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小紅
【摘 要】 現代社會是一個法制的社會,人們保護自己最主要的武器就是法律。因此,加強對未成年的法制教育也就成為了當前基礎教育的重要內容。而初中語文作為一門應用型學科,老師在日常教學中更應借助自身優(yōu)勢,充分挖掘法制教育素材,通過多種途徑來實施法制教育地滲透,從而讓學生不僅懂法,知道用法律武器捍衛(wèi)自己,更要守法,進而實現身心的健康、良好發(fā)展。本文以法治教育為切入點,提出了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具體滲透策略,希望為全面提升初中語文教學水平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 語文教學 法制教育 滲透 研究
作為基礎教育中最為關鍵的初中語文學科來說,老師除了教材中語文知識的有效傳授,還要注重法制教育與日常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貫穿與融合,從而為初中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保駕護航。與此同時,初中生正處于青春發(fā)育的叛逆時期,對于事情的判斷和對未來的追求容易在情緒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下產生偏差,而在這個關鍵節(jié)點上尤其需要老師實時、適時地引導?;诖?,本文在結合筆者實際教學經驗的基礎上,針對“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法制教育滲透”進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深挖初中語文教材中豐富的法制教育素材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初中語文教材中不僅囊括了豐富多彩的語言文化知識,還融入了大量的法制教育內容。從而使得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不僅能夠積累語文學科知識,還可以了解到當前我國現行的一些法律常識,從而更好地以法制知識來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做一個嚴謹的、德才兼?zhèn)涞默F代化建設人才。
首先,作為初中語文老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將一些法制知識貫穿于教學中去。例如當講解《樵夫,別砍那棵樹》時,就可以將《中華人民共和國環(huán)境保護法》相關法規(guī)內容以PPT課件或者課堂小故事的形式傳授給學生,從而讓學生意識到環(huán)境保護與我們社會生活的緊密聯系,以及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進而自發(fā)主動地參與到環(huán)境保護中來;講解《孔乙己》時,“十二歲起,便在鎮(zhèn)口的咸亨酒店里當伙計”就可以引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往酒里兌水”,就可以引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講到孔乙己偷書被丁舉人打斷腿的情節(jié)時,就可以引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再例如,當我們在講解相關道德行為方面的文章時,就可以將一些公民行為規(guī)范、道德標準、應履行的公民義務等法制常識傳授給學生,從而讓學生深深意識到作為一名社會主義建設大業(yè)中的一員,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嚴格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舉止,做一個思想道德高尚、文化知識扎實的新時代中學生。其次,老師還要借助靈活多樣的授課形式,如采用小組合作、情境創(chuàng)設、問題引導等教學方式,使教材中豐富的法制教育素材與小學生的思想情感引發(fā)碰撞,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從而使得法制教育深入學生內心。
二、借助初中語文實踐活動滲透法制教育
借助生動、精彩的語文實踐活動來進行法制教育,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法制內容的理解和記憶,而且還可以將法制知識應用于實踐活動,從而實現寓教于樂的教學目的。與此同時,借助語文實踐活動來對學生實施法制教育,還可以幫助學生將抽象的法制知識轉換成具體的言行舉止,從而確保法制教育與初中語文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完美接軌。
從初中語文教材中我們可以看到,每個單元都凸顯一個主題,有的側重于道德行為的養(yǎng)成,有的側重于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有的側重于個人修養(yǎng)的提升等。由此可見,初中語文教材中豐富的法制素材為語文實踐活動提供了先決條件?;诖?,老師就可以針對每個單元或者一個學段的法制教育主題,開展諸如“辯論賽” “演講比賽” “法制日”等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顒訙蕚溥^程中學生通過搜集資料、準備素材等環(huán)節(jié)不僅拓展了法制知識面,而且還使相應的法制常識滲透進了自己的知識體系中去,從而實現學以致用的教育目的。
另外,老師還可以根據本校實際情況,邀請當地的司法人員到學校中去進行“法制講座”,結合一些社會真實案例來對學生進行法制知識普及,從而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懂法、守法的重要性和責任感,進而在自我約束的同時,懂得借助法制知識更好地進行自我保護。
三、依托日常初中語文寫作教學拓展法制教育廣度與深度
對于初中語文學科來說,寫作不僅是整個教學內容的重中之重,更是進行法制教育的最有效途徑。老師通過寫作來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寫作技巧和方法、鞏固課堂知識,而且還可以促進不同的法制內容被學生以不同的思想和角度進行解讀,從而大幅度拓寬法制教育的廣度與深度。與此同時,不同的寫作題材和寫作訓練,還可以促進學生將不同的法制知識串聯成一個較為完整的法制知識鏈條,從而為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升個人修養(yǎng)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春節(jié)來臨之際,老師可以讓學生以買年貨為切入點,寫一篇關于食品安全方面的作文。要求學生以《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為相關內容的寫作依據。這樣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一方面還提高了學生的法制意識,懂得一旦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如何采取正確的手段保護自己。
綜上所述,通過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內容,不僅可以將對假、惡、丑現象的抨擊有效傳達給學生,從而讓學生意識到法律的尊嚴不容侵犯、必須要懂法、遵守、守法,而且還有利于真、善、美優(yōu)秀道德風尚的傳播,從而在引發(fā)學生思考的同時,讓學生不斷加強自我約束與修正,進而為全面實現初中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參考文獻
[1] 施兆霞.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求實”目標[J].考試周刊,2018(96).
[2] 劉寶玲.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誤區(qū)及改善對策研究[J].科普童話,2018(43).