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軍
摘 要:小學生的身心和思維正處于發(fā)展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他們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而小學語文教學作為小學階段最為重要的一門學科之一,在其教學活動中穿插思想品德的教育,能夠引導學生朝著心理健康的方向發(fā)展,使其樹立起良好的思想品德。本文中,筆者就以小學語文課程與思想品德教育為出發(fā)點,對其整合方式提供了有效的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思想品德;整合
隨著新課程制度的有效推行,教育部門對小學語文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師在開展語文語文教學活動時不僅需要教授學生書本上的知識,還需要結合理論知識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對此,小學語文教師就需要創(chuàng)新變革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開展語文教學活動時結合思想品德教育,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也能有效的響應新課改的號召。對此,筆者以小學北師大教材為例,提供了幾點參考意見,希望能為小學語文教師開展思想品德教育提供參考。
一、 結合文本內容開展思想品德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小學語文教學結合思想品德教育不是改變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提出觀點都需要以課本內容為基礎,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既傳授了學生語文知識,又為學生樹立起了良好的思想品德。
例如:在小學語文北師大教材中勞動板塊中的“鋤禾”“小母雞種稻子”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結合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樹立起節(jié)約糧食的良好品德。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在多媒體上播放一些炎炎夏日農民辛勤工作的視頻,當同學們看到農民伯伯豆大般的汗水,他們就會體會到“鋤禾日當午……粒粒皆辛苦”中的深刻內涵,不僅能夠加深學生書本知識的理解能力,還能使他們意識到現(xiàn)在他們吃的食物是來之不易的,從而在生活中做到節(jié)約糧食。
二、 深情朗讀開展思想品德教育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優(yōu)美的句子,其中也蘊含了重要的人生哲理,如果教師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只是粗略的帶領學生朗讀一遍,就很難使學生明白其中的深刻內涵。其實,對于這一類的句子,教師可以專門的整理出來,引導學生分析它的語句和結構,并采用深情朗讀的方式,學生在聆聽教師朗讀的過程中,會潛移默化的產生情感的共鳴,如此就能使學生明白句子中蘊含的深刻的人生哲理。
例如:在小學語文北師大教材中“烏鴉喝水”的教學中,課文內容簡單易懂,學生粗略一讀就能明白烏鴉為了能夠喝到水所產生的智慧。如果教師針對性的挑選文章的章節(jié),如烏鴉為了喝到水絞盡腦汁的場景,對此做出深情的朗讀,就能使學生明白烏鴉身上那堅持不懈的品質,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樹立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 賞創(chuàng)并舉開展思想品德教育
新課改對語文學科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教會學生書本上的知識,還需要使學生接受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美能力。小學語文中不乏一些贊美作者高尚情操的文章,教師可以選擇這一類文章對學生展開教學,使學生在品讀這些文章的時候,感受到作者的獨特精神品格,這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能力,培養(yǎng)起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例如:在小學語文北師大教材中“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是需要和學生一起朗讀全文,使學生能夠大致的了解全文的意思。然后教師就可以將課堂的時間交給學生,將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分組學習,探討作者的寫作意圖,和魯迅先生身上有哪些高尚的品格。最后,每個小組派上一個代表上臺發(fā)言,由座位上的學生給出評價和建議。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還有利于他們學習魯迅先生身上優(yōu)秀的愛國精神。
四、 結合傳統(tǒng)文化開展思想品德教育
現(xiàn)如今,翻開小學語文的教材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不少的作者在寫作的同時注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并且在這些文化中也不乏一些人物品德的介紹。教師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需要理清紋路,不僅教授學生書本上的知識,還需要提高學生的人格修養(yǎng)。在文化視野的角度下,教師結合傳統(tǒng)文化開展小學語文教學可以增強學生的對于文章內容的理解,也能促進學生學習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
例如:在小學語文北師大教材中“蘇武牧羊”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在課堂的教學活動中向學生們設置問題,讓學生們分析蘇武被困匈奴后的行為舉動和語言對話,探討人物的性格,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蘇武寧愿放羊也不愿意投靠匈奴。最后,通過學生們的學習,他們終于明白了蘇武是因為出于那一顆愛國之心,才不愿意投降的。蘇武為學生樹立起一個榜樣,并且學生也會主動地去學習蘇武身上的精神品質,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五、 結合課堂提問開展思想品德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教師需要有著明確的提問目的性,即提問的最終目標是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知識點。所以,教師在設置問題時需要注意問題的內容和問題的方式,只有采取了科學有效的提問方式,才能發(fā)揮出課堂提問對學生學習的幫助作用,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文章的重要思想品德。
例如:在小學語北師大教材親情板塊中“奶奶最喜歡的玲兒”的教學中,這是一篇抒情類文章,對于抒情類文章的學習首先需要概括文章的段落。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閱讀文章,然后以不同的角度對文章進行段落的劃分或是時間的角度、或是情感的角度、或是寫作方式的角度等,學生通過多種方式的文章概括,能夠進一步地加深文章內容的理解。不僅如此,對于這一類抒情類的文章,教師還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的便利性,播放一些關于母愛的視頻動畫,直擊學生的心靈,從而培養(yǎng)學生一顆感恩的心,這也有利于其身心健康的發(fā)展。
六、 結論
總的來說,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結合思想品德教育,能夠對學生的發(fā)展起到有力的作用。教師在實際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需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學結合學生的心理特性合理的設置教學內容,才能培養(yǎng)學生樹立良好的思想品德。
參考文獻:
[1]羅昌亮.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1(45):30.
[2]羅佃成.蘇教版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情景教學的有效設計[J].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2011(10):78.
[3]韓丹紅.寓教于學悄然滲透——談在語言文字訓練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J].中國教師與教育教學研究,201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