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明娟
“非指導性教學”理論是由美國人本主義教育思想家卡爾·羅杰斯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充分賦予學生學習自主權,讓學生展開自主學習。“非指導性教學”并非不要教師指導,而是要求教師指導更富啟發(fā)性、引導性。將“非指導性教學”理論運用到小學體育教學中,要求教師充分信任學生,引導學生不斷提升體育核心素養(yǎng)。
一、融洽關系:自主學習的前提
“非指導性教學”理論強調(diào),每個人都有健康發(fā)展的自然趨向,充滿真誠、信任和理解的人際關系會促成學生潛能的激發(fā)。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構建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這是自主學習的內(nèi)在要求。真正的體育學習,不僅是學生進行體育活動,更是學生心靈之間的相互接觸。在“非指導性教學”中,學生學什么、怎樣學、學到什么程度,都必須根據(jù)學生具體學情,由學生經(jīng)驗、需要、興趣決定。而教師的任務是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環(huán)境,關注學生具體學情,把握學生運動負荷,讓學生體育學習真正發(fā)生。
如教學“障礙跑”前,筆者引導學生做徒手操、拉韌帶等準備活動。在進入正式學習時,筆者隱約聽到學生悄悄對話:“今天的數(shù)學作業(yè)真多!”隨后幾位學生故意以各種理由請假。筆者正想批評他們,但轉(zhuǎn)念一想,批評固然能打消學生不上體育課的念頭,但卻不能激發(fā)學生上體育課的積極性。為此,筆者故作神秘:“今天我們來玩一個穿越火線的游戲,哪些同學愿意參加?”一聽說玩游戲,學生頓時興奮起來,紛紛要求參加。就這樣,學生被吸引到體育活動中來。他們穿越障礙區(qū)、跨戰(zhàn)壕、跳矮墻、繞雷區(qū)、送糧草、返回根據(jù)地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授予學生一些稱號,比如“跨越戰(zhàn)壕能手”“繞雷區(qū)冠軍”“送糧草骨干”等,學生興致高昂。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參加體育活動不是外在脅迫,而是內(nèi)在需求。
“非指導性教學”任務是為學生創(chuàng)造學習的外部環(huán)境,調(diào)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者,而是轉(zhuǎn)變?yōu)橹鲃訁⑴c者。
二、提供資源:自主學習的保障
“非指導性教學”理論認為,教師使命是關注學生學習,而不是關注教學的功能。在體育自主學習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各種資源,教師不應緊盯教案,而應關注學生的具體學情、學習樣態(tài)等,并根據(jù)具體學情,及時調(diào)整教學步驟。“非指導性教學”要求教師將學生從管教束縛中解放出來,讓學生根據(jù)教師提供的資源,自主設計、建構。
如教學“前滾翻”時,教師不僅要給學生提供示范,對學生錯誤動作進行糾錯,而且要善于啟發(fā)學生。只有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前滾翻”鏡像,學生才能有效地訓練。為此,筆者讓學生觀看微視頻,學生有了“低頭”“團身”的印象。有學生說,“團身”有點像貓睡覺的姿態(tài);有學生說,“團身”像個皮球。盡管學生的比喻不太科學,卻詮釋了他們對“前滾翻”動作的理解,賦予了“前滾翻”學習個體理解的意義。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進行示范,讓學生觀察“手的擺放位置”“頭部哪個部分先觸碰墊子”等。在觀察、揣摩、實踐中,學生總結出“前滾翻”的方法:低頭看天、提臀收腹、蹲撐前滾。正是教師提供了微視頻,并積極示范,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才讓學生突破難點,讓學生身體得到了充分舒展。
顯然,“非指導性教學”理論下的自主學習,不是教師充當甩手掌柜,不是“放羊”,不是讓學生自由散漫,而是要以一種更巧妙、更藝術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體育知識、技能的自主建構。
三、評價激勵:自主學習的動力
“非指導性學習”理論認為,評價是使學生發(fā)起學習并對學習負責的一種有效手段。在學生自主學習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通過評價,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能對自己負責,進而增強學生的責任感。
如教學“行進間運球”,有的學生總是控制不了球的方向。為此,教師要停下教學步伐,讓學生進行原地運球,增強學生的拍球體驗,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為什么控制不了球的方向?怎樣才能控制球的方向?還可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應該拍球的哪個部位?如何緩沖球向上反彈的力量?通過討論,學生對原地運球、行進間運球形成了理性認識。如“高運球時,球應當位于人的腰胸之間;低運球時,球應當位于人的膝關節(jié)以下”“不能用掌心觸球”等。不僅如此,通過積極的反思、交流、評價,學生還能自主探索出花樣運球方式,如“雙手變換運球”“背后運球”“胯下運球”等。
評價激勵必須關注學生體育學習心理,對學生體育學習心理進行積極引導。教師要從學生具體學情出發(fā),尊重學生興趣愛好,讓評價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在人們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自己是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痹u價能讓學生的體育學習成為一種享受,成為一種快樂之旅。
“非指導性教學”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教學理論,它尊重人、關心人、發(fā)展人。以“非指導性教學”理論指導學生進行體育自主學習,就是要求教師從教學的組織者、控制者轉(zhuǎn)變?yōu)橐I者、啟發(fā)者。自主學習,能有效發(fā)展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yǎng),讓學生體育學習真正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