出及時評價。從網(wǎng)絡問卷收集評價數(shù)據(jù),并結合實際教學過程中的課堂觀察評價,構成樣本數(shù)據(jù)庫。數(shù)據(jù)庫中事實上存在大量的評價指標,從而加大了評價的工作量,降低了評價的精準性。“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在多學科教學中大量使用。
(一)創(chuàng)建數(shù)字化評價平臺與創(chuàng)新評價工具
創(chuàng)建微信、QQ群網(wǎng)絡數(shù)據(jù)平臺,該平臺只是對教學評價起到一種杠桿作用,推動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發(fā)展,對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起到引領輻射作用。微信和QQ群作為一個網(wǎng)絡資源的傳播者,其在學習中的作用類似于“中介公司”。雖然它不能夠改善和優(yōu)化學習資源,但是它能通過學生集團化的使用體驗,方便的交流平臺,為學生提供了較多的資源選擇。信息化是有效教學的新手段,在教學中把微信和QQ群等新事物引入課堂,關鍵還是在于疏通,要把微信群和QQ群看作是一種學習工具,從而增加學生的學習廣度與深度。比如開展實驗課,傳統(tǒng)的方式是信息技術課堂實驗獲取感性認識,或者給予角色扮演,但教學新方法可以讓學生用智能手機將實驗的內容錄制下來,然后將實驗上傳到班級的QQ群里,所有人都可以反復查看,共同“找茬”,學生就覺得很“好玩”。還有教學中最常見的講評試卷,傳統(tǒng)的方式是教師一節(jié)課的講解、學生聽。而網(wǎng)絡時代,學生可以利用QQ群、微信群等在家學習,在網(wǎng)上按信息技術課堂分工研究學習,搜索類似題型和易錯點,學生自己講評,將課堂延伸到課外。
(二)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學生的“習慣性學習懶惰”與“習慣性愚蠢”現(xiàn)象分析
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研究中發(fā)現(xiàn),有部分學生經(jīng)常以被動性學習為主,學習懶惰其實是一種不主動學習,不思進取、缺少時間觀念、缺少責任心、不主動提問與發(fā)言。在學習新知識、探索知識的過程中總是顯得懶洋洋的、不認真完成作業(yè)、不及時溫習功課、信息技術課堂合作交流反應遲鈍,學習拖三拉四現(xiàn)象明顯。由此產生的被動性學習狀態(tài)我認為是一種“習慣性學習懶惰”,長此以往將會導致“習慣性愚蠢”。在信息技術課堂學習中失敗的組員,往往面對學習反應遲鈍、不思進取,信心不足、毅力不堅強,正是因為他們擁有這些不良的學習習慣,阻礙了他們繼續(xù)邁向成功的腳步。這種現(xiàn)象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經(jīng)常遇到。信息技術課堂部分成員在信息技術課堂學習交流的過程中,常常由于教師或學生的負面評價,逐漸產生了對學習的懷疑,長此以往將會對學習喪失自信心。
教師的言行舉止和有效的評價,直接決定了學生的高度,組群成員如果不愛學習、不愛探究,就不能為學生營造一個好的探究、學習環(huán)境,受負面影響的學生也必定不會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經(jīng)常性的信息技術課堂合作交流會使人越來越聰明,如果長期不動腦不交流的學生會加速大腦衰退。教師應該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主動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營造一個具有正能量、健康、積極向上的信息技術課堂成長環(huán)境,為學生變得更加聰明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施傳柱.新課程背景下的中學物理課堂教學評價[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07(5).
[2]劉潤東.信息技術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0(3).
[責任編輯 谷會巧]
作者簡介:李周明(1979.4— ),男,漢族,甘肅岷縣人,中學一級,研究方向:計算機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