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兵
摘 要:史料是歷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史料的學習可以增強學生的歷史真實感受,促進學生直接參與歷史問題的解決活動。在高中歷史課堂上,科學適度地使用史料,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使學生從史料中獲取歷史知識,掌握探究方法。那么,在高中歷史課堂上如何進行史料教學,以優(yōu)化歷史課堂呢?筆者總結教學實踐經驗形成了一些認識,在此與大家探討。
關鍵詞:高中歷史;文字史料;應用
文字史料一般包括流傳下來的原始史料、撰述史料和文藝史料,它的主要形式是以文字來記載的。在高中階段,歷史教學已不再單純要求死記硬背歷史知識點,而是更強調歷史現(xiàn)象背后的深刻意涵,并通過分析史料把握歷史深意,幫助學生建構歷史知識體系,解讀歷史問題的原因、過程和意義。歷史也不單是線性狀態(tài)的呈現(xiàn),而是逐漸向專題化、模塊化轉變,于是文字史料成為考查學生歷史知識水平的重點,也成為高中生學習歷史的突破口,文字史料教學被放置在了重要的位置上。在這樣的背景下,歷史教師應充分借助文字史料,轉變教學理念,尋求多種文字史料運用的方式,深入解讀文字史料,從而促使高中歷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一、注重教材史料,有效鏈接知識
隨著教育形勢的不斷發(fā)展,高中歷史教科書也處于不斷修訂的過程之中,以人教版為例,教材突顯專題化、模塊化編寫特點,教材的變化也影響著知識考核模式的轉變,促使高考命題也發(fā)生著改變。目前,歷史知識的考核內容也多以文字史料的方式呈現(xiàn),很多時候,文字史料的分析和解讀,已經成為學生解開歷史知識謎團的金鑰匙。萬變不離其宗,教材是歷史教學的重要依托,其中有很多文字史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而且也能夠強化學生文字史料解讀的訓練,對文字史料的解讀,促使學生主動思考歷史現(xiàn)象,對學生分析和理解歷史有很大的幫助。教師應充分重視教材文字史料,立足于教材,并向課外拓展,實現(xiàn)教材文字史料的課外延伸,從而促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探究歷史現(xiàn)象、解答歷史知識的疑問,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歷史知識點。教師若能夠活用教材文字史料內容,并使之貫穿于歷史教學過程中,那么高中生的歷史知識基礎便會更加牢固。
二、解讀文字史料,深挖史料的價值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選擇合適的史料是基礎,核心是以文字史料為依據,而關鍵環(huán)節(jié)是解讀。文字史料的解讀,是一門深奧的學問,同時也需要反復的訓練,不是一蹴而就的,對文字史料進行準確的解讀,是學生分析理解史料內容的關鍵,解讀文字史料是有一些方法的,教師應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究文字史料,找出文字史料背后隱含的歷史知識,深入理解歷史知識,幫助學生實現(xiàn)對文字史料的準確解讀。一般來說,文字史料的解讀,主要可以劃分為信息提取、現(xiàn)象描述、成因分析、本質揭示等四個階段。信息提取是文字解讀的基礎,主要針對文字史料中涉及(明示或暗含)的時間、地點、人物及事件等方面信息點警醒提取?,F(xiàn)象描述是文字史料解讀的過程,是學生結合自己所學知識,立足史料信息對歷史情境進行還原,梳理出何時、何地、何人做了何事等內容,從而全面把握文字史料內容。成因分析是促使學生學會思考,圍繞問題深入探究,為什么會在這個時間、地點,發(fā)生了材料中所發(fā)生的事件,使得學生結合所學知識點進行分析。本質揭示主要促使學生從材料內容出發(fā),深入到文字史料背后所隱含的本質內容,從而綜合解讀出文字材料所要考查的重難點知識。
三、要辯證地分析史料,看待問題
以王光祈的論述“世界潮流排山倒海直向東方而來,中國青年受此深刻刺激,頓成一種不安之象,對于舊社會、舊家庭、舊信仰、舊組織以及一切舊制度,處處皆在懷疑,時時皆思改造,萬口同聲要求一個‘新生活”來評價新文化運動。
問題(1):何為“世界潮流”? 問題(2):何為“不安之象”? 問題(3):“處處皆在懷疑”可取嗎? 問題(4):當時是“萬口同聲”要求“新生活”?
由此學生思考新文化運動是一場向西方學習民主與科學的解放運動,是符合時代潮流的,但盲目要求西化,否定傳統(tǒng),可見作者是認為這很偏激值得反思。但是作者的材料真實嗎?不可能萬口同聲,應是社會中的一部分,應辯證地認識。這樣學生對新文化運動的影響有了全面的認識,能夠辯證地看待史料,這也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
四、注重對史料的運用的實效性
一堂課的材料應該是為了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的,在教材中就有的,能夠解決的,直接從教材中提取應用,不應為了增加史料而使用史料,無用且浪費。在處理新文化運動前期的內容時,我直接圈定教材中的段落,選定資料,要求學生整合教材信息,為教材中的新文化運動代表人物貼標簽,必須剪短貼切,這樣就能加深學生對代表人物思想的理解,并提高了學生對民主與科學這一救世良藥的認識,鍛煉了學生提取信息,歸納信息的能力。
史料教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是十分常態(tài)化的,如何選取適合有效精煉的史料,是史料教學的前提要素,這需要教師做大量的前期工作,現(xiàn)今網絡資源便利,拿來主義盛行,教師對史料的選擇應該更加慎重,只有有效服務于課堂主題的史料才是適合的,應避免盲目使用史料。而如何運用好史料,深挖史料的價值,充分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有效解決課堂中的重難點是教師要一直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樸爽.文字史料在中學歷史教學的運用與問題研究[J].文理導航,2015(5).
[2]陳偉君.淺談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史料的有效運用[J].讀寫算,2013(26).
[3]梁敬黨.高中歷史教學中史料運用的幾點思考[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